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036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2:31
一种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Y轴承载座、连接所述Y轴承载座的立柱承载座、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上的基座、连接所述基座的支撑组件、及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两侧的若干延伸座;所述Y轴承载座包括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一端的端板、下侧与所述底板的一侧连接的侧板;所述延伸座包括处于底部的U形块、与所述U形块连接的连接板、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角板;所述U形块包括与所述底板下表面连接的内承片及二分别自所述内承片两端且垂直于所述内承片水平向外侧延伸的外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通过所述延伸座提升与地面的接触跨度,令自身获得更大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数控床身式铣床的加工精度。

CNC bed type milling machine base

A CNC bed type milling machine bas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Y shaft bearing seat, the bearing seat is connected with the Y axis of the column bearing seat, fixed bearing seat, base on the Y axis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support assembly, and fixed on the Y axis on both sides of the bearing seat several extension seat one side of the side plate; Y shaft bearing seat comprises a base plat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end plate,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bottom plate is connected; the extension seat includes at the bottom of the U block, U block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angle plate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U block includes epitaxial slice pieces and two respectively from the inner plate at both ends and are perpendicular to the inner bearing horizontally extending to the outside surface of the connection in the bottom of the. The CNC bed type milling machine base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motes the contact stability of the CNC bed type milling machine through the extension seat to enhance the contact span with the ground, thereby ensuring greater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
本技术涉及数控床身式铣床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
技术介绍
数控床身式铣床主要应用于机械加工行业,机械加工过程中,主轴的旋转,刀具切削工件、电机的旋转、主轴箱、鞍座、工作台的移动及主轴箱配重的上下移动,都难免会出现震动,震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影响加工零件的表面精度。而底座是整台设备的基础,承载着该台设备上所有零部件,包括加工时的工件、工装等等,因此底座的刚性、强度、稳定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底座的稳定性,需要增大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的跨度,一般可将底座结构做得宽大,但同时成本也会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延伸座加大铣床底座与地面接触面跨度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Y轴承载座、连接所述Y轴承载座的立柱承载座、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上的基座、连接所述基座的支撑组件、及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两侧的若干延伸座;所述Y轴承载座包括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一端的端板、下侧与所述底板的一侧连接的侧板;所述基座包括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上的主载板、连接所述主载板的扩展板、连接所述主载板的隔屑板、连接所述隔屑板的加强板、及连接所述加强板的护条;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二固定在基座上的轨道板、二与所述轨道板连接的护罩支撑架、及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机构固定座;所述延伸座包括处于底部的U形块、与所述U形块连接的连接板、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角板;所述U形块包括与所述底板下表面连接的内承片及二分别自所述内承片两端且垂直于所述内承片水平向外侧延伸的外延片;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与所述U形块的二所述外延片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中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所述角板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角板还与所述侧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通过所述延伸座提升与地面的接触跨度,令自身获得更大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数控床身式铣床的加工精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板呈竖直设置;所述端板的下侧与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柱固定座连接;所述侧板呈竖直设置;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端板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展板一侧与所述主载板连接;所述扩展板的另一侧向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外侧水平延伸;所述扩展板的另一侧连接有侧条;所述扩展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侧板上侧连接;所述隔屑板的一侧面与所述主载板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的另一侧与所述护条的一侧面连接;所述护条的一侧面还与所述扩展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护条的两端分别与二所述侧条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罩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及与所述横杆连接的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承载座的上表面;所述竖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杆的下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轨道板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构固定座包括二固定在所述主载板上的前座块及二固定在所述主载板上的后座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形块可单独连接在所述底板下表面;所述U形块可单独连接在所述立柱承载座下表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的主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的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用于为数控床身式铣床中的其他部件提供支撑。该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包括Y轴承载座10、与所述Y轴承载座10连接的立柱承载座20、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10上的基座30、与所述基座30连接的支撑组件40、及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10两侧的若干延伸座50。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对工件的加工在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上方完成。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通过所述延伸座50提升与地面的接触跨度,令自身获得更大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数控床身式铣床的加工精度。所述Y轴承载座10包括底板11、与所述底板11一端连接的端板12、下侧与所述底板11的一侧连接的侧板13、及处于内部的若干肋条;所述底板11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柱固定座20连接;所述端板12与底板11垂直设置;所述侧板13与底板11垂直设置;所述侧板13的一端与所述端板12的一端连接;所述肋条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1上表面连接。所述立柱承载座20与所述Y轴承载座10的一端连接;所述立柱承载座20的上表面相对设置有二连接座21。所述基座30包括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10上的主载板31、与所述主载板31连接的扩展板32、与所述主载板31连接的隔屑板33、与所述隔屑板33连接的加强板34、及与所述加强板34连接的护条35;所述主载板31的下表面与所述肋条的上端连接;所述扩展板32一侧与所述主载板31连接;所述扩展板32的另一侧向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外侧水平延伸;所述扩展板32的另一侧连接有侧条36;所述扩展板32的下表面与所述侧板13上端连接;所述隔屑板33的一侧面与所述主载板31的一端连接;所述隔屑板33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加强板34的一侧连接;所述加强板34的另一侧与所述护条35的一侧面连接;所述护条35的一侧面还与所述扩展板32的一端连接;所述护条35的两端分别与二所述侧条36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组件40包括二固定在基座30上的轨道板41、二与所述轨道板41连接的护罩支撑架42、及固定在所述基座30上的机构固定座43;所述轨道板41固定在所述主载板31上;所述护罩支撑架42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44及与所述横杆44连接的竖杆45;所述竖杆4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承载座20的上表面;所述竖杆45的上端与所述横杆44的下侧连接;所述横杆44的一端与所述轨道板41的一端连接;所述机构固定座43包括二固定在所述主载板31上的前座块46及二固定在所述主载板31上的后座块47。所述延伸座50包括处于底部的U形块51、与所述U形块51连接的连接板52、及与所述连接板52连接的角板53;所述U形块51包括与所述底板11下表面连接的内承片54及二分别自所述内承片54两端且垂直于所述内承片54水平向外侧延伸的外延片55;所述连接板52的下表面与所述U形块51的二外延片55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2中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56;所述角板53与所述连接板5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角板53还与所述侧板1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可通过所述连接板52的固定孔56固定在地面上;所述U形块51可单独连接在所述底板11下表面;所述U形块51可单独连接在所述立柱承载座20下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Y轴承载座、连接所述Y轴承载座的立柱承载座、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上的基座、连接所述基座的支撑组件、及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两侧的若干延伸座;所述Y轴承载座包括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一端的端板、下侧与所述底板的一侧连接的侧板;所述基座包括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上的主载板、连接所述主载板的扩展板、连接所述主载板的隔屑板、连接所述隔屑板的加强板、及连接所述加强板的护条;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二固定在基座上的轨道板、二与所述轨道板连接的护罩支撑架、及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机构固定座;所述延伸座包括处于底部的U形块、与所述U形块连接的连接板、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角板;所述U形块包括与所述底板下表面连接的内承片及二分别自所述内承片两端且垂直于所述内承片水平向外侧延伸的外延片;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与所述U形块的二所述外延片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中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所述角板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角板还与所述侧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Y轴承载座、连接所述Y轴承载座的立柱承载座、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上的基座、连接所述基座的支撑组件、及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两侧的若干延伸座;所述Y轴承载座包括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一端的端板、下侧与所述底板的一侧连接的侧板;所述基座包括固定在所述Y轴承载座上的主载板、连接所述主载板的扩展板、连接所述主载板的隔屑板、连接所述隔屑板的加强板、及连接所述加强板的护条;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二固定在基座上的轨道板、二与所述轨道板连接的护罩支撑架、及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机构固定座;所述延伸座包括处于底部的U形块、与所述U形块连接的连接板、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角板;所述U形块包括与所述底板下表面连接的内承片及二分别自所述内承片两端且垂直于所述内承片水平向外侧延伸的外延片;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与所述U形块的二所述外延片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中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所述角板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角板还与所述侧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床身式铣床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呈竖直设置;所述端板的下侧与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柱固定座连接;所述侧板呈竖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巨清李玉梅宋明祥周银涛廖巨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巨清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