矿坑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7930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坑生态修复系统,所述矿坑由坑面往上依次设置有砂垫层、海绵层、营养层和种植层,矿坑底部形成积水池,积水池设置有池壁,海绵层内穿插有连通积水池池壁的通水管,通水管在海绵层内延伸出浇灌管,浇灌管包括浇灌管末端的弯管和朝向矿坑坑面的管头,且种植层上设置多个倾斜设置的种植块,左右相邻的种植块之间设置有连通积水池的沟槽,上下相邻的种植块之间设置有连通沟槽的弧状的导水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有效解决矿坑积水问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坑生态修复系统
本技术涉及边坡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矿坑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但是,矿产资源开发后,地表会留下大量的矿坑。这些矿坑一方面体积大,形成大量不稳定的岩面和边坡;另一方,矿物质暴露于自然环境中,与雨水、氧气的发生反应,在坑底形成酸性积液,导致矿坑很难自然修复。授权公告号为CN20433542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矿坑生态修复的种植毯,包括营养层和位于营养层上方的种植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种植毯上间隔地设置有截水网,截水网呈叉状,具有上端面、下端面及位于上、下端面连接处的柄部,所述上端面贴合种植层的上表面,下端面贴合营养层的下表面,在所述柄部上设置有可与连接件连接从而将种植毯固定于矿坑岩面的固定孔。但是一些矿坑很容易积水,该技术不能很好的解决矿坑积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矿坑生态修复系统,具有有效解决矿坑积水问题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矿坑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矿坑,所述矿坑由坑面往上依次设置有砂垫层、海绵层、营养层和种植层,矿坑底部形成积水池,积水池设置有池壁,海绵层内穿插有连通积水池池壁的通水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垫层可将不规则的矿坑坑面填至平整,海绵层用于吸水并保持水分,营养层用于为种植层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种植层用于种植植物,矿坑产生的积水可存储在积水池中,并可通过通水管流入海绵层。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通水管在海绵层内延伸出浇灌管,浇灌管包括浇灌管末端的弯管和朝向矿坑坑面的管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积水通过浇灌管从管头流入海绵层,弯管的设置使得管头朝向矿坑坑面,海绵层内的一些杂质不容易通过管头进入到浇灌管中,从而堵塞管路;且因通水管和浇灌管都设置在海绵层内,通水管和浇灌管都会受到海绵层的减震保护作用,延长通水管和浇灌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管头开口处设置有单向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膜可由单向膜中部向两侧打开,从而使得积水从单向膜通过,而在没有积水通过时,单向膜两侧向中部闭合,进一步阻止海绵层内的杂质进入管头。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通水管与池壁连接处设置有压力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积水池内积水不多时,积水池内的积水不会通过通水管流入海绵层,保证积水池内的积水维持一定量;当遇到下雨天气等情况导致积水池内积水过多时,压力阀打开,积水池内的积水通过通水管排入海绵层,海绵层可吸收积水。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海绵层由天然海绵组成,并在海绵层竖直方向上开设多个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水管导出过量积水时,海绵层无法完全吸收的积水会通过通孔迅速的排入海绵层下方的砂垫层。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种植层上包括多个倾斜设置的种植块,左右相邻的种植块之间设置有连通积水池的沟槽,上下相邻的种植块之间设置有连通沟槽的弧状的导水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遇到下雨天气时,导水板可将种植块接收到的雨水导入沟槽,并通过沟槽将雨水导入到积水池内,从而种植块以及种植层内的水分不至于过多从而影响到种植植物的生存,提高生态修复系统的抗雨能力。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水板一端设置有用于钉入种植层的钉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板可根据种植块的分布情况,方便的设置在种植块之间,或根据具体情况对导水板位置进行调整,实现导水板更好的导水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砂垫层可将不规则的矿坑坑面填至平整,海绵层用于吸水并保持水分,营养层用于为种植层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种植层用于种植植物,矿坑产生的积水可存储在积水池中,并通过通水管流入海绵层,海绵层吸收积水并保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遇到下雨天气时,导水板可将种植块接收到的雨水导入沟槽,并通过沟槽将雨水导入到积水池内,从而种植块以及种植层内的水分不至于过多从而影响到种植植物的生存,提高生态修复系统的抗雨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通水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种植层示意图;图4时本实施例中导水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矿坑;2、积水池;3、池壁;4、砂垫层;5、海绵层;6、营养层;7、种植层;8、通水管;9、浇灌管;91、弯管;92、管头;10、单向膜;11、压力阀;12、通孔;13、种植块;14、沟槽;15、导水板;16、钉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矿坑生态修复系统,参见图1,包括矿坑1,矿坑1底部形成积水池2,积水池2包括储水用的池壁3,矿坑1由坑面往上依次设置有砂垫层4、海绵层5、营养层6和种植层7,砂垫层4主要由砂石料组成,可将不规则的矿坑1坑面填至平整,且砂垫层4是生态修复系统的持力层,其可提高生态修复系统的强度,同时砂垫层4具有一定的排水功能。参见图1与图2,海绵层5主要由天然海绵组成,其作用是吸水并保持水分,从而为海绵层5上方种植层7种植的植物提供水分,且海绵层5内穿插有连通积水池2池壁3的通水管8,通水管8可将积水池2内的积水引出,且通水管8在海绵层5内延伸出浇灌管9,浇灌管9包括浇灌管9末端的弯管91和管头92,积水通过浇灌管9从管头92流入海绵层5,弯管91的设置使得管头92朝向矿坑1坑面,海绵层5内的一些杂质不容易通过管头92进入到浇灌管9中,从而堵塞管路,且管头92开口处还设置有单向膜10,单向膜10可由单向膜10中部向两侧打开,从而使得积水从单向膜10通过,而在没有积水通过时,单向膜10两侧向中部闭合,进一步阻止海绵层5内的杂质进入管头92;同时,因为通水管8和浇灌管9都设置在海绵层5内,通水管8和浇灌管9都会受到海绵层5的减震保护作用,延长通水管8和浇灌管9的使用寿命。积水池2内设置有净化用生物,例如水生植物或微生物群体等,净化用生物可将被矿坑1污染的积水净化,从而提高生态修复系统的修复能力,且通水管8与池壁3连接处设置有压力阀11,当积水池2内积水不多时,积水池2内的积水不会通过通水管8流入海绵层5,保证积水池2内的积水维持一定量;当遇到下雨天气等情况导致积水池2内积水过多时,压力阀11打开,积水池2内的积水通过通水管8排入海绵层5,海绵层5可吸收积水,并在海绵层5上开设多个通孔12,海绵层5无法完全吸收的积水会通过通孔12迅速的排入海绵层5下方的砂垫层4。参见图1与图3,种植层7上包括多个倾斜设置的种植块13,左右相邻的种植块13之间设置有连通积水池2的沟槽14,上下相邻的种植块13之间设置有连通沟槽14的弧状的导水板15,遇到下雨天气时,导水板15可将种植块13接收到的雨水导入沟槽14,并通过沟槽14将雨水导入到积水池2内,从而种植块13以及种植层7内的水分不至于过多从而影响到种植植物的生存,提高生态修复系统的抗雨能力;参见图4,导水板15一端设置有用于钉入种植层7的钉子16,故导水板15可根据种植块13的分布情况,方便的设置在种植块13之间,或根据具体情况对导水板15位置进行调整,实现导水板15更好的导水作用。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矿坑1底部形成积水池2,并由矿坑1坑面往上依次设置有砂垫层4、海绵层5、营养层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矿坑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坑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矿坑(1),其特征是:所述矿坑(1)由坑面往上依次设置有砂垫层(4)、海绵层(5)、营养层(6)和种植层(7),矿坑(1)底部形成积水池(2),积水池(2)设置有池壁(3),海绵层(5)内穿插有连通积水池(2)池壁(3)的通水管(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坑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矿坑(1),其特征是:所述矿坑(1)由坑面往上依次设置有砂垫层(4)、海绵层(5)、营养层(6)和种植层(7),矿坑(1)底部形成积水池(2),积水池(2)设置有池壁(3),海绵层(5)内穿插有连通积水池(2)池壁(3)的通水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通水管(8)在海绵层(5)内延伸出浇灌管(9),浇灌管(9)包括浇灌管(9)末端的弯管(91)和朝向矿坑(1)坑面的管头(9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管头(92)开口处设置有单向膜(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戴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城基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