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760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包括至少一条安全织带和用于贴设在机动车座椅的背靠部上的背板,背板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向孔(11),背板的高度可调以改变导向孔(11)的高度位置,至少一条安全织带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4),第一安全织带(4)穿过导向孔(11)后与机动车上的多个固定点连接,以直接将儿童乘员和背板约束在机动车座椅上。此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在不同年龄或身高的儿童乘员使用约束系统时,无需将安全织带从导向孔中脱出,就能方便地通过调节背板高度直接改变安全织带穿设在导向孔内位置的高度,还能在儿童乘员乘坐好之后根据需求随时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儿童安全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机动车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安全装置是儿童安全座椅,虽然儿童安全座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但是在使用时为了提高乘坐舒适度和使用安全系数,在设计时需要特别考虑座椅本体的支撑和包裹特性,这使得儿童安全座椅规格尺寸较多,且结构较为笨重,不易搬运和安装,在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安装儿童座椅时无法很好收纳储存。为了克服儿童安全座椅存在的不足,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包括背板和安全织带,背板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向孔,位于左右两侧的安全织带在穿过导向孔后与机动车上的多个固定点连接,以直接将儿童乘员和背板约束在机动车座椅上。此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而且为了适应不同年龄儿童乘员的需求,在背板上沿高度方向还可设置多组导向孔,以根据儿童乘员的身高将左右两侧的安全织带穿设在合适的导向孔内,从而达到对不同年龄的儿童乘员均能可靠约束的目的。但是这种结构在调整安全织带的约束高度时,需要将安全织带从导向孔内抽出,在后续在连接安全织带时还可能出现失误,使得调整较为繁琐。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条安全织带和用于贴设在机动车座椅的背靠部上的背板,所述背板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向孔(11),所述背板的高度可调以改变所述导向孔(11)的高度位置,至少一条所述安全织带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4),所述第一安全织带(4)穿过所述导向孔(11)后与机动车上的多个固定点连接,以直接将儿童乘员和所述背板约束在所述机动车座椅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条安全织带和用于贴设在机动车座椅的背靠部上的背板,所述背板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向孔(11),所述背板的高度可调以改变所述导向孔(11)的高度位置,至少一条所述安全织带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4),所述第一安全织带(4)穿过所述导向孔(11)后与机动车上的多个固定点连接,以直接将儿童乘员和所述背板约束在所述机动车座椅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背靠(1)和调节板(2),所述调节板(2)靠近所述机动车座椅的座位部位置,所述背靠(1)相对于所述调节板(2)在高度方向上可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1)具有容置腔(12),所述容置腔(12)的内侧壁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固定齿(14),所述调节板(2)的侧壁上设有卡合齿(22),所述卡合齿(22)能够卡合在不同组相邻所述固定齿(14)之间的间隙中,以将所述背靠(1)相对于所述调节板(2)调节至不同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齿(22)采用弹性结构,所述卡合齿(22)能够在所述背靠(1)调节至与固定齿(14)对正时缩回至所述调节板(2)内,并在离开所述固定齿(14)时弹出并卡合在相邻所述固定齿(14)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2)和所述背靠(1)之间沿高度方向设有导向结构,能够为所述背靠(1)相对于所述调节板(2)的移动提供导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2)上沿高度方向设有导向槽(23),所述容置腔(12)沿厚度方向的底面上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包括两个相对向外弯折的卡钩(15),两个所述卡钩(15)能够分别卡在所述导向槽(23)的两个侧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修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