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排蜡窑炉及其排蜡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4561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蜡窑炉,包括连通的第一隧道窑及第二隧道窑,产品通过第二隧道窑预热至180℃至300℃并保温一定时间后再被推入至第一隧道窑。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隧道窑,使得产品先进行预热保温,延长原有低温段保温时间,保温后再进行高温燃烧完全排蜡处理;在预热保温(低温半排蜡)过程中,能很好地保证排蜡产品在低温区间内不会升温,从而保证排蜡产品不开裂,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降低损耗,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在现有的隧道窑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整体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环保排蜡窑炉及其排蜡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陶瓷生产设备设施
,特别涉及用于电子陶瓷生产过程中排除石蜡的隧道窑。
技术介绍
电子陶瓷(electronicceramic),是指在电子工业中能够利用电、磁性质的陶瓷。电子陶瓷是通过对表面、晶界和尺寸结构的精密控制而最终获得具有新功能的陶瓷。在能源、家用电器、汽车等方面可以广泛应用。已知的特种陶瓷制造技术,如等静压成型、干压成型、热压注成型、注浆成型、注射成型、原位注凝成型等,现在,工业大批量生产过程中,最经济、采用最多的是热压注成型和注射成型工艺,我国热压注成型工艺占到特种陶瓷产能的70%以上。热压注工艺是将陶瓷粉体与热熔胶体混合,加热到流动性温度后,加压注入模具成型,再经吸附剂排胶,然后烧成。在其排胶过程中,产生明显的烟尘及化学气味污染,对其周围的人群产生影响。热压注工艺流程为:陶瓷粉体与热熔胶体制浆、压力注模成型、吸附剂排胶(排蜡)、素烧、烧成、后加工、检验包装出厂。其中,制浆过程是将陶瓷粉体与热熔胶体等有机塑性物进行加热均化混合,有机塑性物主成份为纯度及熔点范围窄的优质石蜡、少量的增塑剂油酸、天然蜂胶等,或为热熔性树脂。在这工艺过程中,引入了具有污染性的有机塑性剂,塑性剂一般约占陶瓷粉体总质量的13%左右(以占比高的氧化铝特种陶瓷为例)。排胶素烧工序是将成型好的产品,与氧化铝吸附剂混装在钵子内,在排胶燃气梭式窑内,经过常温至1050℃的加热过程,排出有机塑化剂,排入大气的污染物最终在这道工序中产生,向大气排放烟尘和化学气体。在整个排胶素烧工艺过程中,是一个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过程,并由于高温,产生了热熔性胶体与窑炉燃料液化气裂化及合成的反应过程,并生成中间产物。其中大量使用的热熔性胶体为石蜡,是石油富产品,是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约85%,含氢元素约14%。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CxHy是经过高温裂解后产生的低碳低氢类物质,反应物中的C产生烟尘污染,在排胶窑的烟囱上可以看到黑色的烟尘冒出,但是,单纯的石蜡的不完全燃烧,并不会产生明显的化学气味不适感。目前,电子陶瓷行业中,主要的焦点集中于解决尾气排放污染问题,已有绝大部分厂家通过对传统窑炉进行改进,采用环保窑炉实现无污染排放,达到环保要求。如申请号为2010101376131、名称为陶瓷排胶环保窑炉的专利中,其采用高温催化方式对排蜡的尾气进行处理;如申请号为2012207348568、名称为环保节能排蜡窑的专利中,采用在排烟道中进行喷火加热的方式,点燃未充分燃烧的烟气,减少烟气排放;如申请号为2010105957815、名称为一种利用微波窑炉排蜡、排胶的工艺方法的专利中,采用微波加热的方式,将石蜡加热后燃烧排除。为实现节能,申请号为2006201471582、名称为阶梯式排蜡窑的专利,采用阶梯状的烧成室依次烧成,使排蜡工艺升温平缓,制品受热均匀,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行业内目前忽略的主要问题、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所制成的陶瓷产品开裂问题。众所周知,排蜡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隧道窑,隧道窑即为一条直通道,该通道的一端为产品输入端,另一端为产品输出端,从产品输入端至产品输出端之间分为多个加温段,如从起温250℃至300℃,从300℃至360℃等。由于前后产品之间紧挨着在推进器的推进作用下缓慢前进,当温度达到360℃时,石蜡会剧烈燃烧,形成明火,此时为产品的剧烈排蜡,且明火会蔓延至后续跟进的产品。为防止后续低于360℃的产品起火燃烧,通常在300℃的加温段设置抽风口,保证此处温度不高于300℃,从而最大程度避免明火向后续产品蔓延,但也无法完全避免。这种隧道窑排蜡,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排蜡后烧结的成品出现炸裂,次品率为3%-5%,且随着季节性气候变化、气压变化等因素,产品炸裂高达8%-20%。以95氧化铝陶瓷为例,生产成本为2万元左右每吨,一条隧道窑一个月的产量为80吨左右,按照最低的次品率3%计算,每个月损失2.4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整个电子陶瓷行业中不下于100条隧道窑,即一个月损失四百多万,一年接近五千万的损失。因此,现有的电子陶瓷产品制作过程中,因次品率过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排蜡炉存在产品炸裂率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完全避免产品炸裂的节能环保排蜡窑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排蜡窑炉,包括连通的第一隧道窑及第二隧道窑,产品通过第二隧道窑预热至180℃至300℃并保温一定时间后再被推入至第一隧道窑。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隧道窑的炉底通道与第一隧道窑的低温段的炉底通道之间通过引风道连通,借助引风机将第一隧道窑的炉底热气流引入至第二隧道窑的炉底。所述第二隧道窑与第一隧道窑平行设置,第二隧道窑的产品输出端与第一隧道窑的产品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三隧道窑连通。所述第三隧道窑与第一隧道窑及第二隧道窑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隧道窑为第一隧道窑的产品输入端延长形成,第一隧道窑与第二隧道窑形成一整条隧道窑。产品在所述第二隧道窑中行走的时间范围为在产品在第一隧道窑中低温段中行走时间长的0.5-1.5倍。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蜡窑炉的排蜡工艺,所述排蜡工艺包括预热过程及排蜡过程,所述预热过程为产品在第二隧道窑中预热至180℃-300℃之间并保温一定时间,所述排蜡过程为:经预热保温后的产品在第一隧道窑中加温至石蜡燃烧排除的过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热过程中,产品在所述第二隧道窑中行走的时间范围为在产品在第一隧道窑中低温段中行走时间长的0.5-1.5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隧道窑,使得产品先进行预热保温,延长原有低温段保温时间,保温后再进行高温燃烧完全排蜡处理;在预热保温(低温半排蜡)过程中,能很好地保证排蜡产品在低温区间内不会升温,从而保证排蜡产品不开裂,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降低损耗,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只需在现有的隧道窑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整体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隧道窑;10、低温段;2、第一推进器;3、第二隧道窑;4、引风道;5、引风机;6、第二推进器;7、第三隧道窑;8、第三推进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借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专利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排蜡窑炉,包括连通的第一隧道窑1及第二隧道窑3,产品通过第二隧道窑3预热至180℃至300℃并保温一定时间后再被推入至第一隧道窑1。通过增加第二隧道窑3,可确保产品有足够的保温时间,从而避免后后续产品排蜡炸裂。其中,预热的温度范围为180℃至300℃之间的任一温度值,如180℃、181℃、182℃、183℃....298℃、299℃、300℃等。实施例2:如图1所示,第一隧道窑1的一端为产品输入端并设置有第一推进器2,第一隧道窑1的另一端为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节能环保排蜡窑炉及其排蜡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蜡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的第一隧道窑(1)及第二隧道窑(3),产品通过第二隧道窑(3)预热至180℃至300℃并保温一定时间后再被推入至第一隧道窑(1)。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09 CN 201710323087X1.一种排蜡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的第一隧道窑(1)及第二隧道窑(3),产品通过第二隧道窑(3)预热至180℃至300℃并保温一定时间后再被推入至第一隧道窑(1)。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蜡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隧道窑(3)的炉底通道与第一隧道窑(1)的低温段(10)的炉底通道之间通过引风道(4)连通,借助引风机(5)将第一隧道窑(1)的炉底热气流引入至第二隧道窑(3)的炉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蜡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隧道窑(3)与第一隧道窑(1)平行设置,第二隧道窑(3)的产品输出端与第一隧道窑(1)的产品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三隧道窑(7)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蜡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隧道窑(7)与第一隧道窑(1)及第二隧道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南泉
申请(专利权)人:新化县群华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