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8150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显示介质层、一第一金属层、一第一绝缘层、一第二绝缘层、一第二金属层、一第二绝缘层、一像素电极层以及一间隔层。显示介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金属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以形成一信号线路及一栅极。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上。第二金属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以形成一数据线路、一源极及一漏极。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二金属层上。间隔层为一图案化层,并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与像素电极层之间;其中,像素电极层覆盖于在间隔层与第二绝缘层上,且一个次像素的间隔层的周长介于500微米至30000微米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亦揭露一种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可改善暗态漏光的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平面显示装置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在各种领域,尤其是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体型轻薄、低功率消耗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已经渐渐地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而应用至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中,例如移动电话、可携式多媒体装置、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及液晶屏幕等等。目前显示装置的制造者在提升垂直配向(VerticalAlignment,VA)型液晶显示面板的广视角技术上,已跨入利用光配向(Photo-alignment)技术来控制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藉此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学性能与良率。光配向技术会在面板的各像素内形成多领域(multi-domain)的配向,使得像素内的液晶分子会倾倒于例如四个不同方向。于现有技术中,垂直配向(VA)型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一般都是米字型的结构,并包含主干电极与分支电极的组合,藉由分支电极与其间距的设计可控制液晶分子倾倒的方向性。
技术实现思路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可减少暗态漏光,进而增加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的对比。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像素,各像素分别包含多个次像素。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显示介质层、一第一金属层、一第一绝缘层、一第二金属层、一第二绝缘层、一像素电极层以及一间隔层。显示介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金属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以形成一信号线路及一栅极。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上。第二金属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以形成一数据线路、一源极及一漏极。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二金属层上。间隔层为一图案化层,并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与像素电极层之间;其中,像素电极层覆盖于在间隔层与第二绝缘层上,且一个次像素的间隔层的周长介于500微米至30000微米之间。在一实施例中,间隔层具有一主干及多个分支,所述分支分别连接于主干的两侧,且主干沿一方向的最大宽度介于1微米与20微米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分支的最短宽度介于1微米与10微米之间,且两相邻所述分支的最小间距介于1微米与10微米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分支与主干之间形成一角度,角度大于等于1度且小于等于44度,或大于等于46度且小于等于89度。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凸起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之上,且间隔层叠设于凸起层。在一实施例中,间隔层沿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凸起层沿该方向的最大宽度。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一薄膜晶体管,其具有栅极、源极、漏极及一通道层,栅极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通道层与栅极相对而设,源极与漏极分别与通道层接触,且凸起层与栅极、源极、漏极、第二绝缘层、间隔层或像素电极层为同一工艺形成。在一实施例中,间隔层具有一主干及多个分支,所述分支分别连接于主干的两侧,且凸起层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与主干之间,或设置于间隔层的边缘处,并位于第二绝缘层与部分所述分支之间。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多个像素,各像素分别包含多个次像素。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显示介质层、一第一金属层、一第一绝缘层、一第二金属层、一第二绝缘层、一像素电极层以及一间隔层,显示介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金属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以形成一信号线路及一栅极,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上,第二金属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以形成一数据线路、一源极及一漏极,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二金属层上,间隔层为一图案化层,并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与像素电极层之间,像素电极层覆盖于间隔层与第二绝缘层上,且一个次像素的间隔层的周长介于500微米至30000微米之间。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相对而设。承上所述,因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中,第一金属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以形成信号线路及栅极,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上,第二金属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以形成数据线路、源极及漏极,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二金属层上,而间隔层为一图案化层,并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与像素电极层之间。另外,像素电极层覆盖于在间隔层与第二绝缘层上,且一个次像素的间隔层的周长介于500微米至30000微米之间。藉此,由于在不同尺寸的显示面板下,本专利技术限定一个次像素的间隔层的周长介于500微米至30000微米之间,因此,可使一个次像素的间隔层的周长较少(例如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对比实施例少约20%的周长),进而使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可减少暗态漏光现象而增加其对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A为图1的显示面板中,一个次像素结构的示意图。图2B及图2C分别为图2A中,沿直线A-A与直线B-B的剖视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另一实施态样的次像素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沿直线C-C的剖视示意图。图3C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态样的次像素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请参照图1及图2A至图2C所示,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1的示意图,图2A为图1的显示面板1中,一个次像素结构P的示意图,而图2B及图2C分别为图2A中,沿直线A-A与直线B-B的剖视示意图。显示面板1具有多个像素,各像素分别包含多个次像素(图未显示)。于此,一个次像素对应一个次像素结构P,且一个次像素与滤光层的一个滤光部(例如红色滤光部R、绿色滤光部G或蓝色滤光部B)对应。另外,于图2A中,只显示次像素结构P的一间隔层15、一像素电极层16、一薄膜晶体管T、一扫描线SL(第一金属层M1)与一数据线DL(第二金属层M2),未显示其它膜层及基板。此外,为了帮助了解本专利技术,于以下图示中显示一第一方向X、一第二方向Y及一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实质上两两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方向X与显示面板1的扫描线SL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第二方向Y与显示面板1的数据线DL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且第三方向Z为垂直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的另一方向。请参照图1并配合图2A至图2C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一第一基板11、一第二基板12及一显示介质层13。另外,显示面板1还包括一第一金属层M1、一第一绝缘层G1、一第二金属层M2、一第二绝缘层14、一间隔层15、一像素电极层16、一第一配向层P1及一第二配向层P2。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相对而设。第一基板11或第二基板12为可透光材质所制成,其材料例如是玻璃、石英或类似物、塑胶、橡胶、玻璃纤维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的材质皆以可透光的玻璃为例。另外,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一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及一彩色滤光(CF)阵列(图未显示),薄膜晶体管阵列设置于第一基板11面向第二基板12的一侧,而彩色滤光阵列可设置于第二基板12面向第一基板11的一侧,或设置于第一基板11面向第二基板12的一侧。于此,是以薄膜晶体管阵列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可称为薄膜晶体管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像素,各所述像素分别包含多个次像素,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显示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一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以形成一信号线路及一栅极;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一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以形成一数据线路、一源极及一漏极;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一像素电极层;以及一间隔层,为一图案化层,并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像素电极层之间;其中,所述像素电极层覆盖在所述间隔层与该第二绝缘层上,且一个次像素的所述间隔层的周长介于500微米至30000微米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像素,各所述像素分别包含多个次像素,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显示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一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以形成一信号线路及一栅极;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一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以形成一数据线路、一源极及一漏极;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一像素电极层;以及一间隔层,为一图案化层,并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像素电极层之间;其中,所述像素电极层覆盖在所述间隔层与该第二绝缘层上,且一个次像素的所述间隔层的周长介于500微米至30000微米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层具有一主干及多个分支,所述分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干的两侧,且所述主干沿一方向的最大宽度介于1微米与20微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支的最短宽度介于1微米与10微米之间,且两相邻所述分支的最小间距介于1微米与10微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支与所述主干之间形成一角度,所述角度大于等于1度且小于等于44度,或大于等于46度且小于等于89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凸起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之上,且所述间隔层叠设于所述凸起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层沿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凸起层沿所述方向的最大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宇胜林楙翔李学文陈英仁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