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9038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包括互感器装配底座、第一装配固定模具、第二装配固定模具、第一模具调节螺栓、第二模具调节螺栓和互感器装配冲压气缸,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相向的一侧上部均设置有互感器固定限位模槽;所述互感器装配底座上设置有两个直线形的模具调节镂空槽;所述第一模具调节螺栓和所述第二模具调节螺栓均位于所述模具调节镂空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流互感器的装配作业,且能够保障冲压气缸与电流互感器固定装置的同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加工设备
,特别是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电流互感器是根据一次侧流过的主电路的大电流,在二次侧感应出一定比值的小电流,供仪表实现测量和继电保护的电气装置,电流互感器主要由闭合的铁心、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组成;电流互感器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中,比如应用于感应取电、用于电力参数的测量等,可以用于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绕组需要通过大电流,因此通常采用金属导体棒作为一次侧绕组同时兼做为一次侧绕组的接线端子,将一次侧绕组的接线端子与环形的缠绕有二次侧绕组的铁芯组装在一起是电流互感器装配的重要环节。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与环形铁芯的装配装置通常只是用于某一种规格的电流互感器,对于不同规格的电流互感器需要配置不同型号的装配装置,因此对于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的装配装置的利用率较低;此外,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的装配装置冲压气缸与电流互感器固定装置的同轴性较差,容易在冲压装配的过程中导致冲压错位,不仅容易导致装配不良,而且容易损伤电流互感器和作业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流互感器的装配作业,以提高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的利用率,且能够保障冲压气缸与电流互感器固定装置的同轴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包括互感器装配底座、设置于所述互感器装配底座上的第一装配固定模具和第二装配固定模具、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底部的第一模具调节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底部的第二模具调节螺栓、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上方的互感器装配冲压气缸,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分别设置于所述互感器装配冲压气缸的两侧,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相向的一侧上部均设置有互感器固定限位模槽;所述互感器装配底座上设置有两个直线形的模具调节镂空槽,两个所述模具调节镂空槽共线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互感器自动卸料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模具调节螺栓的下端设置有螺帽,所述第一模具调节螺栓的上端穿过一个所述模具调节镂空槽连接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所述第二模具调节螺栓的下端设置有螺帽,所述第二模具调节螺栓的上端穿过另一个所述模具调节镂空槽连接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互感器装配冲压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所述互感器装配冲压气缸的活塞杆下端设置有橡胶缓冲套垫。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均由刚性支撑部和弹性缓冲部构成,所述弹性缓冲部套装在所述刚性支撑部的上部,所述互感器固定限位模槽设置于所述弹性缓冲部;且所述互感器固定限位模槽的竖直侧壁为圆弧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通过调节第一模具调节螺栓和第二模具调节螺栓,使第一装配固定模具和第二装配固定模具沿着模具调节镂空槽进行微调整;一方面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流互感器的装配作业,从而提高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实时地修正冲压气缸与电流互感器固定装置的同轴性,从而减少装配不良并避免损伤电流互感器和作业人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一装配固定模具和第二装配固定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图1至图2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包括互感器装配底座1、设置于所述互感器装配底座1上的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底部的第一模具调节螺栓3、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底部的第二模具调节螺栓4、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上方的互感器装配冲压气缸5,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分别设置于所述互感器装配冲压气缸5的两侧,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相向的一侧上部均设置有互感器固定限位模槽7;所述互感器装配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直线形的模具调节镂空槽8,两个所述模具调节镂空槽8共线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互感器自动卸料通孔6的两侧;所述第一模具调节螺栓3的下端设置有螺帽,所述第一模具调节螺栓3的上端穿过一个所述模具调节镂空槽8连接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所述第二模具调节螺栓4的下端设置有螺帽,所述第二模具调节螺栓4的上端穿过另一个所述模具调节镂空槽8连接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工作时,通过拧松所述第一模具调节螺栓3和所述第二模具调节螺栓4,即可使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沿着所述模具调节镂空槽8进行调节。进一步改进地,所述互感器装配冲压气缸5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所述互感器装配冲压气缸5的活塞杆下端设置有橡胶缓冲套垫9。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均由刚性支撑部21和弹性缓冲部22构成,所述弹性缓冲部22套装在所述刚性支撑部21的上部,所述互感器固定限位模槽7设置于所述弹性缓冲部22;且所述互感器固定限位模槽7的竖直侧壁为圆弧形结构。上述结构便于准确地限定电流互感器的位置。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互感器装配底座(1)、设置于所述互感器装配底座(1)上的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底部的第一模具调节螺栓(3)、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底部的第二模具调节螺栓(4)、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上方的互感器装配冲压气缸(5),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分别设置于所述互感器装配冲压气缸(5)的两侧,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相向的一侧上部均设置有互感器固定限位模槽(7);所述互感器装配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直线形的模具调节镂空槽(8),两个所述模具调节镂空槽(8)共线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互感器自动卸料通孔(6)的两侧;所述第一模具调节螺栓(3)的下端设置有螺帽,所述第一模具调节螺栓(3)的上端穿过一个所述模具调节镂空槽(8)连接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所述第二模具调节螺栓(4)的下端设置有螺帽,所述第二模具调节螺栓(4)的上端穿过另一个所述模具调节镂空槽(8)连接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互感器接线端子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互感器装配底座(1)、设置于所述互感器装配底座(1)上的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底部的第一模具调节螺栓(3)、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底部的第二模具调节螺栓(4)、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上方的互感器装配冲压气缸(5),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分别设置于所述互感器装配冲压气缸(5)的两侧,所述第一装配固定模具(2)和所述第二装配固定模具(6)相向的一侧上部均设置有互感器固定限位模槽(7);所述互感器装配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直线形的模具调节镂空槽(8),两个所述模具调节镂空槽(8)共线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互感器自动卸料通孔(6)的两侧;所述第一模具调节螺栓(3)的下端设置有螺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鸿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君华舜义恩佳非晶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