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扭矩齿轮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3329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扭矩齿轮传动装置,包括箱体,还包括:输入轴;与输入轴相连的第一水平轴;与第一水平轴通过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相连的第二水平轴,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二水平轴上,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为螺旋方向相反的人字齿轮;与第二水平轴连接的第三水平轴。通过两螺旋方向不同的人字齿轮,可实现扭矩的双分流,提高了齿轮传动装置的最大传动扭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扭矩齿轮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动装置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扭矩齿轮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功率分流技术是采用周转轮系或定轴轮系将传递功率进行分支的齿轮传动技术。目前分流技术广泛运用在风电增速箱,高速箱,航空航天齿轮传动领域;但在水电站升船机、码头提升机、海洋升降平台等提升系列齿轮传动领域,齿轮多分流技术运用较少,特别是周转轮系的功率分流技术,运用更为少见。目前国家十三.五水资源高效利用科研方案中,提出了船型3000吨级的超大型卷杨升船机系统,要求齿轮箱传递扭矩20000kN.m以上。现有的定轴轮系齿轮分流传动技术,不能在传递扭矩、制造成本、运输成品等方面满足卷杨提升式升船机的使用要求,因此需要有一种新的齿轮传递结构来满足此类超大型提升机用齿轮箱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扭矩齿轮传动装置,采用双齿轮啮合对扭矩进行双分流,提高了齿轮传动装置的最大传动扭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扭矩齿轮传动装置,包括箱体,还包括:输入轴;与所述输入轴相连的第一水平轴;与所述第一水平轴通过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相连的第二水平轴,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水平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为螺旋方向相反的人字齿轮;与所述第二水平轴连接的第三水平轴。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行星装置,所述行星装置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及内齿圈,其中:所述太阳轮与所述第三水平轴相连;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啮合;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内齿圈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行星轮与所述行星架相连;所述行星架具有可与输出轴连接的接口。优选地,所述第三水平轴两端各与一所述行星装置相连。优选地,所述行星装置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一端与所述行星架相连,另一端可连输出轴。优选地,所述第三水平轴的转速大于所述行星架的转速。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与所述第三水平轴相连。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水平轴及第五水平轴,其中: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第四水平轴与所述第一水平轴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轴与第四水平轴通过直齿轮连接;所述第四水平轴通过锥齿轮与所述第五水平轴相连,所述第五水平轴与所述第四水平轴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轴通过NU型圆柱滚子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优选地,所述第三水平轴上安装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为人字齿轮,所述第三水平轴通过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水平轴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轴通过NU型圆柱滚子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扭矩齿轮传动装置,包括箱体,还包括:输入轴;与输入轴相连的第一水平轴;与第一水平轴通过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相连的第二水平轴,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二水平轴上,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为螺旋方向相反的人字齿轮;与第二水平轴连接的第三水平轴。通过两螺旋方向不同的人字齿轮,可实现扭矩的双分流,提高了齿轮传动装置的最大传动扭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大扭矩齿轮传动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大扭矩齿轮传动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箱体,还包括:输入轴1,与输入轴1相连的第一水平轴2,与第一水平轴2通过螺旋发现相反的两人字齿轮第一齿轮3及第二齿轮4相连的第二水平轴5,第一齿轮3及第二齿轮4安装在第二水平轴5上,人字齿轮具有重合度高,轴向载荷小,承载能力高,工作平稳的优点,使用人字齿轮对扭矩进行分流,可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与第二水平轴5连接的第三水平轴6。其中输入轴1及各水平轴通过轴承连接在箱体上。各轴之间可通过齿轮结构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未提及的轴与轴之间的连接,可采用齿轮轴与齿轮的连接,也可采用齿轮与齿轮的连接。第一水平轴2可使用齿轮轴,与第二水平轴5上的第一齿轮3及第二齿轮4相啮合,向第二水平轴5传递扭矩,第二水平轴5与第三水平轴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水平轴6可作为输出轴。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大扭矩齿轮传动装置,包括箱体,还包括:输入轴1,与输入轴1相连的第一水平轴2,与第一水平轴2通过第一齿轮3及第二齿轮4相连的第二水平轴5,第一齿轮3及第二齿轮4安装在第二水平轴5上,与第二水平轴5连接的第三水平轴6。通过两螺旋方向不同的人字齿轮,可实现扭矩的双分流,提高了齿轮传动装置的最大传动扭矩。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优化,本装置还可包括行星装置,其中,行星装置包括太阳轮7、行星轮8、行星架9及内齿圈10。太阳轮7与第三水平轴6相连,太阳轮7与行星轮8啮合,行星轮8与内齿圈10啮合内齿圈10固定安装在箱体内,行星轮8与行星架9相连,行星架9具有可与输出轴连接的接口。其中,太阳轮7可为花键轴,可通过轴套11与第三水平轴6连接,行星架9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上,可相对于箱体转动。输出端采用了行星分流结构,采用基本构架浮动作为均载机构,该齿轮传动结构从机构上实现功率均载,提高了产品装配工艺性能和使用可靠性。为进一步优化本方案,第三水平轴6两端各与一行星装置相连。通过两个行星装置输出扭矩,可进一步实现扭矩的分流,提高装置的可靠性。上述行星装置还可包括轴套11,轴套11一端与行星架9相连,另一端可连输出轴。对于与本装置连接的轴,若其长度不够,可使用轴套11与行星架9相连,扩大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为进一步优化本方案,第三水平轴6的转速大于行星架9的转速。则行星装置为一减速机构,在降低转速的同时,提高了输出的扭矩值。除使用行星装置外,还可使用齿轮箱代替上述行星装置与第三水平轴6相连。为进一步优化本方案,本装置还可包括第四水平轴12及第五水平轴13,其中:输入轴1通过第四水平轴12与第一水平轴2相连,第四水平轴12通过锥齿轮与第五水平轴13相连,第五水平轴13与第四水平轴12垂直。本装置主要应用于升船机系统,第四水平轴12及第五水平轴13可设计为同步轴,即转速比为1:1,此时,本装置的本分扭矩从第五水平轴13输出。若转速比不为1:1,则第五水平轴13也可作为一个输入轴1用。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水平轴12通过直齿轮与第一水平轴2连接,通过直齿轮与第一齿轮3及第二齿轮4的配合,实现了第一水平轴2两侧轴承的均载。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水平轴2通过NU型圆柱滚子轴承14安装在箱体上,因人字齿轮具有对中效果,因此第一水平轴2可能会发生轴向窜动,在此时需要使用NU型圆柱滚子轴承14,NU型圆柱滚子轴承14适用于会发生轴向窜动的工况。除第一齿轮3及第二齿轮4使用人字齿轮外,可在第三水平轴6上安装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也为人字齿轮,第三水平轴6通过第三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扭矩齿轮传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扭矩齿轮传动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轴;与所述输入轴相连的第一水平轴;与所述第一水平轴通过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相连的第二水平轴,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水平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为螺旋方向相反的人字齿轮;与所述第二水平轴连接的第三水平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扭矩齿轮传动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轴;与所述输入轴相连的第一水平轴;与所述第一水平轴通过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相连的第二水平轴,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水平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为螺旋方向相反的人字齿轮;与所述第二水平轴连接的第三水平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行星装置,所述行星装置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及内齿圈,其中:所述太阳轮与所述第三水平轴相连;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啮合;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内齿圈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行星轮与所述行星架相连;所述行星架具有可与输出轴连接的接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平轴两端各与一所述行星装置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装置还包括轴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云罗成薛峰李庭翁贵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