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热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157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热式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换热器传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引热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加热腔,壳体的顶侧设有燃烧腔,燃烧腔与加热腔连通,壳体的一内侧壁上设有采热钉,采热钉有若干个,采热钉呈多排多列阵列形式密集排布并朝向加热腔,壳体上对着采热钉的内侧壁设有两组引热机构,引热机构包括侧向固定块、竖向引热气缸、竖向引热板、纵向固定块、纵向引热气缸和纵向引热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引热式换热器能使加热腔内的热量不断地来回引导,当热量流到加热腔的末端时两块引热板会将这部分热量引回前端,使采热钉的吸热效果更为充分。

Heat induced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t induced heat exchanger,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 exchangers.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 of the existing heat exchanger is poor. The hot type heat exchanger comprises a shell,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heating cavity, the top side of the housing is provided with a combustion chamber, the combustion chamb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heating chamber, an inside wall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nail thermal heating, nail a plurality of heat collecting nail is a multi row and multi array form densely arranged and toward the heating chamber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nail, a thermal recovery is provided with two sets of hot bodies, hot lateral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xed block, vertical hot cylinder, vertical hot plate, longitudinal fixed block, longitudinal and vertical guide cylinder hot hot plat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lead heat exchanger can make heating cavity heat constantly back and forth to guide, when the heat flow to the end of the heating cavity when two hot plate will lead the heat back to the front, the heat absorbing effect of nail thermal recovery more fu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热式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涉及一种引热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它主要通过燃烧室内燃烧燃料来提供热量。现有的换热器的形式多样,但其换热效果却相差甚远,这些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优质主要体现在材质上的差异,目前市面的换热器结构单一,换热效果不理想,热量不能充分被转换使用,使大量热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换热器传热效果不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引热式换热器。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引热式换热器,它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加热腔,壳体的顶侧设有燃烧腔,燃烧腔与加热腔连通,壳体的一内侧壁上设有采热钉,采热钉有若干个,采热钉呈多排多列阵列形式密集排布并朝向加热腔,其特征在于,壳体上对着采热钉的内侧壁设有两组引热机构,两组引热机构分别设置在该内侧壁的两侧,引热机构包括侧向固定块、竖向引热气缸、竖向引热板、纵向固定块、纵向引热气缸和纵向引热板,侧向固定块固设在壳体对着采热钉的内侧壁上,竖向引热气缸固设在侧向固定块内,竖向引热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着竖向引热板并能控制竖向引热板在靠近或远离采热钉的方向上来回移动,纵向固定块固设在竖向引热板上远离燃烧腔的一侧,纵向引热气缸固设在纵向固定块上且它的活塞杆方向朝向燃烧腔,纵向引热板连接在纵向引热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且它能通过纵向引热气缸的作用在靠近或远离燃烧腔的方向上来回移动,竖向引热板和纵向引热板的板面均具有弧度,该弧度将采热钉中的一部分包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引热式换热器能使加热腔内的热量不断地来回引导,当热量流到加热腔的末端时两块引热板会将这部分热量引回前端,使采热钉的吸热效果更为充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换一个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加热腔;3、采热钉;4、侧向固定块;5、竖向引热气缸;6、竖向引热板;7、纵向固定块;8、纵向引热气缸;9、纵向引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引热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加热腔2,壳体1的顶侧设有燃烧腔,燃烧腔与加热腔2连通,壳体1的一内侧壁上设有采热钉3,采热钉3有若干个,采热钉3呈多排多列阵列形式密集排布并朝向加热腔2,壳体1上对着采热钉3的内侧壁设有两组引热机构,两组引热机构分别设置在该内侧壁的两侧,引热机构包括侧向固定块4、竖向引热气缸5、竖向引热板6、纵向固定块7、纵向引热气缸8和纵向引热板9,侧向固定块4固设在壳体1对着采热钉3的内侧壁上,竖向引热气缸5固设在侧向固定块4内,竖向引热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连接着竖向引热板6并能控制竖向引热板6在靠近或远离采热钉3的方向上来回移动,纵向固定块7固设在竖向引热板6上远离燃烧腔的一侧,纵向引热气缸8固设在纵向固定块7上且它的活塞杆方向朝向燃烧腔,纵向引热板9连接在纵向引热气缸8的活塞杆端部且它能通过纵向引热气缸8的作用在靠近或远离燃烧腔的方向上来回移动,竖向引热板6和纵向引热板9的板面均具有弧度,该弧度将采热钉3中的一部分包围。相比原先的通过加热腔2内壁碰撞形式的自然引热,本换热器中通过竖向引热气缸5和纵向引热气缸8的作用使竖向引热板6和纵向引热板9在竖直方向和回流方向上不断来回运动,使得加热腔2中的热量在整个腔室内不断回流,所以整个腔室内各处的热量基本上是均匀分布的,热量均匀分布后采热钉3才能充分的吸收热量,因为每个采热钉3吸收热量的能力是相同的,倘若前部分采热钉3处的热量分布较多,而后部分采热钉3处的热量分布较少,很容易导致换热器的换热功效不均,进而影响使用,而本换热器便能有效的避免这个问题。应该理解,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引热式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热式换热器,它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加热腔(2),壳体(1)的顶侧设有燃烧腔,燃烧腔与加热腔(2)连通,壳体(1)的一内侧壁上设有采热钉(3),采热钉(3)有若干个,采热钉(3)呈多排多列阵列形式密集排布并朝向加热腔(2),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对着采热钉(3)的内侧壁设有两组引热机构,两组引热机构分别设置在该内侧壁的两侧,引热机构包括侧向固定块(4)、竖向引热气缸(5)、竖向引热板(6)、纵向固定块(7)、纵向引热气缸(8)和纵向引热板(9),侧向固定块(4)固设在壳体(1)对着采热钉(3)的内侧壁上,竖向引热气缸(5)固设在侧向固定块(4)内,竖向引热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连接着竖向引热板(6)并能控制竖向引热板(6)在靠近或远离采热钉(3)的方向上来回移动,纵向固定块(7)固设在竖向引热板(6)上远离燃烧腔的一侧,纵向引热气缸(8)固设在纵向固定块(7)上且它的活塞杆方向朝向燃烧腔,纵向引热板(9)连接在纵向引热气缸(8)的活塞杆端部且它能通过纵向引热气缸(8)的作用在靠近或远离燃烧腔的方向上来回移动,竖向引热板(6)和纵向引热板(9)的板面均具有弧度,该弧度将采热钉(3)中的一部分包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热式换热器,它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加热腔(2),壳体(1)的顶侧设有燃烧腔,燃烧腔与加热腔(2)连通,壳体(1)的一内侧壁上设有采热钉(3),采热钉(3)有若干个,采热钉(3)呈多排多列阵列形式密集排布并朝向加热腔(2),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对着采热钉(3)的内侧壁设有两组引热机构,两组引热机构分别设置在该内侧壁的两侧,引热机构包括侧向固定块(4)、竖向引热气缸(5)、竖向引热板(6)、纵向固定块(7)、纵向引热气缸(8)和纵向引热板(9),侧向固定块(4)固设在壳体(1)对着采热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前进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