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0184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公开了一种拉手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设有顶壁、前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所述支架本体底端还设有支撑座;在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左侧壁相对接后形成的缝隙处,从该缝隙的外侧包覆有第一翻边;在所述前侧壁上与所述右侧壁对接后形成的缝隙处,从该缝隙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翻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拉手支架,在前侧壁与左侧壁的对接处以及前侧壁与右侧壁的对接处分别设置了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第一翻边可以将左侧壁与前侧壁对接处的棱边包裹住,第二翻边可以将右侧壁与前侧壁对接处的棱边包住,从而使侧气帘弹出时不会接触到各侧壁的棱边,避免了侧气帘弹出时,这些棱边割破侧气帘的情况发生。

Handle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a handle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body, the bracke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op wall, front wall, left wall and the right wall of the bracket, the bottom end of the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upporting seat; in the crevice of the front wall and the left side wall of the relative after formation. The first is from the outer side of the slot flanging coating; in the front side wall and the right side wall cracks after docking formation, there are second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slot with flange. The handle bracket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first and two flang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flange joint of the front side wall and the left side wall and the front side wall and the right wall of the joint, the first flange can be left side wall and the front wall at the joint edge wrapped, second flange can be the right side wall and front wall joint at the edge the edge wrap, so that the side air curtain pop-up will not touch the edge of each side wall, avoid the side curtain airbag pops up, the edge cut side air curtain c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手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拉手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车身领域,拉手支架以带切边三脚支架结构为主,由于拉手支架一般为钣金件,其通过冲压工艺制造得到;因此,拉手支架侧壁上免不了会有比较尖锐锋利的棱边。当侧气帘弹出时,侧气帘会被拉手支架靠近侧气帘的一侧的棱边割破,降低汽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侧气帘弹出时不会割破侧气帘的拉手支架,以避免侧气帘会被拉手支架靠近侧气帘的一侧的棱边割破后,提高汽车安全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手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设有顶壁、前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所述支架本体底端还设有支撑座;在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左侧壁相对接后形成的缝隙处,从该缝隙的外侧包覆有第一翻边;在所述前侧壁上与所述右侧壁对接后形成的缝隙处,从该缝隙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翻边。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壁分别与所述前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翻边由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左侧壁相邻的侧边向外延伸,并包覆于所述左侧壁外表面上形成;或者所述第一翻边由所述左侧壁与所述前侧壁相邻的侧边向外延伸,并包覆于所述前侧壁外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二翻边由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右侧壁相邻的侧边向外延伸,并包覆于所述右侧壁外表面上形成;或者所述第二翻边由所述右侧壁与所述前侧壁相邻的侧边向外延伸,并包覆于所述前侧壁外表面上形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及第三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及第三支撑脚分别对应地设在所述前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的底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本体的顶壁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安装拉手的安装孔。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顶壁上与所述前侧壁相对的位置设有裙边,所述裙边围绕所述顶壁的外围设置,且所述裙边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左侧壁上,所述裙边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右侧壁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裙边的下沿还设有安装卡扣,所述安装卡扣上设有连接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左侧壁、所述第二翻边与右侧壁、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前侧壁以及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前侧壁均通过铆钉或螺钉紧固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侧壁部分地向内凹陷形成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从所述前侧壁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前侧壁的底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前侧壁的中部,且加强结构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壁、所述左侧壁及所述前侧壁三者交汇的拐角处,以及所述顶壁、所述右侧壁及所述前侧壁三者交汇的拐角处均设有工艺孔。本技术的拉手支架,在前侧壁与左侧壁的对接处以及前侧壁与右侧壁的对接处分别设置了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第一翻边可以将左侧壁与前侧壁对接处的棱边包裹住,第二翻边可以将右侧壁与前侧壁对接处的棱边包住,从而使侧气帘弹出时不会接触到各侧壁的棱边,避免了侧气帘弹出时,这些棱边割破侧气帘的情况发生,提高汽车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拉手支架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拉手支架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顶壁;2、前侧壁;21、第一翻边;22、第二翻边;3、左侧壁;4、右侧壁;51、第一支撑脚;52、第二支撑脚;53、第三支撑脚;6、安装孔;7、工艺孔;8、加强结构;9、裙边;10、安装卡扣;11、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拉手支架,其包括支架本体,该支架本体设有顶壁1、前侧壁2、左侧壁3及右侧壁4,在支架本体底端还设有支撑座,拉手支架可以通过支撑座安装在汽车的座椅上;在前侧壁2与左侧壁3相对接后形成的缝隙处,从该缝隙的外侧包覆有第一翻边21;在前侧壁2上与右侧壁4对接后形成的缝隙处,从该缝隙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翻边22;第一翻边21可以将左侧壁3与前侧壁2对接形成的缝隙处的棱边包裹住,第二翻边22可以将右侧壁4与前侧壁2对接形成的缝隙处的棱边包裹住,从而使侧气帘弹出时不会接触到左侧壁3及右侧壁4的棱边,避免了侧气帘弹出时,棱边割破侧气帘的情况发生。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拉手支架一般采用钣金件冲压制造得到,其中顶壁1分别与前侧壁2、左侧壁3及右侧壁4一体成型;第一翻边21由前侧壁2与左侧壁3相邻的侧边向外延伸,并包覆于左侧壁3的外表面上形成,此时左侧壁3与前侧壁2相邻的侧边被包裹在第一翻边21的内表面;或者第一翻边21也可以由左侧壁3与前侧壁2相邻的侧边向外延伸,并包覆于前侧壁2的外表面上形成,此时前侧壁2与左侧壁3相邻的侧边被包裹在第一翻边21的内表面;第二翻边22由前侧壁2与右侧壁4相邻的侧边向外延伸,并包覆于右侧壁4的外表面上形成,此时右侧壁4与前侧壁2相邻的侧边被包裹在第二翻边22的内表面;或者第二翻边22也可以由右侧壁4与前侧壁2相邻的侧边向外延伸,并包覆于前侧壁2的外表面上形成,此时前侧壁2与右侧壁4相邻的侧边被包裹在第二翻边22的内表面;采用这种布局方式可以减小拉手支架采用冲压工艺制造的难度。第一翻边21与左侧壁3通过铆钉或螺钉紧固连接在一起,以提高第一翻边21与左侧壁3连接的可靠性,当然,第二翻边22与右侧壁4也是通过铆钉或螺钉紧固连接在一起,以提高连接处的连接的可靠性。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脚51、第二支撑脚52及第三支撑脚53,第一支撑脚51、第二支撑脚52及第三支撑脚53分别对应地设在前侧壁2、左侧壁3及右侧壁4的底端;在安装拉手支架时,第一支撑脚51、第二支撑脚52及第三支撑脚53分别插接在座椅上,给拉手支架提供稳定的支撑,防止拉手支架发生侧向移位或摆动。请结合图1及图2所示,在支架本体的顶壁1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安装拉手的安装孔6;在顶壁1上与前侧壁2相对的位置设有裙边9,该裙边9围绕顶壁1的外围设置,且裙边9的一端延伸至左侧壁3上,裙边9的另一端延伸至右侧壁4上,形成一体结构;裙边9可以作为加强件,提高支架本体的结构强度,方式支架本体的顶部在承受拉手施加的较大的载荷时,发生变形,保证拉手支架的可靠性。如图2所示,可以在裙边9的下沿设置安装卡扣10,并在安装卡扣10上设置连接孔11,安装卡扣10用于与汽车座椅连接,通过螺钉穿过连接孔11将安装卡扣10锁紧在汽车座椅上,以进一步提高拉手支架与汽车座椅安装的稳定性。请参照图1所示,在前侧壁2上还可以设置加强结构8,该加强结构8从前侧壁2的顶端延伸至前侧壁2的底端,该加强结构8由前侧壁2部分地向内凹陷形成;加强结构8可以提高前侧壁2的结构强度,防止前侧壁2在承受较大的载荷时发生坍塌,保证拉手支架的可靠性;最好将加强结构8设置在前侧壁2的中部,加强结构8的末端与第一支撑脚51连接,可以使前侧壁获得较好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可以保证第一支撑脚51与前侧壁2连接的可靠性。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在支架本体的顶壁1、左侧壁3及前侧壁2三者交汇的拐角处,以及顶壁1、右侧壁4及前侧壁2三者交汇的拐角处均设有工艺孔7;工艺孔7可以消除支架本体通过冲压成型后产生的应力集中,防止上述拐角处发生应力撕裂,影响拉手支架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拉手支架,在前侧壁2与左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拉手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设有顶壁、前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所述支架本体底端还设有支撑座;在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左侧壁相对接后形成的缝隙处,从该缝隙的外侧包覆有第一翻边;在所述前侧壁上与所述右侧壁对接后形成的缝隙处,从该缝隙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翻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设有顶壁、前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所述支架本体底端还设有支撑座;在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左侧壁相对接后形成的缝隙处,从该缝隙的外侧包覆有第一翻边;在所述前侧壁上与所述右侧壁对接后形成的缝隙处,从该缝隙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翻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分别与所述前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翻边由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左侧壁相邻的侧边向外延伸,并包覆于所述左侧壁外表面上形成;或者所述第一翻边由所述左侧壁与所述前侧壁相邻的侧边向外延伸,并包覆于所述前侧壁外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二翻边由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右侧壁相邻的侧边向外延伸,并包覆于所述右侧壁外表面上形成;或者所述第二翻边由所述右侧壁与所述前侧壁相邻的侧边向外延伸,并包覆于所述前侧壁外表面上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及第三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及第三支撑脚分别对应地设在所述前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的底端。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铁铮梁才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