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澳洲用窄限界自动倾翻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8304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倾翻车倾翻时稳定性差,管路系统布置走向相互影响,使得组装困难和气密性难以控制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澳洲用窄限界自动倾翻车,包括车箱组成、底架组成和倾翻机构,倾翻车的制动装置采用集中布置方式设置于两个倾翻风缸之间,制动装置包括控制阀、制动阀和若干作用风缸,所有作用缸布置在同一支架上,各风缸与控制阀采用尼龙管连接,有利于系统的组装和气密性控制,避免了制动装置系统与倾翻空气管路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将车厢侧门的折页内弧面设计为三段圆弧结构,提高了车辆的倾翻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澳洲用窄限界自动倾翻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澳洲用窄限界自动倾翻车。
技术介绍
现有自翻车主要为载重60t的轨道车辆,其运行满足1435mm标准轨距GB146.1限界的要求。在多年的制造、使用和维护中该车的缺点和问题也非常明显,首先由于该车车箱采用铆接结构,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有1200多个铆钉,这无疑增加了车辆制造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铆接工艺存在一定的噪音,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也较大;该车的制动管路和风控倾翻管路较多,布置交织在一起,使得组装费时且系统的气密性难以保证;再有该车最为关键的倾翻技术仍为抑制肘机构,在设计中没有进行优化,侧门随车箱倾翻打开的较慢,造成了整车的倾翻稳定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货物板结发生侧翻的事故也较多。而KF204自动倾翻车的设计基于满足澳大利亚限界A的要求,由于澳大利亚限界A中车辆最宽为2900mm(较国内限界3200mm小了300mm),车辆自卸时车箱的转动中心更靠近车体中心线,这样车辆的倾翻稳定性变得更差,这就需要改变倾翻机构,使得车箱侧门更早的打开;考虑到车辆动力学性能、载重要求、地面卸货设施要求和车辆运行经济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澳洲用窄限界自动倾翻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澳洲用窄限界自动倾翻车,包括车箱组成(1)、底架组成(2)和倾翻机构(3),车箱组成(1)安装于底架组成(2)上,车箱组成(1)和底架组成(2)之间安装有两组控制车箱和车箱侧门运动关系和轨迹的倾翻机构(3),各组倾翻机构(3)分别由倾翻风缸(5)驱动,底架组成(2)上安装有控制车箱翻起的倾翻管路装置(6)以及驱动倾翻风缸(5)、牵引制动车辆的车钩缓冲装置(10)和制动装置(8),所述底架组成(2)安装于25t轴重转向架一(11)和25t轴重转向架二(1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8)采用集中布置方式设置于两个倾翻风缸(5)之间,制动装置(8)包括控制阀、制动阀和若干作用风缸,所有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澳洲用窄限界自动倾翻车,包括车箱组成(1)、底架组成(2)和倾翻机构(3),车箱组成(1)安装于底架组成(2)上,车箱组成(1)和底架组成(2)之间安装有两组控制车箱和车箱侧门运动关系和轨迹的倾翻机构(3),各组倾翻机构(3)分别由倾翻风缸(5)驱动,底架组成(2)上安装有控制车箱翻起的倾翻管路装置(6)以及驱动倾翻风缸(5)、牵引制动车辆的车钩缓冲装置(10)和制动装置(8),所述底架组成(2)安装于25t轴重转向架一(11)和25t轴重转向架二(1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8)采用集中布置方式设置于两个倾翻风缸(5)之间,制动装置(8)包括控制阀、制动阀和若干作用风缸,所有作用缸布置在同一支架上,各风缸与控制阀采用尼龙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澳洲用窄限界自动倾翻车,其特征在于:倾翻车在距轨面340mm~1270mm范围内的最大设计宽度为2884mm,在距轨面高1120mm~3580mm范围内的最大设计宽度为2944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澳洲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陈燕王碾场吴胜财李旭英张小明张明明哈彩霞庞秋燕谢剑锋刘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