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的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4821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7:43
在通过测量向按压于转鼓的轮胎施加的负载来测定轮胎的均匀性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制作负载推断模型,该负载推断模型用于控制转鼓的按压位置,并表现轮胎相对于转鼓的按压位置与向轮胎施加的负载之间的关系。负载推断模型通过以下步骤而制作:以特性值为单位而保持已经被测定出均匀性的轮胎的保持步骤;根据轮胎的特性值来获取公称模型的获取步骤;以及基于获取到的公称模型来制作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的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表现转鼓相对于轮胎的按压位置与轮胎所产生的轮胎负载之间的关系的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进行对成品的轮胎测量轮胎均匀性(轮胎的均匀性)等来判断优劣的轮胎试验。例如,若在对轿车用的轮胎进行轮胎试验的情况下,使用专利文献1等所示的试验装置并按照以下那样的顺序进行轮胎均匀性的测量。即,专利文献1的轮胎试验装置利用上下分割的轮辋夹住从检查线的上游输送来的轮胎,使轮胎在短时间内膨胀而固定于上下轮辋间。之后,将轮胎的内压作为测试压力,向保持为测试压力的轮胎按压转鼓而使轮胎正转或反转,从而测量轮胎均匀性。在这样测定轮胎均匀性时,需要准确地把握转鼓的按压位置与在该按压位置处产生的轮胎负载(按压负载)之间的关系,从而相对于轮胎准确地产生目标的按压负载(换句话说为目标的轮胎负载)。因此,使用在转鼓的按压位置与产生的轮胎负载之间存在的关系来控制轮胎试验装置,从而实施轮胎均匀性的测量。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使用假定为转鼓的按压位置与在该按压位置处产生的轮胎负载呈线性变化时的弹簧常量来控制轮胎试验装置。换句话说,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的方法:预先测定按压位置与产生的轮胎负载之间的关系,根据测定出的值来计算弹簧常量,将计算出的弹簧常量设为恒定,从而控制轮胎负载(按压负载)。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6-9505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248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为了准确地测定轮胎均匀性,需要按照轮胎的种类来按压转鼓,以便成为规定的目标按压负载。对此,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按压负载设定方法构成为,将弹簧常量设为恒定而根据转鼓相对于轮胎的按压位置来计算轮胎负载。换句话说,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用于获得目标按压负载的方法,基于直至达到目标按压负载为止所测得的按压位置的位移和根据按压负载的反馈值的变化量计算出的弹簧常量,求出测量中的轮胎负载,从而控制轮胎的按压位置。但是,测量中的轮胎的弹簧常量(称为真实的弹簧常量)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成分的影响而发生变动,因此,通过计算得到的弹簧常量未必与真实的弹簧常量一致,有可能相对于真实的弹簧常量包含误差。因此,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使用可能包含这样的误差的不准确的弹簧常量,因此,难以向轮胎准确地施加轮胎均匀性的测量所需的轮胎负载。另外,专利文献2中,作为对弹簧常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仅考虑了转鼓的按压位置。但实际上作为对弹簧常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不仅要考虑转鼓的按压位置,还必须考虑流入轮胎的空气压力等。因此,假设在轮胎内的空气压力偏离规定的压力(测试压力)的情况下,也难以准确地求出弹簧常量,难以向轮胎准确地施加轮胎均匀性的测量所需的轮胎负载。此外,在由于上述的理由而使通过计算得到的弹簧常量与真实的弹簧常量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了得到用于实现必要的轮胎负载的按压位置,需要重复进行弹簧常量的再次计算。该再次计算的重复延长了轮胎均匀性的测量时间,因此,其结果是,导致包括轮胎试验的检查线的生产率下降。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的负载模型的制作方法,能够制作可准确且短时间内获得轮胎均匀性的测量所需的轮胎负载的负载模型。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的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采用以下所示的技术方案。即,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的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在通过测量向被旋转的转鼓按压的轮胎施加的负载来测定所述轮胎的均匀性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制作负载推断模型,所述负载推断模型用于控制所述转鼓的按压位置,并表现轮胎相对于所述转鼓的按压位置与向所述轮胎施加的负载之间的关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具有:保持步骤,在该保持步骤中,针对已经由所述轮胎均匀性试验机测定出均匀性的轮胎,针对每个该轮胎的特性值而保持通过该测定得到的信息;获取步骤,在该获取步骤中,根据所述轮胎的特性值,从在所述保持步骤中保持的信息获取用于制作所述负载推断模型的公称模型;以及制作步骤,在该制作步骤中,基于获取到的所述公称模型,制作表现所述轮胎的按压位置与向所述轮胎施加的负载之间的关系的负载推断模型。在此,可以是,所述获取步骤根据与所述轮胎的类似度最高的另一轮胎的特性值来获取所述公称模型。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的另一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在通过测量向被旋转的转鼓按压的轮胎施加的负载来测定所述轮胎的均匀性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制作负载推断模型,所述负载推断模型用于控制所述转鼓的按压位置,并表现轮胎相对于所述转鼓的按压位置与向所述轮胎施加的负载之间的关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具有:保持步骤,在该保持步骤中,针对已经由所述轮胎均匀性试验机测定出均匀性的轮胎,针对每个该轮胎的特性值而保持通过该测定得到的信息;获取步骤,在该获取步骤中,根据基于所述轮胎的特性值而从在所述保持步骤中保持的信息推断出的特性值,获取用于制作所述负载推断模型的公称模型;以及制作步骤,在该制作步骤中,基于获取到的所述公称模型,制作表现所述轮胎的按压位置与向所述轮胎施加的负载之间的关系的负载推断模型。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的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能够制作可准确且短时间内获得轮胎均匀性的测量所需的轮胎负载的负载推断模型。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的概要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连接而制作负载模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负载模型的制作方法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连接而制作负载推断模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6是示意性示出作为测定对象的轮胎的种类与参数空间内的公称模型DB的轮胎的种类相距的距离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连接而制作负载推断模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9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系数参数的推断方法的说明图。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共用的同一构成构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以及同一名称。因此,针对标注有同一附图标记以及同一名称的构成构件不再重复相同的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制作在图1以及图2中例示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1所使用的“负载推断模型”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说明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之前,对使用通过该制作方法制作的负载推断模型进行转鼓的按压位置的控制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轮胎均匀性试验机1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轮胎均匀性试验机的概要结构的主视图。参照图1以及图2,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1评价成品的轮胎8的均质性、匀称性即轮胎均匀性(或者仅称为均匀性)、例如轮胎8所产生的半径方向上的力的变动(RadialForceVar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的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的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在通过测量向被旋转的转鼓按压的轮胎施加的负载来测定所述轮胎的均匀性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制作负载推断模型,所述负载推断模型用于控制所述转鼓的按压位置,并表现轮胎相对于所述转鼓的按压位置与向所述轮胎施加的负载之间的关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具有:保持步骤,在该保持步骤中,针对已经由所述轮胎均匀性试验机测定出均匀性的轮胎,针对每个该轮胎的特性值而保持通过该测定得到的信息;获取步骤,在该获取步骤中,根据所述轮胎的特性值,从在所述保持步骤中保持的信息获取用于制作所述负载推断模型的公称模型;以及制作步骤,在该制作步骤中,基于获取到的所述公称模型,制作表现所述轮胎的按压位置与向所述轮胎施加的负载之间的关系的负载推断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09 JP 2014-2081081.一种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的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在通过测量向被旋转的转鼓按压的轮胎施加的负载来测定所述轮胎的均匀性的轮胎均匀性试验机中制作负载推断模型,所述负载推断模型用于控制所述转鼓的按压位置,并表现轮胎相对于所述转鼓的按压位置与向所述轮胎施加的负载之间的关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推断模型的制作方法具有:保持步骤,在该保持步骤中,针对已经由所述轮胎均匀性试验机测定出均匀性的轮胎,针对每个该轮胎的特性值而保持通过该测定得到的信息;获取步骤,在该获取步骤中,根据所述轮胎的特性值,从在所述保持步骤中保持的信息获取用于制作所述负载推断模型的公称模型;以及制作步骤,在该制作步骤中,基于获取到的所述公称模型,制作表现所述轮胎的按压位置与向所述轮胎施加的负载之间的关系的负载推断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均匀性试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口彻西田吉晴松原义明松下康广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