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新东专利>正文

一种铆接滚动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315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尤其是滚动轴承。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滚珠轴承的改进,该滚珠轴承应具有转速较高、生产工序简单以及成本较低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铆接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外圈以及环状布置在内圈于外圈之间的若干个滚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由端面对接且同轴插嵌连为一体的两个环状部件组成;其中一个大内径的环状部件穿套在另一个小内径的环状部件上,且两者端面对接后共同形成的内圈外圆周面上制作有承接滚动体的外沟槽;而小内径的环状部件的轴向一端的端部穿越过大内径的环状部件的内圆周面后,再形成阻止两者轴向分离的铆接凸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铆接滚动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尤其是滚动轴承。
技术介绍
滚动轴承是重要的机械零部件,其结构包括内圈、外圈、滚动体以及保持架;它的功能是支撑旋转轴或其它运动体,引导转动运动并承受由轴或轴上零件传递而来的载荷;滚动轴承具有摩擦阻力小、转动速度高、机械效率高、结构紧凑以及精度高的优点。现有的滚动轴承尚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制造精度要求高、制造工序复杂,因而成本较高。对于不少对转速要求不太高的产品而言,似乎不太适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滚珠轴承的改进,该滚珠轴承应具有转速较高、生产工序简单、以及成本较低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铆接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外圈以及环状布置在内圈于外圈之间的若干个滚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由端面对接且同轴插嵌连为一体的两个环状部件组成;其中一个大内径的环状部件穿套在另一个小内径的环状部件上,且两者端面对接后共同形成的内圈外圆周面上制作有承接滚动体的外沟槽;而小内径的环状部件的轴向一端的端部穿越过大内径的环状部件的内圆周面后,再形成阻止两者轴向分离的铆接凸边。所述外圈的内圆周表面制作有与滚动体相适合且沿周向伸展后连接成圈的内沟槽。所述两个部件的端面相接部位垂直于轴承轴线所成的平面,与所述的外沟槽或内沟槽的中心绕圆周所成的平面共面。所述两个部件的端面相接部位位于轴承的轴向尺寸的二分之一处。所述的外沟槽或内沟槽为对称于轴线横截面的V形槽。所述V形槽的两个槽壁呈90度布置。所述V形槽的两个槽壁的相交部位制成过渡平面或过渡弧面或倒角。所述内圈的轴向长度小于外圈的轴向长度。所述大内径的环状部件的左侧边沿制作有往外径方向伸展且在整个左侧边沿均匀分布的左挡圈,小内径的环状部件的右侧边沿制作有往外径方向伸展且在整个右侧边沿均匀分布的右挡圈,左挡圈和右挡圈的直径均小于外圈内壁的直径。所述外圈内壁的左侧边沿以及右侧边沿分别制作有往外径方向凹进的退让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滚珠轴承(又称满珠轴承)由于内圈采用两个部件铆接的方式,因而省略了常规的保持架,并仍然保持较高的运动精度,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常规转速的产品(如无人机、玩具等),而且使得加工工艺得到显著简化,生产效率也成倍提高(为常规轴承加工效率的180%-250%,根据不同轴承品种决定);生产成本则为常规轴承的50%至70%;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附图所示的铆接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外圈以及环状布置在内圈于外圈之间的若干个滚动体;这些均与现有的滚珠轴承结构类同。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是:所述的内圈由两个环状部件组成,两个环状部件端面对接并且同轴插嵌连为一体(连为一体后,内圈的轴向长度小于外圈的轴向长度);其中一个大内径的环状部件1穿套在另一个小内径的环状部件4上,两个部件端面对接后共同形成的外圆周面上制作有承接滚动体3(滚动体可以是滚珠或滚柱)的外沟槽5;而小内径的环状部件的轴向一端(图中显示是左端)的端部穿越过大内径的环状部件的内圆周面后,再通过铆压形成阻止两者分离的铆接凸边4-2(即铆压后的变形部位;作为对比,图1中还显示了铆压变形前的尖顶4-21)。自然,生产过程中应当留有铆接余量(该部位应稍长一点),而大内径的环状部件的对应部位,则制作有相应倒角,以作为铆接的配合结构。进一步地,为使铆接变形部位限定在较小部位,小内径的环状部件的左端端面制作成左大右小的圆锥面4-3;如此可使铆接变形部位限定在左端较小部位(图1中横截面中三角形的尖顶4-21部位),既减小了铆接所需的铆压力,也使其它部位尺寸(如内径、外径)不受影响。与外沟槽相对应,所述外圈的内圆周表面制作有与滚动体相适合且沿周向伸展后连接成圈的内沟槽2-1,以使外沟槽与内沟槽拼接后形成与滚动体运动轮廓相适合的空间(完整沟槽)。进一步地,所述的外沟槽的对称中心线7绕圆周所成的平面,与内沟槽的对称中心线绕圆周所成的平面共面,由此可保证外沟槽与内沟槽位置对准。再进一步地,所述两个部件(大内径的环状部件与小内径的环状部件)的端面相接部位6所成的平面(垂直于轴承轴线),与所述的外沟槽或内沟槽的对称中心线绕圆周所成的平面共面;以有利于控制金属加工质量,作为推荐,所述两个部件的端面相接部位位于轴承的轴向尺寸的二分之一处;可使轴承的径向受力点位于轴向的中点。作为推荐,所述的外沟槽或内沟槽为对称于轴线横截面的V形槽;所述V形槽的两个槽壁所成的角度可根据需要确定;作为推荐,两个槽壁呈90度布置。所述V形槽的两个槽壁的相交部位5-1制成过渡平面或过渡弧面或倒角。所述大内径的环状部件的左侧边沿制作有左挡圈1-1,该左挡圈往外径方向伸展并且在圆周方向延伸后连接成圈;小内径的环状部件的右侧边沿则制作有右挡圈4-1,该右挡圈往外径方向伸展并且在圆周方向延伸后连接成圈;上述左挡圈和右挡圈的直径均小于外圈内壁的直径,而宽度则根据需要确定(通常1-3mm即可)。相应的,所述外圈内壁的左侧边沿以及右侧边沿分别制作有往外径方向凹进的退让槽2-2;退让槽的深度和宽度(轴承轴线方向尺寸)可根据需要确定(推荐深度1-3mm,宽度5-10mm)。图2所示的实施例2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结构类同,差别仅是在外圈的外圆周一端制作有往外径方向突出且在圆周方向连接成圈的外挡圈2-5(这是用户预定的配套设计)。此外,小内径的环状部件的左端仍显示铆接前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铆接滚动轴承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铆接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外圈(2)以及环状布置在内圈于外圈之间的若干个滚动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由端面对接且同轴插嵌连为一体的两个环状部件组成;其中一个大内径的环状部件(1)穿套在另一个小内径的环状部件(4)上,且两者端面对接后共同形成的内圈外圆周面上制作有承接滚动体的外沟槽(5);而小内径的环状部件的轴向一端的端部穿越过大内径的环状部件的内圆周面后,再形成阻止两者轴向分离的铆接凸边(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接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外圈(2)以及环状布置在内圈于外圈之间的若干个滚动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由端面对接且同轴插嵌连为一体的两个环状部件组成;其中一个大内径的环状部件(1)穿套在另一个小内径的环状部件(4)上,且两者端面对接后共同形成的内圈外圆周面上制作有承接滚动体的外沟槽(5);而小内径的环状部件的轴向一端的端部穿越过大内径的环状部件的内圆周面后,再形成阻止两者轴向分离的铆接凸边(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内圆周表面制作有与滚动体相适合且沿周向伸展后连接成圈的内沟槽(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部件的端面相接部位(6)垂直于轴承轴线所成的平面,与所述的外沟槽或内沟槽的中心线绕圆周所成的平面共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部件的端面相接部位位于轴承的轴向尺寸的二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东
申请(专利权)人:陈新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