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4373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3
水平管道(8)的前端与燃煤锅炉的排气出口连通,水平管道(8)的后端与垂直管道(9)的下端连通。管道(17)划分出使从燃煤锅炉排出的排气从水平管道(8)向垂直管道(9)的上方流通并引导至脱硝装置的管道内空间(18)。贮槽(15)设于垂直管道(9)的下方,经由贮槽上端开口(19)而与管道内空间(18)连通。多个屏风状碰撞板(31)固定在从贮槽上端开口(19)的前端缘(20)起连续地向前方延伸而划分出管道内空间(18)的下方的管道(17)的底面(23)并立起,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沿与排气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成线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排气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脱硝装置对从燃煤锅炉排出的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还原的排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去除燃煤火力发电用锅炉的燃烧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x),通常采用向排气中注入还原剂(例如氨)并通过脱硝催化剂将NOx还原成N2的脱硝装置,公知有将从燃煤锅炉排出的排气经由水平管道和垂直管道引导至脱硝装置的排气处理装置。另外,当通过煤的燃烧而生成的粉尘或者灰分(以下,总称为灰粒子)与排气一起飞至脱硝装置时,有可能堆积于催化剂层而阻碍排气的流通,因此提出了在脱硝装置的上游捕集排气中的灰粒子的排气处理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排气处理装置,具有:水平管道,与燃煤锅炉的排气出口连接;垂直管道,与水平管道连接;以及贮槽,设于水平管道与垂直管道的连接部的下部。在水平管道中流动的排气中的灰粒子(通过燃烧而生成的粉尘或者灰分)被贮槽捕集。进而,在该文献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将用于捕集偏置于水平管道的下部而与排气相伴的大粒径的灰粒子的碰撞板设于贮槽的上端开口部,使排气中的灰粒子与碰撞板碰撞而下落到贮槽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987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例如,若使用像印度产的煤那样灰分较多的煤,则在排气中含有较多大粒径(100μm以上)的灰粒子。在像这样使用灰分较多的煤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碰撞板,能够提高贮槽的大粒径的灰粒子的捕集率,能够抑制脱硝装置的脱硝催化剂的损耗。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必须以横穿贮槽的上端开口部的方式设置碰撞板,有可能导致排气的流通阻力增大。另外,有时需要用于抑制振动声等的加强。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一边抑制排气的流通阻力的增大一边提高大粒径的灰粒子的捕集率的排气处理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排气处理装置,利用脱硝装置对从燃煤锅炉排出的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还原,具备管道和贮槽。管道具有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管道和沿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垂直管道。水平管道的前端与燃煤锅炉的排气出口连通,水平管道的后端与垂直管道的下端连通。管道划分出使从燃煤锅炉排出的排气从水平管道向垂直管道的上方流通并引导至脱硝装置的管道内空间。贮槽设于垂直管道的下方,经由贮槽上端开口而与管道内空间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具备多个屏风状碰撞板。多个屏风状碰撞板固定在从贮槽上端开口的前端缘起连续地向前方延伸而划分出管道内空间的下方的管道的底面并立起,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沿与排气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成线状。为了一边抑制排气的流通阻力的增大一边提高大粒径的灰粒子的捕集率,优选的是,屏风状碰撞板相对于管道的底面的立起方向大致垂直,屏风状碰撞板从管道的底面起的突出量(突出高度)为水平管道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的10%~15%。另外,屏风状碰撞板的位置优选为管道的底面中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靠后侧(贮槽上端开口侧),更加优选为从贮槽上端开口的前端缘起1m~1.5m。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在管道的底面设置屏风状碰撞板这样的简单的结构,能够使偏置于水平管道的下部而与排气相伴的大粒径的灰粒子与屏风状碰撞板碰撞,从而将其捕集到贮槽,能够一边抑制排气的流通阻力的增大一边提高大粒径的灰粒子的捕集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具备倾斜碰撞板。倾斜碰撞板固定在从贮槽上端开口的后端缘起连续地向上方延伸而划分出管道内空间的后方的管道的后表面,并从后表面向前下方倾斜地延伸。为了一边抑制排气的流通阻力的增大一边提高大粒径的灰粒子的捕集率,优选的是,倾斜碰撞板从管道的后表面起的突出量为垂直管道的进深长度(前表面与后表面的距离)的5%~15%。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在管道的后表面设置倾斜碰撞板这样的简单的结构,能够使偏置于水平管道的下部而与排气相伴的大粒径的灰粒子与倾斜碰撞板的下表面碰撞,从而将其捕集到贮槽,能够一边抑制排气的流通阻力的增大一边提高大粒径的灰粒子的捕集率。根据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具备多个导向叶片和倾斜碰撞面。多个导向叶片配置于贮槽的上方的管道内空间,以固定于管道而相互分离的状态上下重叠,将从水平管道向垂直管道流入的排气向铅垂上方引导。倾斜碰撞面固定地设置于多个导向叶片中的最下方的导向叶片的水平管道侧的端部,并向后下方倾斜地延伸。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在最下方的导向叶片上固定地设置倾斜碰撞面这样的简单的结构,能够使偏置于水平管道的下部而与排气相伴的大粒径的灰粒子与倾斜碰撞面碰撞,从而将其捕集到贮槽,大粒径的灰粒子的捕集率进一步提高。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一边抑制排气的流通阻力的增大一边提高大粒径的灰粒子的捕集率,能够抑制由大粒径的灰粒子引起的脱硝催化剂的损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气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是图2的屏风状碰撞板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屏风状碰撞板的放大图。图5是图2的倾斜碰撞板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屏风状碰撞板的变形例的图。图7是表示倾斜碰撞板的变形例的图,(a)表示配置为两段的例子,(b)表示设为弯曲板状的例子。图8是表示比较例的灰粒子的回收比例的图。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灰粒子的回收比例的图。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灰粒子的回收比例的图。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灰粒子的回收比例的图。图12是表示实施例3的排气的流动的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3的大粒径的灰粒子的流动的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向叶片保护器的图。图15是表示导向叶片保护器的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5,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处理装置。此外,以下,将水平管道8中的排气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图2中的左侧以及右侧)作为前侧以及后侧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燃煤锅炉1构成为具备利用燃烧用气体3使被研磨机等粉碎机(省略图示)粉碎后的煤2燃烧的燃烧器4。在燃煤锅炉1的火炉内以及排气流路内设有供水流通的多个热回收导热管5,在燃煤锅炉1的下游侧的排气流路内设有作为热回收导热管之一的节能器(节煤器)6。由此,燃煤锅炉1产生驱动发电涡轮(省略图示)的蒸汽。在节能器6的下方的锅炉侧壁设有燃煤锅炉1的排气出口7,在排气出口7以连通状态连接有水平管道8的前端(上游端)。水平管道8呈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矩形筒状,水平管道8的后端(下游端)以连通的状态与垂直管道9连接。垂直管道9是沿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矩形筒状,垂直管道9的上端与脱硝装置10的入口管道10a连接。水平管道8和垂直管道9构成管道17,管道17划分出管道内空间18,该管道内空间18使在燃煤锅炉1中燃烧煤而产生的排气从排气出口7经由水平管道8向垂直管道9的上方流通并引导至脱硝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处理装置,利用脱硝装置对从燃煤锅炉排出的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还原,所述排气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n所述排气处理装置具备:/n管道,具有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管道和沿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垂直管道,所述水平管道的前端与所述燃煤锅炉的排气出口连通,所述水平管道的后端与所述垂直管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管道划分出使从所述燃煤锅炉排出的排气从所述水平管道向所述垂直管道的上方流通并引导至所述脱硝装置的管道内空间;/n贮槽,设于所述垂直管道的下方,经由贮槽上端开口而与所述管道内空间连通;以及/n多个屏风状碰撞板,固定在从所述贮槽上端开口的前端缘起连续地向前方延伸而划分出所述管道内空间的下方的所述管道的底面并立起,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沿与排气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成线状。/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28 JP 2018-0351721.一种排气处理装置,利用脱硝装置对从燃煤锅炉排出的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还原,所述排气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处理装置具备:
管道,具有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管道和沿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垂直管道,所述水平管道的前端与所述燃煤锅炉的排气出口连通,所述水平管道的后端与所述垂直管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管道划分出使从所述燃煤锅炉排出的排气从所述水平管道向所述垂直管道的上方流通并引导至所述脱硝装置的管道内空间;
贮槽,设于所述垂直管道的下方,经由贮槽上端开口而与所述管道内空间连通;以及
多个屏风状碰撞板,固定在从所述贮槽上端开口的前端缘起连续地向前方延伸而划分出所述管道内空间的下方的所述管道的底面并立起,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沿与排气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成线状。


2.一种排气处理装置,利用脱硝装置对从燃煤锅炉排出的排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还原,所述排气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口幸久矢野胜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