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泊然专利>正文

一种挂车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478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挂车支承装置,包括支撑底盘、外筒、内筒、传动机构和自吸式润滑油缸,支撑底盘与内筒为球面配合连接;外筒内部横向预埋一承重板,可上下传力;内筒内壁面采用分压式流变面;传动机构采用丝杠和浮动丝杠螺母承压,自吸式润滑油缸置于内筒中,丝杠设于自吸式润滑油缸中,保证丝杠和螺母终生润滑。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新型的内外筒结构和传动机构,既节省了材料,又减轻了自重,还提高了升降效率,堪称多快好省。

Trailer support device with new structure

Trailer supporting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plate, an outer cylinder and an inner cylinder,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the self suction type lubricating oil cylinder, supporting the chassis and the inner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pherical surface; the outer cylinder embedded in a transverse bearing plate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barrel surface force; using differential pressure flow surfac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dopts screw and screw nut floating bearing, self suction lubrication oil cylinder cylinder, screw in self-priming lubricating oil, ensure the screw and nut lifetime lubrication. The invention adopts new inner cylinder structure and the drive mechanism, the material is saved, but also reduce the weight, but also improve the lifting efficiency is gr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结构的挂车支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体支承装置,具体讲是关于一种应用在挂车前下部的支承装置。
技术介绍
挂车支承装置是一种在牵引车与挂车分离或连接时使用,并在分离后用于承载挂车前部质量并使挂车处于水平状态的部件,也是用于固定作业时作为千斤举托的一种装置。挂车支承装置分为两组,分别安装在挂车前底部左、右两侧以保证挂车的平衡。这两组支承既可以独立动作,也可以中间通过一联接结构实现联动。单一支承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有外筒100、内筒200,外筒100固定在车体底部,摇柄300连接到外筒里面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带动内筒200升降,内、外筒之间产生相对滑移,从而使整个支承装置升高或降低,内筒下降时支撑地面。进一步讲,在单一支承上可以连接一联动结构400,通过联动结构连接到车体另一侧的支承上,为另一组支承提供升降动力。支承装置对车体的支承和承重主要集中在外筒100和内筒200上,因此外筒100和内筒200材料及结构较为重要。带动内筒200运动的传动机构普遍采用的是齿轮组和丝杠/丝杠螺母组的组合。齿轮组主要用于变速和力传递方向的转变,丝杠/丝杠螺母主要用于力传递方向的转变和能量的转换。因此,这些部件的结构及组合也是支承结构的核心。现有技术中,在外筒、内筒以及传动机构的结构设计上都存在诸多缺陷,如选材为金属材料的原因,存在自身重量重、承载力不足、焊接量大、零件易破损的问题,丝杠为简单的单行程丝杠,丝杠与螺母的连接、螺母与内筒的连接方式简单,造成升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采用非金属材料质量轻而承载力大的挂车支承装置,以解决目前自重大、升降效率低下、承载安全系数低的问题。这种支承装置以轻质材料和特有的结构,以快速而省力的方式,满足挂车的承载稳定性,同时满载时能提高升降速度。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结构的挂车支承装置,包括支撑底盘、外筒、内筒、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盘与内筒为球面配合方式连接;所述外筒内部横向预埋一承重板,所述内筒置于所述外筒内且位于所述承重板的下方,所述外筒所承受的车体向下的压力通过所述承重板传递给内筒,所述内筒所承受的地面支承力也通过所述承重板向上传递给外筒;所述外筒由上至下分为厚、薄、厚三段壁厚;所述内筒内壁面采用分压式流变面:包括用于支撑丝杠螺母和承接上方压力的承重渐变面、衔接于所述承重渐变面以下的渐变过渡面一、衔接于所述渐变面一以下承受侧向冲击力的侧向加工冲击面、衔接于所述侧向加工冲击面以下的渐变过渡面二、衔接于所述渐变过渡面二以下且壁面内收的渐变过渡面三、衔接于所述渐变过渡面三以下的球形面;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丝杠和所述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卡在所述内筒上,当丝杠旋转时,所述丝杠螺母带动所述内筒上、下运行;所述支承装置还包括一自吸式润滑油缸,所述内筒底部封闭,筒内储油,所述自吸式润滑油缸置于所述内筒中,且连接在所述丝杠螺母上,所述自吸式润滑油缸下端设有进油孔,所述丝杠设于所述自吸式润滑油缸中。优选地,所述外筒和内筒为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轴一,在轴一上套设一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一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套设在所述丝杠上,带动丝杠旋转,所述丝杠上套设所述丝杠螺母;所述丝杠穿过所述承重板,在位于承重板上部的丝杠上套设有推力轴承,在位于承重板下部的丝杠上套设有单向推力球轴承。或者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轴一和轴二,平行设置;一传动轴,与轴一通过离合器同轴对设;轴一上套设一小齿轮,轴二上套设一大齿轮和一小齿轮,传动轴上套设一主动锥齿轮,轴一上的小齿轮与轴二上的大齿轮根据轴一的移动位啮合或分离,轴二上的小齿轮与传动轴上的主动锥齿轮啮合;当轴一与传动轴接合时,轴一上的小齿轮与轴二上的大齿轮脱离,传动轴上的主动锥齿轮带动所述从动锥齿轮旋转,当轴一与传动轴脱离时,轴一上的小齿轮与轴二上的大齿轮啮合,轴二上的小齿轮也与传动轴上的主动锥齿轮啮合,主动锥齿轮带动所述从动锥齿轮旋转。进一步地,关于轴一与传动轴的离合,是在外筒上固定一轴座,所述轴一从轴座中穿过;在轴座的内侧壁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环形槽,在所述轴一的外部径向开孔,孔中设置弹簧和钢球,推动轴一,当钢球遇到所述环形槽时,弹进环形槽中;当所述钢球弹进后位的环形槽时,轴一与传动轴脱离,当所述钢球弹进前位的环形槽时,轴一与传动轴接合。优选地,所述内筒的承重渐变面,由上至下为一渐收的圆锥面或球形弧面,形成钳口;对应地,所述丝杠螺母的上半段外表面由上至下为一渐收的圆锥面或球形弧面,与所述承重渐变面配合。优选地,所述丝杠为双螺旋丝杠,两条螺旋线互成180°相位角;所述丝杠的牙型为梯形,牙型角为40-45°。优选地,所述支撑底盘上设置有一球形凹槽,所述内筒底端为一球形头,所述球形凹槽与所述球形头配合。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内、外筒伸缩式套装复合结构,可节省空间,便于装置收起;2、内、外筒随力学特性不断变换壁厚和形状,既节省了材料,也减轻了重量,同时还不失保证支承力,装置的整体效能提高,加之使用轻质非金属材料,更是锦上添花;3、在内、外筒间设置传动机构,通过力的传递方向的改变和传递对象的不断变化,将外力传递给内筒,使内筒支撑地面,内筒与传动机构之间采用螺母浮动承压,螺母与内筒之间存在一定的浮动量,可以保证支承所传递的力是竖直的;4、在外筒中预埋承重式钢板,可以使轴承接触面处所承受重量向上由承重板分散传导至外筒联板部位,向下由承重板传递给内筒;5、内筒与支撑底盘之间采用球面接触,在支承与地面有不垂直时,能够自动找平;6、内筒同时作为储油室,并在内筒中设置自吸式润滑缸,使油有控制性地进出缸内,将缸内的丝杠及螺母、轴承等润滑,完成终生自润滑。7、传动机构可设置为由多轴多齿轮构成的多离合多传动方式,力矩变化多样,可适应满载及空载不同情况下的用力需求,实现快速而省力升降。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支承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支承装置的内剖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1是外筒的主视图;图4-2是图4-1的A-A剖视图;图4-3是图4-1的俯视图;图5-1是内筒的剖视图;图5-2是图5-1的A-A剖视图;图5-3是图5-1的B-B剖视图;图5-4是图5-1的C-C剖视图;图5-5是图5-1的D-D剖视图;图5-6是图5-1的E-E剖视图;图5-7是图5-1的F-F剖视图;图6是传动机构中轴一的离合结构图;图7是丝杠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丝杠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丝杠双螺旋线展开图;图10是自吸式润滑油缸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以下实施例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的唯一限定,凡是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精神实质下所做的任何等同变换或改动,均应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新型结构,并且结合使用一定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实现挂车支承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内剖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装置基本包括支撑底盘1、外筒2、内筒3、传动机构4(包括摇柄、变速齿轮组、丝杠、丝杠螺母等)、自吸式润滑油缸5几部分。支撑底盘1是整体铸造成型,结构上采用镂空体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结构的挂车支承装置,包括支撑底盘、外筒、内筒、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盘与内筒为球面配合方式连接;所述外筒内部横向预埋一承重板,所述内筒置于所述外筒内且位于所述承重板的下方,所述外筒所承受的车体向下的压力通过所述承重板传递给内筒,所述内筒所承受的地面支承力也通过所述承重板向上传递给外筒;所述外筒由上至下分为厚、薄、厚三段壁厚;所述内筒内壁面采用分压式流变面:包括用于支撑丝杠螺母和承接上方压力的承重渐变面、衔接于所述承重渐变面以下的渐变过渡面一、衔接于所述渐变面一以下承受侧向冲击力的侧向加工冲击面、衔接于所述侧向加工冲击面以下的渐变过渡面二、衔接于所述渐变过渡面二以下且壁面内收的渐变过渡面三、衔接于所述渐变过渡面三以下的球形面;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丝杠和所述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卡在所述内筒上,当丝杠旋转时,所述丝杠螺母带动所述内筒上、下运行;所述支承装置还包括一自吸式润滑油缸,所述内筒底部封闭,筒内储油,所述自吸式润滑油缸置于所述内筒中且连接在所述丝杠螺母上,所述自吸式润滑油缸下端设有进油孔,所述丝杠置于所述自吸式润滑油缸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结构的挂车支承装置,包括支撑底盘、外筒、内筒、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盘与内筒为球面配合方式连接;所述外筒内部横向预埋一承重板,所述内筒置于所述外筒内且位于所述承重板的下方,所述外筒所承受的车体向下的压力通过所述承重板传递给内筒,所述内筒所承受的地面支承力也通过所述承重板向上传递给外筒;所述外筒由上至下分为厚、薄、厚三段壁厚;所述内筒内壁面采用分压式流变面:包括用于支撑丝杠螺母和承接上方压力的承重渐变面、衔接于所述承重渐变面以下的渐变过渡面一、衔接于所述渐变面一以下承受侧向冲击力的侧向加工冲击面、衔接于所述侧向加工冲击面以下的渐变过渡面二、衔接于所述渐变过渡面二以下且壁面内收的渐变过渡面三、衔接于所述渐变过渡面三以下的球形面;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丝杠和所述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卡在所述内筒上,当丝杠旋转时,所述丝杠螺母带动所述内筒上、下运行;所述支承装置还包括一自吸式润滑油缸,所述内筒底部封闭,筒内储油,所述自吸式润滑油缸置于所述内筒中且连接在所述丝杠螺母上,所述自吸式润滑油缸下端设有进油孔,所述丝杠置于所述自吸式润滑油缸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和内筒为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轴一,在轴一上套设一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一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套设在所述丝杠上,带动丝杠旋转,所述丝杠上套设所述丝杠螺母;所述丝杠穿过所述承重板,在位于承重板上部的丝杠上套设有推力轴承,在位于承重板下部的丝杠上套设有单向推力球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泊然付誉
申请(专利权)人:赵泊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