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的产品的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27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3D打印的产品的组装结构,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基于3D打印的产品的组装结构,它包括第一组装部件和第二组装部件,所述第一组装部件和第二组装部件在相互组装的组装面上设有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组装部件组装面上的内凹结构和设置在第二组装部件组装面上的相应的外凸结构,所述外凸结构插装在内凹结构中,所述内凹结构是由两个横截面为L形截面的凹槽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凸起构成,所述外凸结构与内凹结构相对应,外凸结构是由两个横截面为L形截面的凸起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凹槽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基于3D打印的产品的组装结构,拼装简便,连接牢固。

Assembly structure of products based on 3D print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a product based on 3D printing, belonging to the 3D printing technical field. The assembly structure of a product based on 3D printing comprises a first assembly part and a second assembly part, wherein the first assembly part and the second assembly part are provided with self locking structures on the assembled surface of the mutually assembled parts. The lock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set in the first assembly parts assembl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ncave structure and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assembling part assembly structure of the convex surface, the concave convex structure is inserted in the structure, the inner concave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two cross section and L shaped groove in between them the convex, convex and concave struc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structure, the convex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two cross section is composed of convex L shaped cross section and is formed in the groove between th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ssembly structure of products based on 3D printing, which is easy to assemble and firm to conn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3D打印的产品的组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3D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产品的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3D打印设备、材料、设计、工艺技术的不断提升,3D打印行业得到迅速成长,各领域用户日益体验到3D打印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在中小型产品设计、试制和小批量制造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国内大量的企业已经将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研发与部分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属于增材制造方法,与传统的减材、等材制造相对比具有明显优势,特别适合结构复杂(包括内部结构复杂)的产品,通过3D打印技术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实践发现,对产品精度要求高的大中型产品,常常由两件或更多3D打印部件进行拼接或装配,常规技术方法是贴合粘接方式,存在强度差的缺陷,经公开资料查询,未发现有适合的3D打印零件拼接技术方案,因此,研发一种基于3D打印的易拼接、牢固可靠的拼接结构成为一项重要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3D打印产品质量和拓宽应用范围,克服3D打印产品结构尺寸受限的不利影响,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的产品的组装结构,拼装简便,连接牢固。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基于3D打印的产品的组装结构,它包括第一组装部件和第二组装部件,所述第一组装部件和第二组装部件在相互组装的组装面上设有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组装部件组装面上的内凹结构和设置在第二组装部件组装面上的相应的外凸结构,所述外凸结构插装在内凹结构中,所述内凹结构是由两个横截面为L形截面的凹槽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凸起构成,所述外凸结构与内凹结构相对应,外凸结构是由两个横截面为L形截面的凸起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凹槽构成。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凸起的横截面和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均为Ω形或均为T形。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自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组装部件和第二组装部件组装部位的插销结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插销结构由插销和对应设置在第一组装部件的插销孔,对应设置在第二组装部件的插销孔构成。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凸结构的表面上附着一层粘合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的产品的组装结构,拼装简便,连接牢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贴合粘接方式,存在强度差的缺陷,以及3D打印中产品外形尺寸受限局限,为3D打印领域中对产品精度要求高的大中型产品提供了稳固连接的可行性方案,有利于3D打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组装效果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基于3D打印的产品的组装结构,它包括第一组装部件1和第二组装部件2,所述第一组装部件1和第二组装部件2在相互组装的组装面上设有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组装部件1组装面上的内凹结构和设置在第二组装部件2组装面上的相应的外凸结构,所述外凸结构插装在内凹结构中,这里的相应是指位置、形状、尺寸等相应,以所述外凸结构插装在内凹结构中时,能刚好匹配为原则。所述内凹结构是由两个横截面为L形截面的凹槽12,14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凸起13构成;所述外凸结构与内凹结构相对应,外凸结构是由两个横截面为L形截面的凸起22,24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凹槽23构成。在3D打印前,先将打印产品需要组装的部位设计为本专利技术的自锁结构造型,打印后进行直接组装,方便易行。本专利技术通过L形截面的凹槽12,14与的L形截面的凸起22,24相配合,使得两个待组装的部件能完全组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锁结构,因其具有相互牵制力,不易脱落,连接更稳固。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13的横截面和所述凹槽23的横截面均为Ω形或均为T形,即Ω形截面顶部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部分,T形截面顶部为柜形。为了组装产品的稳固性更好,所述外凸结构的表面上附着一层粘合剂。组装方法:第一组装部件1、第二组装部件2通过3D打印完成,拼装前对第二组装部件2的L形截面的凸起22,24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凹槽23的表面均匀涂上薄层粘胶3。然后将第二组装部件2的为L形截面的凸起22,24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凹槽23对齐第一组装部件1的L形截面的凹槽12,14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凸起13,使对应面对齐,第一组装部件的凸起11、13、15分别与第二组装部件的凹槽21、23、25组合,用力相对推动第一组装部件1、第二组装部件2,使其拼接成为一个整体;参照上述拼接步骤,其他方向也可进行再设置自锁结构与拼接。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自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组装部件1和第二组装部件2组装部位的插销结构,所述插销结构由插销4,5和对应设置在第一组装部件1的插销孔41,51,对应设置在第二组装部件2的插销孔42,52构成。所述第一组装部件1和第二组装部件2拼装后增加插销4、插销5进行加固,增加了组装部件的拼接的可靠性和强度。完成实施例一的拼接步骤后,第一组装部件1的插销孔41,51分别与第二组装部件2的插销孔42,52对齐,将插销4、5分别装入以确保拼接更加稳固。另外,第一组装部件1和第二组装部件2组装后可以在一个平面内,自锁结构设计成适当的角度,组装后第一组装部件1和第二组装部件2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夹角的空间立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3D打印的产品的组装结构,它包括第一组装部件(1)和第二组装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装部件(1)和第二组装部件(2)在相互组装的组装面上设有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组装部件(1)组装面上的内凹结构和设置在第二组装部件(2)组装面上的相应的外凸结构,所述外凸结构插装在内凹结构中,所述内凹结构是由两个横截面为L形截面的凹槽(12,14)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凸起(13)构成,所述外凸结构与内凹结构相对应,外凸结构是由两个横截面为L形截面的凸起(22,24)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凹槽(23)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3D打印的产品的组装结构,它包括第一组装部件(1)和第二组装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装部件(1)和第二组装部件(2)在相互组装的组装面上设有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组装部件(1)组装面上的内凹结构和设置在第二组装部件(2)组装面上的相应的外凸结构,所述外凸结构插装在内凹结构中,所述内凹结构是由两个横截面为L形截面的凹槽(12,14)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凸起(13)构成,所述外凸结构与内凹结构相对应,外凸结构是由两个横截面为L形截面的凸起(22,24)和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凹槽(23)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勇刘勇彭德权刘佳其许斌周未名刘宝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