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炉后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5351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炉炉后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罩、活动管道及固定管道。除尘罩通过钢绳吊设在转炉后方的平台上;钢绳能牵引除尘罩上升或下降;活动管道与除尘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动管道开设对接孔;固定管道的一端能伸入对接孔,另一端与二次除尘系统固定连接;固定管道的外径小于活动管道的外径。该转炉炉后除尘装置安装布局合理,除尘效果明显,能有效清除转炉出钢过程以及清理炉下钢渣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炉后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转炉炉后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转炉在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特别是内转炉炉后及炉下区域,在转炉出钢过程以及清理炉下钢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由于烟尘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而可以被再利用,然而,由于该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因此,在进行再利用之前必须对烟气进行除尘处理。现有技术中的除尘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清除转炉出钢过程以及清理炉下钢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尘,无法适应转炉炼钢产线,导致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转炉炉后除尘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法良好适应转炉炼钢产线,导致实用性不强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安装布局合理,除尘效果明显,能有效清除转炉出钢过程以及清理炉下钢渣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尘的技术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炉炉后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罩,通过钢绳吊设在所述转炉后方的平台上;所述钢绳能牵引所述除尘罩上升或下降;活动管道,与所述除尘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管道开设对接孔;固定管道,一端能伸入所述对接孔,另一端与二次除尘系统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道的外径小于所述活动管道的外径;其中,所述除尘罩下降到工作位时,所述固定管道的端部插入所述对接孔与所述活动管道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平台包括:上层平台及下层平台;所述上层平台固定有定滑轮;所述下层平台固定有电动葫芦;所述钢绳的一端缠绕固定在所述电动葫芦的卷筒上,另一端与所述除尘罩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绳绕设在所述定滑轮上。作为优选,所述上层平台固定有两个所述定滑轮;两根所述钢绳分别绕设在两个所述定滑轮上;两根所述钢绳与所述除尘罩的连接点关于所述除尘罩的重心对称。作为优选,所述活动管道上固定有上限位挡及下限位挡;所述钢绳带动所述除尘罩上升到高位后,所述上限位挡会触碰所述下层平台,阻碍所述除尘罩继续上升;所述钢绳带动所述除尘罩下降到所述工作位后,所述下限位挡会触碰所述下层平台,阻碍所述除尘罩继续下降。作为优选,所述转炉引出的钢水通过钢水车运输到产线后方;当所述除尘罩位于所述高位时,所述钢水车能从所述除尘罩下方行驶通过。作为优选,所述转炉炉后除尘装置还包括:连锁控制单元,与所述除尘罩及所述钢水车的运行控制系统连接;当所述除尘罩位于所述高位时,所述连锁控制单元发送运行指令到所述运行控制系统,以控制所述钢水车向所述产线后方行驶。作为优选,所述下层平台设置有多对导向轮;所述多对导向轮设置在所述活动管道的外壁四周,以限制所述活动管道在竖直方向运动;每一对所述导向轮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活动管道直径位置的所述导向轮。作为优选,所述除尘罩通过厚度为6mm的钢板焊接制得;所述活动管道通过直径为1050mm的螺旋钢管焊接制得;所述活动管道与所述除尘罩焊接固定;所述固定管道为钢制螺纹管,通过端部插入所述活动管道的对接孔与所述活动管道垂直对接固定。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管道上设置气动蝶阀;所述气动蝶阀与气缸连接;所述气缸通过压缩空气推动所述气动蝶阀开启或关闭。作为优选,所述转炉炉后除尘装置还包括:检修平台,与所述上层平台固定连接,位置与所述固定管道高度相适应。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采用了将除尘罩通过钢绳吊设在转炉后方的平台上;通过钢绳牵引除尘罩上升或下降;将活动管道固定连接在除尘罩的顶部,在活动管道开设对接孔;之后,设置一端部能伸入所述对接孔,另一端与二次除尘系统固定连接的固定管道;除尘时,将除尘罩下降到工作位时,将固定管道的端部插入对接孔与活动管道连接,在转炉出钢过程以及清理炉下钢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尘会通过除尘罩、活动管道及固定管道,在负压风力的作用下被吸入到二次除尘系统中。这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法良好适应转炉炼钢产线,导致实用性不强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安装布局合理,除尘效果明显,能有效清除转炉出钢过程以及清理炉下钢渣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尘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炉炉后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各标号代表的部件依次为:1二次除尘系统,2固定管道,3气动蝶阀,4钢绳、5定滑轮、6检修平台、7导向轮、8电动葫芦、9活动管道、10除尘罩)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炉炉后除尘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法良好适应转炉炼钢产线,导致实用性不强的技术问题,通过将除尘罩吊设在转炉后方的平台上;通过钢绳牵引除尘罩上升或下降;将活动管道固定连接在除尘罩的顶部,在活动管道开设对接孔;之后,设置一端部能伸入所述对接孔,另一端与二次除尘系统固定连接的固定管道;实现了安装布局合理,除尘效果明显,能有效清除转炉出钢过程以及清理炉下钢渣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尘的技术效果。参见附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炉炉后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罩10、活动管道9及固定管道2。除尘罩10通过钢绳4吊设在转炉后方的平台上;钢绳4能牵引除尘罩10上升或下降;活动管道9与除尘罩10的顶部固定连接;除尘罩10由厚度为6mm的Q235B钢板及角钢焊接制成。活动管道9开设对接孔;固定管道2的一端能伸入对接孔,另一端与二次除尘系统1固定连接;固定管道2的外径小于活动管道9的外径。其中,除尘时,将除尘罩10下降到工作位时,将固定管道2的端部插入对接孔与活动管道9连接,在转炉出钢过程以及清理炉下钢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尘会通过除尘罩10、活动管道9及固定管道2,在负压风力的作用下被吸入到二次除尘系统1中,这样保证转炉炉后的除尘效果。进一步的,平台包括:上层平台及下层平台;上层平台固定有定滑轮5;下层平台固定有电动葫芦8,电动葫芦8的额定载重为5t;钢绳4的一端缠绕固定在电动葫芦8的卷筒上,另一端与除尘罩10固定连接,且钢绳4绕设在定滑轮5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上层平台固定有两个定滑轮5;两根钢绳4分别绕设在两个定滑轮5上;两根钢绳4与除尘罩10的连接点关于除尘罩10的重心对称,这样尽可能的保证除尘罩10的进口竖直向下。进一步的,活动管道9上固定有上限位挡及下限位挡;钢绳4带动除尘罩10上升到高位后,上限位挡会触碰下层平台,阻碍除尘罩10继续上升;钢绳4带动除尘罩10下降到工作位后,下限位挡会触碰下层平台,阻碍除尘罩10继续下降。其中,转炉引出的钢水通过钢水车运输到产线后方;当除尘罩10位于高位时,钢水车才能从除尘罩10下方行驶通过。进一步的,该转炉炉后除尘装置还包括:连锁控制单元,与除尘罩10及钢水车的运行控制系统连接;当除尘罩10位于高位时,连锁控制单元发送运行指令到运行控制系统,以控制钢水车向产线后方行驶。这样,使运行指令与钢水车的运行控制系统有连锁条件,除尘罩10不处于高位时钢水车无法行走,该设置可预防钢水车与除尘罩10发生碰撞事故。进一步的,下层平台设置有多对导向轮7;多对导向轮7设置在活动管道9的外壁四周,以限制活动管道9在竖直方向运动;每一对导向轮7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活动管道9直径两端位置的导向轮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包括两对导向轮7,分别安装在活动管道9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能在除尘罩10上下升降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的,活动管道9通过直径为1050mm的螺旋钢管焊接制得;活动管道9与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炉炉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炉后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罩,通过钢绳吊设在所述转炉后方的平台上;所述钢绳能牵引所述除尘罩上升或下降;活动管道,与所述除尘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管道开设对接孔;固定管道,一端能伸入所述对接孔,另一端与二次除尘系统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道的外径小于所述活动管道的外径;其中,所述除尘罩下降到工作位时,所述固定管道的端部插入所述对接孔与所述活动管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炉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炉后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罩,通过钢绳吊设在所述转炉后方的平台上;所述钢绳能牵引所述除尘罩上升或下降;活动管道,与所述除尘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管道开设对接孔;固定管道,一端能伸入所述对接孔,另一端与二次除尘系统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道的外径小于所述活动管道的外径;其中,所述除尘罩下降到工作位时,所述固定管道的端部插入所述对接孔与所述活动管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上层平台及下层平台;所述上层平台固定有定滑轮;所述下层平台固定有电动葫芦;所述钢绳的一端缠绕固定在所述电动葫芦的卷筒上,另一端与所述除尘罩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绳绕设在所述定滑轮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炉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平台固定有两个所述定滑轮;两根所述钢绳分别绕设在两个所述定滑轮上;两根所述钢绳与所述除尘罩的连接点关于所述除尘罩的重心对称。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炉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管道上固定有上限位挡及下限位挡;所述钢绳带动所述除尘罩上升到高位后,所述上限位挡会触碰所述下层平台,阻碍所述除尘罩继续上升;所述钢绳带动所述除尘罩下降到所述工作位后,所述下限位挡会触碰所述下层平台,阻碍所述除尘罩继续下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炉炉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林李珊珊苏震霆闫川川邓海峰郝冬彬王景娟张成军史良刘文远赵东国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