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控制型密封构造及涡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760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6:57
一种间隙控制型密封构造及涡轮机,所述间隙控制型密封构造具备:圆弧状的槽(23),相对于涡轮机的壳体(22)的内周面在轴向并列地形成有多个;以及可磨密封环(11、12),具有嵌合部(11a、12a)和扩张部(11b、12b),所述嵌合部(11a、12a)以具有规定的间隙的方式嵌合于槽(23),所述扩张部(11b、12b)从壳体(22)向径向内侧露出并在轴向扩张,在运转过程中,所述可磨密封环(11、12)由于槽(23)内部的背压而受到朝向径向内侧移动的力,在扩张部(12b),在上游侧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向轴向上游侧进一步扩张的凸部(12b‑2),在扩张部(11b),在下游侧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凸部(12b‑2)对应的凹部(11b‑2),凸部(12b‑2)插入至凹部(11b‑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间隙控制型密封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间隙控制型密封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如下述专利文献1、2所公开,作为汽轮机、燃气轮机的构造,包括搭载有担负转子-壳体之间的密封作用的可磨密封环(Abradablesealring)以及ACC(主动间隙控制:activeclearancecontrol)功能的ACC密封构造。所谓ACC密封构造是自动调整可磨密封环与转子或者配设于转子的叶片的间隔的构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2087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650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汽轮机中,为了ACC密封构造的工作设计最优化,应用了使四连左右的可磨密封环连结的构造,设计了在各可磨密封环工作的压力,工作压力各自不同。当涡轮机起动并接近额定运转时,随着背压(蒸汽压力)的上升,工作压力设计得低的可磨密封环最先工作。虽然设计为高负荷工作的可磨密封环随后工作,但有时会由于与壳体的摩擦的影响而不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可确认出:摩擦系数存在偏差,高负荷工作的可磨密封环比低负荷工作的可磨密封环难以工作。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4/201580058753.html" title="间隙控制型密封构造及涡轮机原文来自X技术">间隙控制型密封构造及涡轮机</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间隙控制型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圆弧状的槽,相对于涡轮机的壳体的内周面,在轴向排列形成有多个;以及多个密封环,具有嵌合部和扩张部,所述嵌合部以具有规定的间隙的方式嵌合于所述槽,所述扩张部从所述壳体向径向内侧露出并在轴向扩张,在运转过程中,所述多个密封环由于所述槽内部的背压而受到朝向径向内侧移动的力,在所述多个密封环中,至少在轴向相邻的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中,所述第一密封环以比所述第二密封环高的负荷工作,作为所述第二密封环的所述扩张部的第二扩张部以能够将作为所述第一密封环的所述扩张部的所述第一扩张部向径向内侧按压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扩张部相互的一部分在径向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30 JP 2014-2210501.一种间隙控制型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圆弧状的槽,相对于涡轮机的壳体的内周面,在轴向排列形成有多个;以及多个密封环,具有嵌合部和扩张部,所述嵌合部以具有规定的间隙的方式嵌合于所述槽,所述扩张部从所述壳体向径向内侧露出并在轴向扩张,在运转过程中,所述多个密封环由于所述槽内部的背压而受到朝向径向内侧移动的力,在所述多个密封环中,至少在轴向相邻的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中,所述第一密封环以比所述第二密封环高的负荷工作,作为所述第二密封环的所述扩张部的第二扩张部以能够将作为所述第一密封环的所述扩张部的所述第一扩张部向径向内侧按压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扩张部相互的一部分在径向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控制型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扩张部,在所述第一密封环侧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密封环侧进一步扩张的凸部,在所述第一扩张部,在所述第二密封环侧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凸部对应的凹部,所述凸部插入至所述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控制型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扩张部,在距离所述第一密封环侧端部的外周面规定长度的径向内侧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密封环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崎昂平上原秀和西本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