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4782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顶管、拉杆、上滑块、下滑块、锥形楔块,所述拉杆伸入顶管内,并且拉杆的后端连接驱动装置,前端则连接锥形楔块,所述锥形楔块分别开设上斜向导槽和下斜向导槽,所述上滑块下端运行于上斜向导槽内,所述下滑块上端运行于下斜向导槽内,所述顶管上开设供上滑块和下滑块穿过的径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圆管凹坑顶出,省时省力,可用于大规模生产金属长圆管的场合。尤其适用于小口径金属长圆管的凹坑修复。

Round tube pit repai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pe pit repair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driving device, pipe, rod, slide, slide, tapered wedge, the inner rod and rod inserted into the pipe, the rear end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device, the front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tapered wedge, the tapered wedge block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on the inclined guide groove and under the guide groove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slide block is running on the inclined guide groove, the upper end of the slider under running on the inclined groove of the guide pipe, opened on for the slider and the slide block through the radial hol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it top tube, saving time and labor, can be used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metal circular tube. Especially for the pit repair in small diameter metal circular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圆管修复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圆管广泛适用于石油化工、建筑、机电等各个行业中。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由于人员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难免对炙热的圆管进行碰撞,造成圆管局部形成凹坑。对于现代化的批量作业,容易出现整批的圆管出现凹坑,不能满足标准要求,最终报废,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能够有效地将圆管凹坑顶出,省时省力,可用于大规模生产金属长圆管的场合。尤其适用于小口径金属长圆管的凹坑修复。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顶管、拉杆、上滑块、下滑块、锥形楔块,所述拉杆伸入顶管内,并且拉杆的后端连接驱动装置,前端则连接锥形楔块,所述锥形楔块分别开设上斜向导槽和下斜向导槽,所述上滑块下端运行于上斜向导槽内,所述下滑块上端运行于下斜向导槽内,所述顶管上开设供上滑块和下滑块穿过的径向孔。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拉杆后端连接缸体内部的活塞,所述顶管后端则连接在缸体上。所述上滑块上端以及下滑块下端均为弧形顶板,所述弧形顶板的外圆弧面的弧度与圆管内壁的弧度相一致。所述顶管外壁设置有上、下固定圆板,所述上、下固定圆板上也分别开设供上滑块、下滑块穿过的径向孔。所述上滑块下端设计为半球形,所述上斜向导槽的截面也呈半球形,所述下滑块上端设计为半球形,所述下斜向导槽的截面也呈半球形。所述锥形楔块前端面通过锁紧螺母安装有限位台肩,所述限位台肩外径大于顶管前端口的内径。还包括加热枪,所述加热枪置于圆管外侧对圆管凹坑处加热。所述圆管凹坑处附近设置红外测温仪。所述液压缸连接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双向调节阀、液控单向阀、手动换向阀、油箱、液压泵、溢流阀、滤油器,所述手动换向阀的A口通过双向调节阀连接液压缸的无杆腔,所述手动换向阀的B口依次通过液控单向阀、双向调节阀连接液压缸的有杆腔,所述手动换向阀的T口连接油箱,所述手动换向阀的P口连接液压泵的出口,所述液压泵的入口连接滤油器,所述溢流阀连接在液压泵的出口。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拉动拉杆向后移动,带动锥形楔块向后移动,锥形楔块的斜向导槽路径带动上、下滑块分别向上、向下移动,在加热枪的辅助加热作用下,将高温状态的凹坑顶出。再通过液压系统提供反向动力,推动拉杆向前移动,带动锥形楔块向前移动,将上下滑块拉下,方便将圆管顺利取出。本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操作,能够有效地将圆管凹坑顶出,省时省力,可用于大规模生产金属长圆管的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液压系统图。图中:1为液压缸;2为拉杆;3为顶管、4为圆管、5为红外测温仪、6为加热枪、7为上滑块、8为固定圆板、9锥形楔块、10为限位台肩、11为锁紧螺母、12为下滑块、13为双向调节阀、14为液控单向阀、15为手动换向阀、16为油箱、17为液压泵、18为溢流阀、19为滤油器。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根据图1-3,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顶管3、拉杆2、上滑块7、下滑块12、锥形楔块9,所述拉杆伸入顶管内,并且拉杆的后端连接驱动装置,前端则连接锥形楔块,所述锥形楔块分别开设上斜向导槽和下斜向导槽,所述上滑块下端运行于上斜向导槽内,所述下滑块上端运行于下斜向导槽内,所述顶管上开设供上滑块和下滑块穿过的径向孔。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缸1,所述拉杆后端连接缸体内部的活塞,所述顶管后端则连接在缸体上。所述液压缸连接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双向调节阀13、液控单向阀14、手动换向阀15、油箱16、液压泵17、溢流阀18、滤油器19,所述手动换向阀的A口通过双向调节阀连接液压缸的无杆腔,所述手动换向阀的B口依次通过液控单向阀、双向调节阀连接液压缸的有杆腔,所述手动换向阀的T口连接油箱,所述手动换向阀的P口连接液压泵的出口,所述液压泵的入口连接滤油器,所述溢流阀连接在液压泵的出口。还包括加热枪,所述加热枪置于圆管外侧对圆管凹坑处加热。所述圆管凹坑处附近设置红外测温仪。所述上滑块上端以及下滑块下端均为弧形顶板,所述弧形顶板的外圆弧面的弧度与圆管内壁的弧度相一致。所述顶管外壁设置有上、下固定圆板,所述上、下固定圆板上也分别开设供上滑块、下滑块穿过的径向孔。所述上滑块下端设计为半球形,所述上斜向导槽的截面也呈半球形,所述下滑块上端设计为半球形,所述下斜向导槽的截面也呈半球形。所述锥形楔块前端面通过锁紧螺母11安装有限位台肩10,所述限位台肩外径大于顶管前端口的内径。将液压缸1连接到液压系统上,液压缸1缸体上固定有顶管3,液压缸活塞连接拉杆2,拉杆2顶部连接有锥形楔块9,锁紧螺母11将限位台肩10、锥形楔块9和拉杆2紧固在一起,锥形楔块9上、下分别开有半球形导槽,分别装有上滑块7和下滑快12,上滑块7和下滑块12顶圆与圆管内圆为同心圆,滑块7、12底部为半球形,可在锥形楔块9半球形导槽内移动,顶管3上、下分别连接有固定圆板8,顶管3和固定圆板8上开有圆通孔,限制滑块7、12的左右移动。装配时,将滑块7、12底部穿入顶管3圆孔内,在装入锥形楔块9导轨内,用锁紧螺母11将限位台肩10和锥形楔块9固定好。再将固定圆板8用螺栓固定在顶管3上。最后将装置整体穿进带有凹坑的圆管中,将上滑块7位置正对凹坑即可。液压系统包括双向调节阀13、液控单向阀14、手动换向阀15、油箱16、液压泵17、溢流阀18、滤油器19组成。双向调节阀13可调节供油速度,液控单向阀14可维持油路压力,手动换向阀15可改变液压油运动方向,油箱16可提供液压油,液压泵17可提供油路动力,溢流阀18可辅助调节油路压力,滤油器19起过滤液压油作用。此液压系统可有效、安全地为液压缸提供动力。本技术通过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拉动拉杆2向后移动,带动锥形楔块9向后移动,锥形楔块9的斜向导槽带动滑块7、12分别向上、向下移动,在加热枪6(将凹坑处温度加热到圆管塑性形变温度,温度由红外测温仪5测出)的加热作用下,将高温状态的凹坑顶出。再通过液压系统提供反向动力,推动拉杆2向前移动,带动锥形楔块9向前移动,拉动上滑块7、下滑块12分别向下、向上移动,滑块便不会顶在圆管上,将圆管顺利取出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技术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顶管、拉杆、上滑块、下滑块、锥形楔块,所述拉杆伸入顶管内,并且拉杆的后端连接驱动装置,前端则连接锥形楔块,所述锥形楔块分别开设上斜向导槽和下斜向导槽,所述上滑块下端运行于上斜向导槽内,所述下滑块上端运行于下斜向导槽内,所述顶管上开设供上滑块和下滑块穿过的径向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顶管、拉杆、上滑块、下滑块、锥形楔块,所述拉杆伸入顶管内,并且拉杆的后端连接驱动装置,前端则连接锥形楔块,所述锥形楔块分别开设上斜向导槽和下斜向导槽,所述上滑块下端运行于上斜向导槽内,所述下滑块上端运行于下斜向导槽内,所述顶管上开设供上滑块和下滑块穿过的径向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拉杆后端连接缸体内部的活塞,所述顶管后端则连接在缸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块上端以及下滑块下端均为弧形顶板,所述弧形顶板的外圆弧面的弧度与圆管内壁的弧度相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外壁设置有上、下固定圆板,所述上、下固定圆板上也分别开设供上滑块、下滑块穿过的径向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管凹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块下端设计为半球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勇曲立明董艾平刘董宇姜兴伟隋国勇于文娟张久凤王婷婷乔娜马文翠王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