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薄壁产品的二次顶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529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适用于薄壁产品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后模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一用于让注塑机顶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顶杆的顶端固定有一顶针背板,所述顶针背板的上方设有一顶针板,所述顶针板上固定有流道顶针,且所述流道顶针的正上方对准流道;所述顶针背板上设有横截面为T型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T型件,且两者之间设有间隙,当所述顶针背板由所述顶杆推动的距离等于所述间隙的宽度时,所述T型件被所述顶针背板推动并同向移动;所述T型件上固定设有产品顶针,所述产品顶针的顶端与型腔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巧妙,能很好地解决进胶口处薄壁产品拉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薄壁产品的二次顶出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薄壁产品的二次顶出模具。
技术介绍
塑胶模具产品的顶出位置以及顶出机构的选择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外观、成型的周期和生产效率。顶出机构的选择需依据客人产品的塑胶件结构而定。一般情况下,顶出机构都是传统的一次顶出机构,但对于对薄壁产品而言,上述传统的顶出机构无法满足产品的要求。传统的顶出机构在面对薄壁产品时,由于薄壁产品与浇口处于同一平面,通过顶针将薄壁产品顶出时,极易在浇口处将薄壁产品拉裂,使产品残缺,无法正常使用,极大地浪费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薄壁产品的二次顶出模具。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用于薄壁产品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后模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一用于让注塑机顶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顶杆的顶端固定有一顶针背板,所述顶针背板的上方设有一顶针板,所述顶针板上固定有流道顶针,且所述流道顶针的正上方对准流道;所述顶针背板上设有横截面为T型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T型件,且两者之间设有间隙,当所述顶针背板由所述顶杆推动的距离等于所述间隙的宽度时,所述T型件被所述顶针背板推动并同向移动;所述T型件上固定设有产品顶针,所述产品顶针的顶端与型腔接触。优选的,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产品的厚度。优选的,所述流道和型腔之间还设有浇口,且三者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流道的出口处与所述浇口的入口处连接,所述浇口的出口处与型腔的入口处连接。优选的,所述顶针背板与底板之间还设有固定板,所述T型件的高度等于所述顶针背板和固定板的宽度总和。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通过螺钉锁紧于所述顶针背板上。优选的,所述产品顶针对称设于所述流道顶针的两侧。优选的,所述薄壁产品为相机垫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巧妙,能很好地解决进胶口处薄壁产品拉裂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技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如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适用于薄壁产品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后模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一用于让注塑机顶杆2穿过的通孔,所述顶杆2的顶端固定有一顶针背板3,所述顶针背板3的上方设有一顶针板4,所述顶针板4上固定有流道顶针5,且所述流道顶针5的正上方对准流道6;由于所述顶杆2与所述顶针背板3固定连接,所述顶针背板3与所述流道顶针5固定连接,所述流道顶针5的正上方对准流道6,当所述顶杆2推动所述顶针背板3移动时,所述流道顶针5将位于其正上方的流道6顶出。所述顶针背板3上设有横截面为T型的凹槽7,所述凹槽7内设有T型件8,且两者之间设有间隙9,所述间隙9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产品的厚度,用以确保能加所述产品完全顶出于所述底板1外;当所述顶针背板3由所述顶杆2推动的距离等于所述间隙9的宽度时,所述T型件8被所述顶针背板3推动并同向移动;所述T型件8上固定设有产品顶针10,所述产品顶针10的顶端与型腔11接触;当所述顶杆2推动所述顶针背板3移动时,所述顶杆2推动所述顶针背板3距离等于所述间隙9的宽度时,所述T型件8被所述顶针背板3推动并同向移动,所述T型件8上固定设有产品顶针10,所述产品顶针10的顶端与型腔11接触,通过所述产品顶针10将所述型腔11顶出。所述顶针背板3与底板1之间还设有固定板13,所述T型件8的高度等于所述顶针背板3和固定板13的宽度总和。固定板13的作用是为了防止顶针背板3复位过度,当顶杆2后退时,所述固定板13抵到底板1上后,即表示复位完成。所述流道6和型腔11之间还设有浇口12,且三者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流道6的出口处与所述浇口12的入口处连接,所述浇口12的出口处与型腔11的入口处连接。所述固定板13通过螺钉锁紧于所述顶针背板3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所述产品顶针10对称设于所述流道顶针5的两侧。所述薄壁产品可以为相机垫圈等薄壁产品。下面简单阐述一下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所述产品注塑完成后,需要将其顶出,当所述顶杆2推动所述顶针背板3移动时,所述顶针背板3与所述流道顶针5固定连接,所述顶针背板3移动的距离等于所述流道顶针5移动的距离,用以将位于其正上方的流道6顶出;当所述顶杆2推动所述顶针背板3移动时,所述顶杆2推动所述顶针背板3距离等于所述间隙9的宽度时,所述T型件8被所述顶针背板3推动并同向移动,所述T型件8上固定设有产品顶针10,所述产品顶针10的顶端与型腔11接触,通过所述产品顶针10将所述型腔11顶出,已达到二次顶出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巧妙,能很好地解决进胶口处薄壁产品拉裂的问题。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用于薄壁产品的二次顶出模具

【技术保护点】
适用于薄壁产品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一用于让注塑机顶杆(2)穿过的通孔,所述顶杆(2)的顶端固定有一顶针背板(3),所述顶针背板(3)的上方设有一顶针板(4),所述顶针板(4)上固定有流道顶针(5),且所述流道顶针(5)的正上方对准流道(6);所述顶针背板(3)上设有横截面为T型的凹槽(7),所述凹槽(7)内设有T型件(8),且两者之间设有间隙(9),当所述顶针背板(3)由所述顶杆(2)推动的距离等于所述间隙(9)的宽度时,所述T型件(8)被所述顶针背板(3)推动并同向移动;所述T型件(8)上固定设有产品顶针(10),所述产品顶针(10)的顶端与型腔(11)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薄壁产品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一用于让注塑机顶杆(2)穿过的通孔,所述顶杆(2)的顶端固定有一顶针背板(3),所述顶针背板(3)的上方设有一顶针板(4),所述顶针板(4)上固定有流道顶针(5),且所述流道顶针(5)的正上方对准流道(6);所述顶针背板(3)上设有横截面为T型的凹槽(7),所述凹槽(7)内设有T型件(8),且两者之间设有间隙(9),当所述顶针背板(3)由所述顶杆(2)推动的距离等于所述间隙(9)的宽度时,所述T型件(8)被所述顶针背板(3)推动并同向移动;所述T型件(8)上固定设有产品顶针(10),所述产品顶针(10)的顶端与型腔(11)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薄壁产品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9)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产品的厚度。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培铭乔波姚鑫鑫苏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铭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