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导丝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24147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导丝及其使用方法。该导丝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细长主体;位于远端的膨胀构件;及从膨胀构件延伸至至少靠近近端的流体端口的腔体。该导丝可具有多种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插管导丝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管插管导丝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机械通气是现代医学中最常用的救生方式之一。每年,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接受机械通气以进行呼吸支持。无论是在手术中或术后不久,所有重大手术均依赖于机械通气。在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身患各种内科或外科疾病(例如,由各种潜在因素或外伤所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看护的危重病人同样依赖于机械通气。在接受调查的美国六个州中的6,469,674例住院病例中,有180,326(2.8%)例接受了有创机械通气。投射至整个美国国家范围的估算,在2005年即有790,257例住院病例涉及机械通气,换言之,每1000个人当中就有2.7例需要机械通气。据此,其美国全国的估算成本为270亿美元,占全部住院费用的12%。机械通气的使用很普遍,占据了不成比例的资源使用量。因此,有必要进行质量改进和制定降低成本策略(Wunsch等,Crit.CareMed.(2010)38:1947-1953)。机械通气通常通过口部或鼻部的气管插管来实现,亦即,将气管插管(endotrachealtube,ETT)通过口腔或者鼻道放置入气管内,或在一些实例中,通过在慢性或亚急性患者身上形成的气管造口管来实现,例如,对于一些患有肌肉萎缩症的儿科患者或者脑血管意外患者,可通过气管造口管来达到机械通气的目的。在气管内正确地放置ETT对于获得有效的通气以及减轻,减少一些与插管相关的不利并发症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的做法是将ETT的尖部保持在主隆突上方约2到5厘米,主隆突也就是位于气管分叉处的解剖结构。然而,ETT错位在插管中的发生率高达10-20%,而ETT错位最为常见的情况是右主支气管内插管(Mosenifar等,PracticalPulmona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2006)(纽约:Taylor&Francis))。右主支气管内插管的发生源于右主支气管的解剖特点,即右主支气管更短且相对气管的角度更小。支气管内插管将导致仅被插管的肺部的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可引起缺氧性和高碳酸血性呼吸衰竭,也可引起对侧肺不张(此处对侧肺即为左肺)。若未察觉到单肺通气,则涌向单肺的大潮气量可引起被插管肺(通常为右肺)发生气压伤和张力性气胸,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Habgerg等,Best.Pract.Res.Clin.Anaesthesiol.(2005)19:641-659)。若ETT相对主隆突位置过高,则将增加意外自行拔管以及喉部和声带发生损伤的风险,更为严重地,单肺通气若未被及时发现可引起心脏骤停甚至死亡(Tadié等,IntensiveCareMed.(2010)36:991-998)。目前,通常在插管后进行常规的胸部X光检查(胸透)来确认ETT的位置。此外,当患者佩戴呼吸机时,通常每日进行胸透以达到检查ETT位置,作为唯一目的。另外,在手术室中,麻醉师通常仅依赖于临床观察来确认ETT的位置,所涉及的临床观察可包括对称胸部扩张,氧饱和度,气道压力以及听诊。然而,这些并非完善的方法经常会导致导管放置不准确、发现时间延迟以及相关的不良后果。一份涉及219例患者的研究表明,在体检中确认的插管成功率表面上为97%,但随后针对那些“成功放置的ETT”所进行的胸透则表明其中有14%需要重新调整ETT位置,其中5%为主干支气管内插管(Brunel等,Chest(1989)96:1043-1045)。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用来确认ETT位置的可行方法。然而,该检查所增加的成本和其对有特殊训练医生的需要,对于除胸外科患者外的其他大多数外科患者而言,是负担不起,并且也是不切实际的。有几种技术似乎可以帮助确认ETT的正确放置。一种替代方法是使用点亮的探针,此方法凭借颈部软组织的发光来引导ETT的放置。然而,该技术仅能提供ETT相对外部标记的相对位置,外部标记并不一定相关于ETT尖部相对隆凸的位置。另外,对于一些肥胖患者,可能无法透过患者的软组织观察到点亮的探针,并且这种方法需要一个光源,这会提高费用和电源要求(Hung等,J.Anaesth.J.Can.Anesth.(1995)42:820-825)。熟知的,气管内导入装置为胶状的弹性探条。当将该装置推进入患者的气管时,随着探条接触隆突和/或细支气管,医生可以感觉到软骨环及阻力(Kidd等,Anaesthesia(1988)43:437-438)。然而,Shah等报告说,胶弹性探条存在20%的整体失效率因而并不可靠,而对于首次用户而言失效率达28%(Shah等,J.Emerg.Med.(2011)41:429-434)。ICU患者处于长期插管和机械通气状态,存在ETT错位的风险。为确保ETT处在正确的位置,可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第一种方法采用每日的胸部X光检查(胸透)(McGillicuddy等,Int.J.Emerg.Med.(2009)2:247-249)。此做法虽然有时是必要的,然而胸透不仅显著提高了医疗总成本,同时也将患者和工作人员暴露于更高辐射水平下。此外,为插管患者进行胸透不仅费时费力、需要几名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显著提高劳动成本,此过程中有时还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使其他重要的医疗装置,设备(例如,中央静脉导管、鼻腔或口腔胃管、甚至ETT本身)发生意外移位。第二种方法中,一些医生选择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测为主,只在认为有需要的时候才进行胸透。但是,这种单独依赖于临床评估的做法就像在手术室中,可能会导致高达15.5%的患者推迟数天或数小时内发现错位的ETT(Schwartz等,Crit.Care,Med.(1994)22:1127-1131)而引起对侧肺过度充气(Debnath等,IndianJ.Crit.CareMed.Peer-Rev.Off.Publ.IndianSoc.Crit.CareMed.(2011)15:52-54)。Bessinger等报告称7%的支气管插管在未进行胸透之前是未能发现和诊断的(Bissinger等,Ann.Emerg.Med.(1989)18:853-855)。因此,市场上显然对于一种经济有效并且可靠的替代方法具有巨大需求,用以进一步改进该常见的医疗程序:ETT的放置和对ETT位置的持续性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管插管导丝及其使用方法。该导丝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细长主体;膨胀构件,位于远端;及腔体,从膨胀构件延伸至至少靠近近端的流体端口。该导丝可具有各种用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备可延展性和坚固性的装置及其相关机制可维持ETT导丝的基本功能从而辅助气管插管的放置,同时可测量气管插管尖部相对于主隆凸(通常为测量的参考点)的相对位置。在插管后,通过在装置的远端展开该膨胀构件(例如,以软着陆复合体/气囊的形式),本专利技术可实时地测量ETT尖部相对于主隆凸的相对位置,并可及时地将气管插管稳固在所期望的位置。本专利技术可实时地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大大减少目前进行胸透所产生的操作成本、和/或降低患者和工作人员所遭受的辐射量,同时消除其中所存在的任何等待时间。该装置可在初始插管时使用,也可在插管后数天内有必要或者需要的时候使用,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气管插管导丝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管插管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细长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膨胀构件,位于所述远端处;及腔体,从所述膨胀构件延伸至流体端口,其中,所述流体端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导丝的近端处。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2 US 62/298,1281.一种气管插管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细长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膨胀构件,位于所述远端处;及腔体,从所述膨胀构件延伸至流体端口,其中,所述流体端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导丝的近端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构件包括气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用于与隆凸配合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构件在完全展开状态下的容积为10至12立方厘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进一步包括可移动的限制体,所述可移动的限制体设计成与所述膨胀构件相配合并用以将所述膨胀构件维持在未展开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的限制体包括盖子。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的限制体的颜色不同于气管插管的颜色,其中,所述导丝用以与所述气管插管配合使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在其近端处设置有刻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用以提供气管插管的远端相对于隆凸的位置信息。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为米制刻度。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主体的长度为25到75厘米。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位于所述细长主体的表面上。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直径为0.1到0.5毫米。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端口用以与注射器相连接。15.一种使用气管插管为受试者进行插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将所述气管插管插入所述受试者的气管,以使所述气管插管的远端与所述受试者的隆凸分隔开一定距离,其中,所述气管插管可操作地耦合至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导丝;(b)将所述导丝的远端延伸出所述气管插管的远端;(c)将所述膨胀构件展开从而进入展开状态;(d)推进所述导丝直至观察到由所述处于展开状态的膨胀构件遇到所述隆凸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马斯·定华·雷凯瑟琳·伟英·卢
申请(专利权)人:汤马斯·定华·雷凯瑟琳·伟英·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