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组装及焊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02314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5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内组装及焊接结构,包括前模仁、后模仁,活动设置于后模仁上表面的推板、后模镶件,设置于推板上的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上盖的上盖型芯、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主体的主体型芯,所述后模镶件设置有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叶片的下成型腔;所述后模仁上设置有下装配腔,该下装配腔位于推板、后模镶件的一侧;所述前模仁设置有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主体的主体型腔、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上盖的上盖型腔、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叶片的上成型腔、用于装配的上装配腔,该主体型腔、上盖型腔、上成型腔、上装配腔分别与主体型芯、上盖型芯、下成型腔、下装配腔分别对应;所述后模仁下设置有顶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模内组装及焊接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是,注塑行业会就单个产品做成单套模具,将产品生产出来,然后将产品组装,再用超声工艺将产品焊接到一起;如本公司设计生产的气液流动监测仪,该产品由三个零件组成,那么传统的设计会设计三个模具,零件进行各自生产,零件生产出来后,再将三个零件组装成气液流动监测仪整体,该设计的缺点是:其需要做3套模生产产品;还需要后处理工序装配,超声进行焊接。该设计导致生产的工艺链长,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模内组装及焊接结构,在一个模具在完成整个产品的注塑、组装、焊接,减少超声后处理工序,缩短工艺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内组装及焊接结构,包括前模仁、后模仁,活动设置于后模仁上表面的推板、后模镶件,设置于推板上的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上盖的上盖型芯、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主体的主体型芯,所述后模镶件设置有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叶片的下成型腔;所述后模仁上设置有下装配腔,该下装配腔位于推板、后模镶件的一侧;所述前模仁设置有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主体的主体型腔、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上盖的上盖型腔、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叶片的上成型腔、用于装配的上装配腔,该主体型腔、上盖型腔、上成型腔、上装配腔分别与主体型芯、上盖型芯、下成型腔、下装配腔分别对应;所述后模仁下设置有顶针。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后模仁在后模镶件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顶出后模镶件的斜顶。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后模仁的四周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前模仁的四周对应设置有定位凹坑。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组装及焊接结构,在后模仁、前模仁设置可以同时注塑液流动监测仪主体、上盖、叶片的模具位,可以同时成型注塑主体、上盖、叶片零件;推板和顶针顶出主体、上盖、叶片;通机械手(或人手)将主体组装到前模内指示位置;通机械手(或人手)将上盖组装到后模内指定位置,然后通过机械手(或人手)将叶片组装到主体内;将前模与后模合模,然后注塑成型密封圈将1主体和上盖进行模内注塑焊接,完成后机械手(或人手)取出产品;完成多零件多工序的产品在模具内进行注塑,组装,焊接,从而达到一次性生产出组装后的零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组装及焊接结构,在一个模具在完成整个产品的注塑、组装、焊接,减少超声后处理工序,缩短工艺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后模仁在注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专利技术的前模仁在装配状态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专利技术的后模仁在装配状态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前模仁在焊接状态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后模仁在焊接状态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2、3、4、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组装及焊接结构,包括前模仁5、后模仁6,活动设置于后模仁6上表面的推板7、后模镶件9,设置于推板7上的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上盖的上盖型芯2、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主体的主体型芯1,所述后模镶件9设置有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叶片的下成型腔3;所述后模仁上设置有下装配腔10,该下装配腔10位于推板7、后模镶件9的一侧;所述前模仁5设置有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主体的主体型腔12、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上盖的上盖型腔11、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叶片的上成型腔13、用于装配的上装配腔14,该主体型腔12、上盖型腔11、上成型腔13、上装配腔14分别与主体型芯1、上盖型芯2、下成型腔3、下装配腔10分别对应;所述后模仁6下设置有顶针8。所述后模仁6在后模镶件9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顶出后模镶件9的斜顶15。所述后模仁6的四周设置有定位凸块4,所述前模仁5的四周对应设置有定位凹坑16。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组装及焊接结构,在后模仁6、前模仁5设置可以同时注塑液流动监测仪主体16、上盖17、叶片18的模具位,可以同时成型注塑主体16、上盖17、叶片18零件;推板7和顶针8顶出主体16、上盖17、叶片18;通机械手(或人手)将主体组装到前模内指示位置;通机械手(或人手)将上盖组装到后模内指定位置,然后通过机械手(或人手)将叶片组装到主体内;将前模与后模合模,然后注塑成型密封圈将1主体和上盖进行模内注塑焊接,完成后机械手(或人手)取出产品;完成多零件多工序的产品在模具内进行注塑,组装,焊接,从而达到一次性生产出组装后的零件。本专利技术的模内组装及焊接结构,在一个模具在完成整个产品的注塑、组装、焊接,减少超声后处理工序,缩短工艺链。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组装及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仁、后模仁,活动设置于后模仁上表面的推板、后模镶件,设置于推板上的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上盖的上盖型芯、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主体的主体型芯,所述后模镶件设置有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叶片的下成型腔;所述后模仁上设置有下装配腔,该下装配腔位于推板、后模镶件的一侧;所述前模仁设置有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主体的主体型腔、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上盖的上盖型腔、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叶片的上成型腔、用于装配的上装配腔,该主体型腔、上盖型腔、上成型腔、上装配腔分别与主体型芯、上盖型芯、下成型腔、下装配腔分别对应;所述后模仁下设置有顶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组装及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仁、后模仁,活动设置于后模仁上表面的推板、后模镶件,设置于推板上的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上盖的上盖型芯、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主体的主体型芯,所述后模镶件设置有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叶片的下成型腔;所述后模仁上设置有下装配腔,该下装配腔位于推板、后模镶件的一侧;所述前模仁设置有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主体的主体型腔、用于注塑气液流动监测仪上盖的上盖型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学如冯中兵柳景荣
申请(专利权)人:鸿利达模具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