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下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1299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式下料斗,包括出料溜管、板式阀门、连接杆件和固定杆件,所述出料溜管上开设有插板槽,所述插板槽内插设有限制物料通过的板式阀门,所述板式阀门的一端铰接于出料溜管上,所述出料溜管外管壁上固定有固定杆件,所述固定杆件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件与所述板式阀门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节能等优点。

Pipe bottom hopp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pe type hopper, including a feeding tube, valve plate, connecting rod and a fixed rod, wherein a feeding tube is provided with an inserting plate groove, the inserting plate groove is inserted in the plate valve limits the material through the end of the valve plate. At the discharge chute, the discharge chute on the outer tube wall is fixed with a fixing rod, one end of the fixed rod connected by the other end of the movabl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valve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imple operation, energy saving and the li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式下料斗
本技术涉及料仓下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式下料斗。
技术介绍
目前,从料仓到输送装置间的下料通常采取方案有动力下料和手动下料两大类。其中,动力下料多为电动弧门(电动推杆)、气动弧门;手动下料为自制式下料斗,下料斗为下前方部插板式、底部转动式等。动力式因动力的需要,需要在廊道内设置动力电线或气管,需要耗费动力,不经济,不能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常规手动下料斗因可以节省动力,减少能源消耗而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常规手动下料斗在实际使用经常出现关闭不严导致现场物料堆积严重,进而出现大量人力进行现场清理物料的现象。或者在实际施工中出现料斗关闭特别费力,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力进行弧门或阀门的关闭,需要专业或者特定人员操作的现象,不能实现现场操作的通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节能的管式下料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管式下料斗,包括出料溜管、板式阀门、连接杆件和固定杆件,所述出料溜管上开设有插板槽,所述插板槽内插设有限制物料通过的板式阀门,所述板式阀门的一端铰接于出料溜管上,所述出料溜管外管壁上固定有固定杆件,所述固定杆件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件与所述板式阀门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式阀门包括限制内板以及分别位于限制内板两端的铰接端板和突出挡板,所述铰接端板铰接于出料溜管上,所述限制内板在板式阀门全闭状态时紧贴于出料溜管的内壁,所述突出挡板位于出料溜管外,所述突出挡板与所述连接杆件连接。所述连接杆件上设有滑槽,所述突出挡板连接有连接件,所述突出挡板通过连接件滑设于滑槽上。所述连接件为蝶形螺母。所述出料溜管在靠近插板槽端部槽口位置的外壁上设有铰接支座板,所述板式阀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铰接支座板上。所述铰接端板铰接于所述铰接支座板上。所述固定杆件通过隔离固定销与所述连接杆件活动连接。所述隔离固定销中部套设有隔离套管。所述管式下料斗还包括封闭料斗,所述封闭料斗的下端与出料溜管的上端连接,所述封闭料斗的上端位于料仓出料口的下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管式下料斗替代了传统槽式给料机、盘式给料机,出料溜管上开设有插板槽,插板槽内插设有限制物料通过的板式阀门,板式阀门的一端铰接于出料溜管上,出料溜管外管壁上固定有固定杆件,固定杆件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件与板式阀门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可有效控制物料从料仓到胶带机的下料,结构简单、不消耗电力能源、操作简便、节约能源,能够满足细骨料或者瓜米石、小石的下料斗的物料传递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管式下料斗侧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出料溜管在板式阀门全闭状态时的部分剖视视图。图4为本技术出料溜管在板式阀门某个中间状态的部分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板式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封闭料斗;2、出料溜管;21、插板槽;3、板式阀门;31、铰接端板;32、限制内板;33、突出挡板;4、连接杆件;41、滑槽;5、固定杆件;6、铰接支座板;7、隔离固定销;8、连接件;9、隔离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如图1至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管式下料斗,包括出料溜管2、板式阀门3、连接杆件4和固定杆件5,出料溜管2上开设有插板槽21,插板槽21内插设有限制物料通过的板式阀门3,板式阀门3的一端铰接于出料溜管2上,出料溜管2外管壁上固定有固定杆件5,固定杆件5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件4与板式阀门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本技术的管式下料斗替代了传统槽式给料机、盘式给料机,可有效控制物料从料仓到胶带机的下料,结构简单、不消耗电力能源、操作简便、节约能源,能够满足细骨料或者瓜米石、小石的下料斗的物料传递功能。本实施例中,插板槽21开设于出料溜管2的中部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板槽21可位于能满足板式阀门3的开启和关闭要求的位置即可。板式阀门3包括限制内板32以及分别位于限制内板32两端的铰接端板31和突出挡板33,铰接端板31铰接于出料溜管2上,限制内板32在板式阀门3全闭状态下时紧贴于出料溜管2的内壁,突出挡板33位于出料溜管2外,突出挡板33与连接杆件4连接。突出挡板33可以实现人工对板式阀门3的开度的操作,本实施例中,限制内板32的直径为D1,出料溜管2的内壁直径为D2,D1=D2。连接杆件4上设有滑槽41,突出挡板33连接有连接件8,突出挡板33通过连接件8滑设于滑槽41上。本实施例中,连接件8为蝶形螺母,满足快速固定的要求。出料溜管2在靠近插板槽21端部位置的外壁上设有铰接支座板6,板式阀门3的一端铰接于铰接支座板6上。本实施例中,铰接支座板6焊接于出料溜管2上。铰接端板31铰接于铰接支座板6上。本实施例中,铰接支座板6含固定销,铰接端板31通过固定销固定于出料溜管2上。固定杆件5通过隔离固定销7与连接杆件4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连接杆件4、固定杆件5间的间隙,在隔离固定销7中部套设有隔离套管9,同时为了满足防松要求,设置双螺母固定方式。本实施例中,固定杆件5开设于出料溜管2的中部位置并紧邻插板槽21的对称轴,固定杆件5的一端固定于出料溜管2上,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孔,连接杆件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穿设有隔离固定销7,连接杆件4另一端开长条孔形的滑槽41,满足固定的需要。管式下料斗还包括封闭料斗1,封闭料斗1的下端与出料溜管2的上端连接,封闭料斗1的上端位于料仓出料口的下端。本实施例中,封闭料斗1焊接固定于廊道下料口的底部埋件处,封闭料斗1前下方设置出料溜管2。当板式阀门3关闭时,限制内板32紧贴于出料溜管2的内壁,限制了物料的移动,当移动突出挡板33时,连接件8在滑槽41内移动,铰接端板31相对于出料溜管2转动,限制内板32与出料溜管2之间出现通道,物料下滑至出料溜管2的下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提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管式下料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式下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料溜管(2)、板式阀门(3)、连接杆件(4)和固定杆件(5),所述出料溜管(2)上开设有插板槽(21),所述插板槽(21)内插设有限制物料通过的板式阀门(3),所述板式阀门(3)的一端铰接于出料溜管(2)上,所述出料溜管(2)外管壁上固定有固定杆件(5),所述固定杆件(5)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件(4)与所述板式阀门(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下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料溜管(2)、板式阀门(3)、连接杆件(4)和固定杆件(5),所述出料溜管(2)上开设有插板槽(21),所述插板槽(21)内插设有限制物料通过的板式阀门(3),所述板式阀门(3)的一端铰接于出料溜管(2)上,所述出料溜管(2)外管壁上固定有固定杆件(5),所述固定杆件(5)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件(4)与所述板式阀门(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阀门(3)包括限制内板(32)以及分别位于所述限制内板(32)两端的铰接端板(31)和突出挡板(33),所述铰接端板(31)铰接于出料溜管(2)上,限制内板(32)在板式阀门(3)全闭状态下时紧贴于出料溜管(2)的内壁,所述突出挡板(33)位于出料溜管(2)外,所述突出挡板(33)与所述连接杆件(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件(4)上设有滑槽(41),所述突出挡板(33)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仲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