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0316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其包括具有薄玻璃进入口和薄玻璃输出口的玻璃加热腔,所述玻璃加热腔具有至少一组上下正对且间隔设置的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内设有带有加热件的气流加热腔,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间形成供薄玻璃前行的通道,上气浮台的底面和下气浮台的顶面上均密布设有用于向通道喷出高温气流的喷射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对薄玻璃的加热均匀性和表面平整度。

Device for heating thin glas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vice for thin glass heating, which comprises a glass heating cavity thin glass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thin glass, the glass heating chamber has at least one group and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on the flotation and flotation, flotation and gas station on the floating platform is provided in the with the air heating chamber is heated, on the air bearing table and air bearing table for thin glass is formed between the forward channel,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air bearing table and air bearing table are provided for the clouds to the injection nozzle spray flow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ensures the heating uniformity and the surface smoothness of the thin gla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玻璃深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厂商对成本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钢化的薄玻璃在建筑、汽车、家电、电气照明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汽车行业,为了节能并增加空间感,汽车玻璃正向大面积发展,薄钢化玻璃可以减轻车体重量又可大量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因此薄钢化玻璃的需求越来越大。但薄玻璃的物理钢化一直是玻璃行业的技术难点,玻璃在钢化过程中需将其加热到近软化温度,再让玻璃的应力得到释放。目前的钢化炉加热基本还是采用辊道式输送及热辐射上下加热,当玻璃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开始软化,使得其在辊道上输送时容易变形,从而影响玻璃的平整度和钢化效果。因此,需要一种避免玻璃钢化时变形的加热装置和加热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薄玻璃钢化时易因输送辊的承重而变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其包括具有薄玻璃进入口和薄玻璃输出口的玻璃加热腔,所述玻璃加热腔具有至少一组上下正对且间隔设置的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内设有带有加热件的气流加热腔,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间形成供薄玻璃前行的通道,上气浮台的底面和下气浮台的顶面上均密布设有用于向通道喷出高温气流的喷射孔。优选的,所述通道与每组所述上气浮台和所述下气浮台之间分别连接有循环气道,所述循环气道上设有循环风机,通道内的气体通过循环风机抽取至气流加热腔内,再经加热后从喷射孔中喷射至通道内对薄玻璃进行气流加热。优选的,所述气流加热腔为静压腔体。优选的,所述通道内设有供所述薄玻璃前行的输送辊道,输送辊道包括多根输送辊以及驱动输送辊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输送辊均转动置于所述下气浮台上。优选的,相邻所述输送辊间的所述下气浮台上设有多个所述喷射孔。优选的,所述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还包括置于所述玻璃加热腔前方的玻璃预热腔,玻璃预热腔内具有热辐射源以及输送薄玻璃前行的辊道输送线。优选的,所述玻璃加热腔和所述玻璃预热腔之间设有薄玻璃输送辊。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从上、下两方对薄玻璃进行加热,在薄玻璃通过玻璃加热腔时,下气浮台喷出的高温气流既起到对薄玻璃进行加热又对薄玻璃起到托起作用,从而使薄玻璃在钢化过程中不变形;另外,本技术还可通过调节上气浮台、下气浮台与薄玻璃的间距及喷射孔的气流速度来实现对加热效率的控制,因此,本技术既能控制对薄玻璃的加热速率,同时又能保证薄玻璃的加热均匀性和表面平整度。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气流加热腔中薄玻璃输送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下气浮台的俯视图。元件标号说明1上气浮台2下气浮台3循环气道4薄玻璃5加热件6循环风机7输送辊8喷射孔100气流加热腔200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其包括具有薄玻璃进入口和薄玻璃输出口的玻璃加热腔,如图1及图2所示,玻璃加热腔具有至少一组上下正对且间隔设置的上气浮台1和下气浮台2,上气浮台1和下气浮台2内设有带有加热件5的气流加热腔100,上气浮台1和下气浮台2间形成供薄玻璃4前行的通道200,上气浮台1的底面和下气浮台的顶面上均密布设有用于向通道200喷出高温气流的喷射孔8。本技术采用玻璃加热腔内设置上下相对的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利用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从上、下两方对薄玻璃进行加热,使薄玻璃在通过玻璃加热腔时,下气浮台喷出的高温气流既起到对薄玻璃进行加热又对薄玻璃起到托起作用,从而使薄玻璃在钢化过程中不变形;另外,本技术还可通过调节上气浮台、下气浮台与薄玻璃的间距及喷射孔的气流速度来实现对加热效率的控制,因此,本技术既能保证薄玻璃的加热均匀性和表面平整度,又能控制薄玻璃的加热速率。为便于加热效率的提高,上述玻璃加热腔内设置多组上气浮台1和下气浮台2,一组上气浮台1和下气浮台2构成一个气浮台模块组件,每个气浮模块组件结构与外形尺寸相同,方便安装调试及后期维修保养。本实施例中的通道200与每组上气浮台1、下气浮台2之间分别连接有循环气道3,循环气道3上设有循环风机6,通道200内的气体通过循环风机6抽取至气流加热腔100内,再经加热后从喷射孔8喷射至通道200内对薄玻璃4进行气流加热。本实施例中的玻璃加热腔采用气体内循环的方式,气体内循环主要指用于薄玻璃加热时高温气体的循环使用,从而达到节能的作用;气体内循环主要指:上气浮台1和下气浮台2与通道200间采用循环风机6及循环气道3连接起来,循环风机6的出口将气体送入上气浮台1或下气浮台2的气流加热腔100内,气体经过加热件5加热,再从喷射孔8喷出作用到薄玻璃表面进行加热,用于薄玻璃表面加热的气体又由循环风机6吸回,然后又再将气体送入气流加热腔100内,这样一个内循环的设计可以很好的节约能源。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气流加热腔100为静压腔体,其能起到对进入气流加热腔内的气体进行缓冲稳压的作用,保证由上述喷射孔8射出的风速均匀。本实施例中的上述通道200内设有供薄玻璃4前行的输送辊道,见图2所示,输送辊道包括多根输送辊7以及驱动输送辊7转动的驱动装置,输送辊7均转动置于下气浮台2上。输送辊道的使用可便于薄玻璃输送速度的调整,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下气流加热薄玻璃,下气浮台喷出的高温气流既起到对薄玻璃进行加热又对薄玻璃起到托起作用,避免了因薄玻璃自重在输送辊7上受力而产生变形。为更好地防止薄玻璃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形,见图3所示,相邻输送辊7间的下气浮台2上设有多个喷射孔8。即下气浮台的顶面上有多组有规律的阵列布置在输送辊之间的喷射孔,保证薄玻璃被加热时受热均匀。为节省薄玻璃加热成本,或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本实施例中的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还包括置于玻璃加热腔前方的玻璃预热腔,玻璃预热腔内具有热辐射源以及输送薄玻璃前行的辊道输送线。为确保薄玻璃的稳定快速传输,本实施例还在玻璃加热腔和所述玻璃预热腔之间设有薄玻璃输送辊。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气浮台1主要用于给薄玻璃4的上表面进行加热,上气浮台1的底面上有多个有规律的阵列布置的喷射孔8,保证薄玻璃4被加热时受热均匀;上气浮台1内部是静压腔体,保证喷射孔8的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薄玻璃进入口和薄玻璃输出口的玻璃加热腔,所述玻璃加热腔具有至少一组上下正对且间隔设置的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内设有带有加热件的气流加热腔,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间形成供薄玻璃前行的通道,上气浮台的底面和下气浮台的顶面上均密布设有用于向通道喷出高温气流的喷射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薄玻璃进入口和薄玻璃输出口的玻璃加热腔,所述玻璃加热腔具有至少一组上下正对且间隔设置的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内设有带有加热件的气流加热腔,上气浮台和下气浮台间形成供薄玻璃前行的通道,上气浮台的底面和下气浮台的顶面上均密布设有用于向通道喷出高温气流的喷射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与每组所述上气浮台和所述下气浮台之间分别连接有循环气道,所述循环气道上设有循环风机,通道内的气体通过循环风机抽取至气流加热腔内,再经加热后从喷射孔中喷射至通道内对薄玻璃进行气流加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薄玻璃加热的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伟东屠智革潘海鲁文豪王川申张红明韩德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