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131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结构包括前轮、后轮、车把、车座和车架,前轮和后轮分别安装在车架的下部的两端,车座和车把分别安装在车架的前后两侧,车架是由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构成的三角形车架,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后轮同轴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杆下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可伸缩的轴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和后轮同轴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折叠后车体体积小、折叠结构简单、车体贴合紧凑的折叠自行车,以解决现有折叠操作步骤繁琐、折叠后车体体积大、车体贴合松散等问题。

Folding bicycl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bicycles, in particular to a folding bicycle. A folding bicycle, comprising a front wheel and a rear wheel, handlebars, seat and frame, both ends of the front and rear wheels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on the frame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at and the handl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front and back sides of the frame, the frame is composed of a first supporting rod, second supporting rods and third triangular frame supporting rods, the first support bar. The rear end and coaxial rotatably connected, the other end is second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 rod second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the other end of the support bar and third supporting rod rotatably connected by flexible shaft,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supporting rods and the rear wheel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oaxial.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convenient operation of folding bicycle and folding bod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ize, simple structure, compact folding body fit,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folding operation steps, folding rear body size, body loose fitting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自行车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
技术介绍
折叠自行车因其骑行方便、可通过折叠原理缩小整车体积、便于携带和搬运等优点,被广泛使用。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结构类型的折叠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重量轻、体积小,操作便捷的要求,为了实现折叠体积小的目的,通常需要对自行车车把部位、前车轮及后车轮等部位进行折叠收合。目前市场在售的折叠自行车中的折叠机构较为复杂,折叠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且折叠之后的车体体积较大,车体贴合不紧密,车体各零件收藏效果不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折叠后车体体积小、折叠结构简单、车体贴合紧凑的折叠自行车,以解决现有折叠操作步骤繁琐、折叠后车体体积大、车体贴合松散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折叠后车体体积小、折叠结构简单、车体贴合紧凑的折叠自行车,以解决现有折叠操作步骤繁琐、折叠后车体体积大、车体贴合松散等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结构包括前轮、后轮、车把、车座和车架,前轮和后轮分别安装在车架的下部的两端,车座和车把分别安装在车架的前后两侧,车架是由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构成的三角形车架,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后轮同轴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杆下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可伸缩的轴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和后轮同轴可转动连接。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解除连接关系,第一支撑杆相对于后轮顺时针转动,第二支撑杆相对于可伸缩的轴逆时针转动,折叠后,使得后轮和前轮平行贴合,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平行贴合。车把随第二支撑杆旋转至车架的最下方,第一支撑杆的前端搭靠在车把上,以实现折叠后车架的紧凑型和稳定性。可伸缩的轴的作用在于便于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错开预留平行空间。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上设有小轮和大车轮,大车轮通过链条与后轮相连。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设置在后轮的一侧,第二支撑杆交错设置在前轮另一侧,其作用在于,便于前轮和后轮的折叠和贴合。进一步的,第三支撑杆上连接横杠和纵杆,横杠和纵杆的一端和均第三支撑杆活动连接,横杆和纵杆的另一端垂直活动连接,车座设置在横杆和纵杆的垂直连接处,其作用在于便于车座的折叠,以减小折叠自行车的体积。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杆靠近前轮的一端设有环形凹槽,第一支撑杆远离后轮的一端设有旋转卡扣,旋转卡扣和环形凹槽配合可拆卸连接。其作用在于,简化了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步骤,只需一步,即可完成整个车架的折叠。进一步的,旋转卡扣为两个半圆形的环,其中一个环能相对另一个环转动,形成封闭的圆环形。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相连一端均设有限位结构,其作用在于折叠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限制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相对转动,以保持骑行过程中车架的相对稳定。进一步的,前轮和后轮上均设有挡泥板,其作用在于骑行过程中,防止泥土随车轮飞溅。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均为扁平板状结构,其作用在于便于自行车折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折叠后车体体积小、折叠结构简单、车体贴合紧凑的折叠自行车。附图说明图1为折叠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4为折叠自行车折叠中各部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三支撑杆;4、前轮;5、后轮;6、车把;7、车座;8、横杆;9、纵杆;10、小轮;11、大车轮;12、链条;13、环形凹槽;14、旋转卡扣;15、限位结构;16、可伸缩的轴;17-挡泥板。图中圆圈中的箭头代表折叠时候的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结构包括前轮4、后轮5、车把6、车座7和车架,前轮和后轮分别安装在车架的下部的两端,车座和车把分别安装在车架的前后两侧,车架是由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和第三支撑杆3构成的三角形车架,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后轮同轴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杆下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可伸缩的轴16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和后轮同轴可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解除连接关系,第一支撑杆相对于后轮顺时针转动,第二支撑杆相对于可伸缩的轴逆时针转动,折叠后,使得后轮和前轮平行贴合,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平行贴合。车把随第二支撑杆旋转至车架的最下方,第一支撑杆的前端搭靠在车把上,以实现折叠后车架的紧凑型和稳定性。可伸缩的轴的作用在于便于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错开预留平行空间。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上前后装有大车轮11和小轮10,大车轮通过链条与后轮相连。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设置在后轮的一侧,第二支撑杆交错设置在前轮另一侧,其作用在于,便于前轮和后轮的折叠。进一步的,第三支撑杆上连接横杠8和纵杆9,横杠和纵杆的一端和均第三支撑杆活动连接,横杆和纵杆的另一端垂直活动连接,车座7设置在横杆和纵杆的垂直连接处,其作用在于便于车座的折叠,以减小折叠自行车的体积。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杆靠近前轮的一端设有环形凹槽13,第一支撑杆远离后轮的一端设有旋转卡扣14,旋转卡扣和环形凹槽配合可拆卸连接。其作用在于,简化了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步骤,只需一步,即可完成整个车架的折叠。进一步的,旋转卡扣为两个半圆形的环,其中一个环能相对另一个环转动,形成封闭的圆环形。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相连一端均设有限位结构15,其作用在于折叠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限制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相对转动,以保持车架的相对稳定。进一步的,前轮和后轮上均设有挡泥板,其作用在于骑行过程中,防止泥土随车轮飞溅。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均为扁平板状结构,其作用在于便于自行车折叠。如图2-4所述,折叠自行车在折叠过程中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打开第一支撑杆上的旋转卡扣,使旋转卡扣脱离第二支撑杆的环形卡槽,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离,第一支撑杆相对后轮的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以贴近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可伸缩的轴为转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贴近第三支撑杆,同时前轮转动到和后轮平行的位置上,自行车折叠完成。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结构包括前轮(4)、后轮(5)、车把(6)、车座(7)和车架,前轮和后轮分别安装在车架下部的两端,车座和车把分别安装在车架的前后两侧,其特征在于,车架是由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和第三支撑杆(3)构成的三角形车架,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后轮同轴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杆下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可伸缩的轴(16)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和后轮同轴可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结构包括前轮(4)、后轮(5)、车把(6)、车座(7)和车架,前轮和后轮分别安装在车架下部的两端,车座和车把分别安装在车架的前后两侧,其特征在于,车架是由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和第三支撑杆(3)构成的三角形车架,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后轮同轴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杆下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可伸缩的轴(16)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和后轮同轴可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杆前后装有大车轮(11)和小轮(10),大车轮通过链条(12)与后轮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设置在后轮的一侧,第二支撑杆交错设置在前轮另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第三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筹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