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马达电磁开关的半自动检测流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502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启动马达电磁开关的生产领域,一种半自动检测流水线,包括中控机构,以及由中控机构控制驱动的传输机构、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和耐压测试箱;该半自动检测流水线中各个检测箱体沿第一输送带顺序设置,检测时人工推动工装定位平台沿第一输送带输送,并依次经过各个数据的检测;通过流水线检测方式,大大提升检测效率,提升企业出货量,降低企业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启动马达电磁开关的半自动检测流水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启动马达电磁开关的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检测流水线。
技术介绍
汽车起动机电磁开关是通过将线圈通电使铁芯移动将起动机的离合器齿轮送进发动机飞轮齿圈,当离合器齿轮与飞轮齿圈耦合后通过接触铜片接通起动机电源,使起动机转动,启动发动机。目前,汽车起动机电磁开关在生产完成后需要经过气密封测试、挂钩尺寸测试、附加行程测试、吸合电压测试、释放电压测试、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磨合试验、测触点降压测试和耐压测试等一系列测试,主要在各个指标都满足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合格产品。但现有电磁开关的每个检测步骤都是通过单个检测机构单独检测,在检测流程中,工件的转移及拆装占据了大量时间,从而使其检测效率非常低下,因此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检测流水线,该半自动检测流水线中各个检测箱体沿第一输送带顺序设置,检测时人工推动工装定位平台沿第一输送带输送,并依次经过各个数据的检测;通过流水线检测方式,大大提升检测效率,提升企业出货量,降低企业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启动马达电磁开关的半自动检测流水线,包括中控机构,以及由中控机构控制驱动的传输机构、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和耐压测试箱;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以及移动设置在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上的工装定位平台;所述第二传输带处于第一传输带下方,第二传输带的起始端通过升降机承接在第一传输带的末端上,第一传输带的起始端通过升降机承接在第二传输带的末端上,第二传输带的起始端向末端倾斜向下,第一传输带与第二传输带之间形成循环输送;所述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和耐压测试箱沿第一传输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和耐压测试箱的箱体内部均设有一平台,平台上设有检测工位;而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和耐压测试箱内部的检测工位与第一传输带之间通过支路传输带相通,工装定位平台能够在支路传输带上移动,用以将待检测工件移送至检测工位上。作为优选,所述气密性测试箱包括第一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一箱体内部的气密性测试仪和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一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一升降平台上的第一定位工装;所述第一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第一升降平台处于检测工位上方,气密性测试仪与第一定位工装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挂钩尺寸测试箱包括第二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二箱体内部的第二定位组件和挂钩测试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二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二升降平台上的第二定位工装,第二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挂钩测试组件处于检测工位下方,挂钩测试组件包括行程气缸,以及设置行程气缸输出端上的第二顶杆,以及与所述第二顶杆相联动的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行程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直线轴承架,第二顶杆固定在直线轴承架上端,行程气缸驱动所述直线轴承架沿直线轴承导轨移动,从而实现第二顶杆上下移动,在第二顶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位移传感器被联动并检测第二顶杆部分行程之间的距离。作为优选,所述附加行程测试箱包括第三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三箱体内的第三定位组件和附加行程测试组件;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三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三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三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三升降平台上的第三定位工装,第三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三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三定位工装上接入信号电路;所述附加行程测试组件包括移动副,以及驱动所述移动副运动的伺服电机,以及设置在移动副上的第三顶杆,以及与所述第三顶杆相联动的第三位移传感器;所述移动副设置在直线轴承导轨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连接有螺杆,螺杆的杆体与移动副相啮合,伺服电机驱动螺杆旋转带动移动副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包括第四箱体,以及设置在第四箱体内的第四定位组件;所述第四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四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四升降平台升降的第四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四升降平台上的第四定位工装,第四升降平台连接在第四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四定位工装上接入信号电路和吸附电路。作为优选,所述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包括第五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五箱体内的第五定位组件;所述第五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五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五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五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五升降平台上的第五定位工装,第五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五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五定位工装上接入检测电路;所述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的检测工位下方设有顶杆气缸,顶杆气缸的输出端穿入检测工位内。作为优选,所述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包括第六箱体,以及设置在第六箱体内的第六定位组件;所述第六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六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六升降平台升降的第六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六升降平台上的第六定位工装,第六升降平台连接在第六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六定位工装上接入吸附电路和检测电路。作为优选,所述耐压测试箱包括第七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七箱体内的第七定位组件;所述第七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七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七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七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七升降平台上的第七定位工装,第七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七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七定位工装上接入检测电路。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半自动检测流水线,包括中控机构,以及由中控机构控制驱动的传输机构、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和耐压测试箱。待检测工件经过气密性测试箱和挂钩尺寸测试箱的检测后,放置在第一传输带的工装定位平台上,由人工推动工装定位平台沿第一传输带移动,并依次进入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和耐压测试箱进行工件检测,经过一系列数据检测并合格的工件可在第一传输带的末端部上由工装定位平台上取下,并同时经过人工肉眼进行外观检测,合格产品进行包装。该半自动检测流水线中各个检测箱体沿第一输送带顺序设置,检测时人工推动工装定位平台沿第一输送带输送,并依次经过各个数据的检测;通过流水线检测方式,大大提升检测效率,提升企业出货量,降低企业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流水线结构示意图。图2为气密性测试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挂钩尺寸测试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附加行程测试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耐压测试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8所示的一种启动马达电磁开关的半自动检测流水线,包括中控机构,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启动马达电磁开关的半自动检测流水线

【技术保护点】
启动马达电磁开关的半自动检测流水线,包括中控机构,以及由中控机构控制驱动的传输机构、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和耐压测试箱;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和耐压测试箱的箱体内部均设有一平台,平台上设有检测工位;所述气密性测试箱包括第一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一箱体内部的气密性测试仪和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一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一升降平台上的第一定位工装;所述第一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第一升降平台处于检测工位上方,气密性测试仪与第一定位工装相连接;所述挂钩尺寸测试箱包括第二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二箱体内部的第二定位组件和挂钩测试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二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二升降平台上的第二定位工装,第二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挂钩测试组件处于检测工位下方,挂钩测试组件包括行程气缸,以及设置行程气缸输出端上的第二顶杆,以及与所述第二顶杆相联动的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行程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直线轴承架,第二顶杆固定在直线轴承架上端,行程气缸驱动所述直线轴承架沿直线轴承导轨移动,从而实现第二顶杆上下移动,在第二顶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位移传感器被联动并检测第二顶杆部分行程之间的距离;所述附加行程测试箱包括第三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三箱体内的第三定位组件和附加行程测试组件;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三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三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三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三升降平台上的第三定位工装,第三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三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三定位工装上接入信号电路;所述附加行程测试组件包括移动副,以及驱动所述移动副运动的伺服电机,以及设置在移动副上的第三顶杆,以及与所述第三顶杆相联动的第三位移传感器;所述移动副设置在直线轴承导轨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连接有螺杆,螺杆的杆体与移动副相啮合,伺服电机驱动螺杆旋转带动移动副移动;所述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包括第四箱体,以及设置在第四箱体内的第四定位组件;所述第四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四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四升降平台升降的第四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四升降平台上的第四定位工装,第四升降平台连接在第四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四定位工装上接入信号电路和吸附电路;所述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包括第五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五箱体内的第五定位组件;所述第五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五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五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五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五升降平台上的第五定位工装,第五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五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五定位工装上接入检测电路;所述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的检测工位下方设有顶杆气缸,顶杆气缸的输出端穿入检测工位内;所述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包括第六箱体,以及设置在第六箱体内的第六定位组件;所述第六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六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六升降平台升降的第六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六升降平台上的第六定位工装,第六升降平台连接在第六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六定位工装上接入吸附电路和检测电路;所述耐压测试箱包括第七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七箱体内的第七定位组件;所述第七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七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七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七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七升降平台上的第七定位工装,第七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七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第七定位工装上接入检测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启动马达电磁开关的半自动检测流水线,包括中控机构,以及由中控机构控制驱动的传输机构、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和耐压测试箱;气密性测试箱、挂钩尺寸测试箱、附加行程测试箱、吸合及释放电压测试箱、线圈电流平衡试验箱、测触点降压及磨合试验箱和耐压测试箱的箱体内部均设有一平台,平台上设有检测工位;所述气密性测试箱包括第一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一箱体内部的气密性测试仪和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一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一升降平台上的第一定位工装;所述第一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第一升降平台处于检测工位上方,气密性测试仪与第一定位工装相连接;所述挂钩尺寸测试箱包括第二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二箱体内部的第二定位组件和挂钩测试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二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二升降平台上的第二定位工装,第二升降平台连接在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挂钩测试组件处于检测工位下方,挂钩测试组件包括行程气缸,以及设置行程气缸输出端上的第二顶杆,以及与所述第二顶杆相联动的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行程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直线轴承架,第二顶杆固定在直线轴承架上端,行程气缸驱动所述直线轴承架沿直线轴承导轨移动,从而实现第二顶杆上下移动,在第二顶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位移传感器被联动并检测第二顶杆部分行程之间的距离;所述附加行程测试箱包括第三箱体,以及设置在第三箱体内的第三定位组件和附加行程测试组件;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处于检测工位上方的第三升降平台,以及驱动所述第三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三升降气缸,以及设置在第三升降平台上的第三定位工装,第三升降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奇昊姚思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铭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