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益专利>正文

一种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6308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结构包括输入轴、行星轮支架、一号锥形太阳齿、中心轴、二号锥形太阳齿、传动行星锥形内齿轮、传动行星锥形外齿轮、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差速器锥形齿圈、平衡端齿轮、平衡端支架、行星减速齿轮组行星齿轮、行星减速齿轮组太阳齿轮、平衡端齿轮中心轴、内齿圈太阳轮、输出轴、电机齿轮、变速电机,所述输入轴与一号锥形太阳齿活动连接,所述中心轴与二号锥形太阳齿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锥形太阳齿与差速器锥形齿圈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级变速器,该技术同时拥有CVT无级变速和齿轮变速的共同优点。所以此技术在提速、大扭矩与高速时更能显示其优越性。此技术还能同时实现离合器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级变速器
本技术是一种无级变速器,属于变速器领域。
技术介绍
自动变速器是为了简便操作、降低驾驶疲劳而生的,按齿轮变速系统的控制方式,它可以分为液控液压自动变速器和电控液压自动变速器;按传动比的变化方式又可分为有级式自动变速器和无级式自动变速器。因此,无级变速器实际上是自动变速器的一种,但它比常见的自动变速器要复杂得多,技术上也更为先进。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1071567.4的本技术公开一种无级变速器。该变速器解决了现有无级变速器成本高、传动带容易损坏、不能承受较大的载荷等问题。它实现了无级变速器的诸多优点,又能承受较大的载荷。该变速器结构简单可靠、体积小、成本低。该变速器通过输入装置2将动力同时传递给液力变矩器泵轮9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15。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12与输出装置3连接,进行动力输出;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3与液力变矩器涡轮8连接,使液力变矩器的涡轮8倒转,通过增加液力变矩器的泵轮9和涡轮8的转速差,来扩大变矩、变速范围。泵轮9通过改变涡轮8的扭矩、转速和转动方向改变变速器的动力输出。但是现有无级变速器不能结合CVT无级变速和齿轮变速于一身,同时拥有两者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结构包括输入轴、行星轮支架、一号锥形太阳齿、中心轴、二号锥形太阳齿、传动行星锥形内齿轮、传动行星锥形外齿轮、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差速器锥形齿圈、平衡端齿轮、平衡端支架、行星减速齿轮组行星齿轮、行星减速齿轮组太阳齿轮、平衡端齿轮中心轴、内齿圈太阳轮、输出轴、电机齿轮、变速电机,所述输入轴与一号锥形太阳齿活动连接,所述中心轴与二号锥形太阳齿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锥形太阳齿与差速器锥形齿圈固定连接,所述差速器锥形齿圈与平衡端齿轮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平衡端齿轮中心轴与行星减速齿轮组太阳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与输入轴活动连接,所述平衡端齿轮中心轴与输出轴活动连接,所述行星轮支架与输入轴活动连接,所述述行星轮支架与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行星锥形内齿轮与传动行星锥形外齿轮通过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锥形太阳齿与中心轴活动连接,所述差速器锥形齿圈通过平衡端支架与平衡端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平衡端支架与行星减速齿轮组行星齿轮活动连接,所述内齿圈太阳轮与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齿轮与变速电机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行星锥形内齿轮、传动行星锥形外齿轮和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设有两组。进一步的,所述行星减速齿轮组行星齿轮设有两组。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行星锥形内齿轮与一号锥形太阳齿、二号锥形太阳齿啮合,所述传动行星锥形外齿轮与差速器锥形齿圈啮合,所述平衡端齿轮与电机齿轮啮合,所述行星减速齿轮组行星齿轮与行星减速齿轮组太阳齿轮啮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级变速器,该技术同时拥有CVT无级变速和齿轮变速的共同优点。所以此技术在提速、大扭矩与高速时更能显示其优越性。此技术还能同时实现离合器的功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原理简图。图中:输入轴-1、行星轮支架-2、一号锥形太阳齿-3、中心轴-4、二号锥形太阳齿-5、传动行星锥形内齿轮-6、传动行星锥形外齿轮-7、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8、差速器锥形齿圈-9、平衡端齿轮-10、平衡端支架-11、行星减速齿轮组行星齿轮-12、行星减速齿轮组太阳齿轮-13、平衡端齿轮中心轴-14、内齿圈太阳轮-15、输出轴-16、电机齿轮-17、变速电机-1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结构包括输入轴1、行星轮支架2、一号锥形太阳齿3、中心轴4、二号锥形太阳齿5、传动行星锥形内齿轮6、传动行星锥形外齿轮7、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8、差速器锥形齿圈9、平衡端齿轮10、平衡端支架11、行星减速齿轮组行星齿轮12、行星减速齿轮组太阳齿轮13、平衡端齿轮中心轴14、内齿圈太阳轮15、输出轴16、电机齿轮17、变速电机18,所述输入轴1与一号锥形太阳齿3活动连接,所述中心轴4与二号锥形太阳齿5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锥形太阳齿5与差速器锥形齿圈9固定连接,所述差速器锥形齿圈9与平衡端齿轮中心轴14固定连接,所述平衡端齿轮中心轴14与行星减速齿轮组太阳齿轮13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4与输入轴1活动连接,所述平衡端齿轮中心轴14与输出轴16活动连接,所述行星轮支架2与输入轴1活动连接,所述述行星轮支架2与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8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行星锥形内齿轮6与传动行星锥形外齿轮7通过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8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锥形太阳齿3与中心轴4活动连接,所述差速器锥形齿圈9通过平衡端支架11与平衡端齿轮10固定连接,所述平衡端支架11与行星减速齿轮组行星齿轮12活动连接,所述内齿圈太阳轮15与输出轴16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齿轮17与变速电机18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行星锥形内齿轮6、传动行星锥形外齿轮7和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8设有两组。进一步的,所述行星减速齿轮组行星齿轮12设有两组。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行星锥形内齿轮6与一号锥形太阳齿3、二号锥形太阳齿5啮合,所述传动行星锥形外齿轮7与差速器锥形齿圈9啮合,所述平衡端齿轮10与电机齿轮17啮合,所述行星减速齿轮组行星齿轮12与行星减速齿轮组太阳齿轮13啮合。参考图2,在进行使用时,假设锥形齿圈9固定不转,当输入轴1带动锥形齿轮3正方向转动时,通过锥形齿轮6和7使得锥形太阳齿轮5与太阳齿轮13反转,此时锥形齿轮7给了锥形齿圈9一个正方向的力。太阳齿轮13反转促使行星齿轮架2(平衡端支架11)产生一个反转的力,此时这个反转的力与锥形齿圈9上正转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作用形成平衡端,所以锥形齿轮9和平衡支架11不转。这时候只要锥形齿圈9和平衡支架11在外力作用下转动并改变转速,输出端就变速了。形象点说平衡端就像一架平衡状态下的天平,只要给很小的外力就能打破平衡。再通过控制这个很小的力就能控制平衡端的转速从而实现变速。如果用电机控制平衡端反转还能实现离合器的功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级变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输入轴(1)、行星轮支架(2)、一号锥形太阳齿(3)、中心轴(4)、二号锥形太阳齿(5)、传动行星锥形内齿轮(6)、传动行星锥形外齿轮(7)、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8)、差速器锥形齿圈(9)、平衡端齿轮(10)、平衡端支架(11)、行星减速齿轮组行星齿轮(12)、行星减速齿轮组太阳齿轮(13)、平衡端齿轮中心轴(14)、内齿圈太阳轮(15)、输出轴(16)、电机齿轮(17)、变速电机(18),所述输入轴(1)与一号锥形太阳齿(3)活动连接,所述中心轴(4)与二号锥形太阳齿(5)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锥形太阳齿(5)与差速器锥形齿圈(9)固定连接,所述差速器锥形齿圈(9)与平衡端齿轮中心轴(14)固定连接,所述平衡端齿轮中心轴(14)与行星减速齿轮组太阳齿轮(13)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4)与输入轴(1)活动连接,所述平衡端齿轮中心轴(14)与输出轴(16)活动连接,所述行星轮支架(2)与输入轴(1)活动连接,所述行星轮支架(2)与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8)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行星锥形内齿轮(6)与传动行星锥形外齿轮(7)通过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8)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锥形太阳齿(3)与中心轴(4)活动连接,所述差速器锥形齿圈(9)通过平衡端支架(11)与平衡端齿轮(10)固定连接,所述平衡端支架(11)与行星减速齿轮组行星齿轮(12)活动连接,所述内齿圈太阳轮(15)与输出轴(16)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齿轮(17)与变速电机(18)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输入轴(1)、行星轮支架(2)、一号锥形太阳齿(3)、中心轴(4)、二号锥形太阳齿(5)、传动行星锥形内齿轮(6)、传动行星锥形外齿轮(7)、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8)、差速器锥形齿圈(9)、平衡端齿轮(10)、平衡端支架(11)、行星减速齿轮组行星齿轮(12)、行星减速齿轮组太阳齿轮(13)、平衡端齿轮中心轴(14)、内齿圈太阳轮(15)、输出轴(16)、电机齿轮(17)、变速电机(18),所述输入轴(1)与一号锥形太阳齿(3)活动连接,所述中心轴(4)与二号锥形太阳齿(5)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锥形太阳齿(5)与差速器锥形齿圈(9)固定连接,所述差速器锥形齿圈(9)与平衡端齿轮中心轴(14)固定连接,所述平衡端齿轮中心轴(14)与行星减速齿轮组太阳齿轮(13)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4)与输入轴(1)活动连接,所述平衡端齿轮中心轴(14)与输出轴(16)活动连接,所述行星轮支架(2)与输入轴(1)活动连接,所述行星轮支架(2)与行星锥形齿轮连接轴(8)活动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春英
申请(专利权)人:杨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