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自显影潜行穿刺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9039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荧光自显影潜行穿刺导丝,包括穿刺导丝本体、设置在所述穿刺导丝本体头端内部的空腔、连通所述空腔与穿刺导丝本体头端顶部的通道、连通所述空腔与穿刺导丝本体外表面的多个微孔和封闭所述通道的堵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视效果,能够适时监测自荧光导丝探头,准确掌握导丝置入方向和位置,避免导丝意外断裂。

Fluorescent self developing stealthy puncture guide wi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uorography stealth puncture guide wire comprises a puncture wire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puncture guide wire body end inside the cavity, and the cavity communicated with the puncture guide wire body at the top of the channel, the head e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cavity and the puncture guide wire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a plurality of micropores and close the channel plug. The invention has the visual effect, can monitor the self fluorescent wire probe in time, and accurately grasps the direction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guide wire to avoid accidental breakage of the guide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光自显影潜行穿刺导丝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荧光自显影潜行穿刺导丝,属于微创手术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颈动脉、脑动脉、冠脉支架和栓塞等现代介入微创手术都需要借助潜行穿刺入动脉的导丝到达需要治疗的位点,深静脉置管、起搏器植入或血液透析等操作需要借助潜行穿刺入静脉的导丝到达指定解剖位置。但在皮肤下面、肌间走行的、伴行在骨骼旁边、穿梭于胸腹腔脏器之间的导丝,目前主要依靠X-ray使其瞬间可视。但因畏惧X线过量摄入可能诱发的癌变,操作的医师或技师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踩一脚”透视,大多是依靠丰富的经验盲穿,但人体的动静脉等脉管系统存在千差万别的变异,且在不同节段、有着不同的分支或属支、有着难以预料的憩室类陷阱,所以,操作者经常会“误入歧途”,不能如愿到达预定位点。目前解决办法是撤出重新置管、或选择另外的脉管通路,这样势必增加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和患者的损伤程度。最可怕的后果是气胸、腹腔出血、动静脉破裂等,还有出现导丝折断、残留体内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可视效果,能够适时监测自荧光导丝探头,准确掌握导丝置入方向和位置,避免导丝意外断裂的荧光自显影潜行穿刺导丝。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荧光自显影潜行穿刺导丝,包括穿刺导丝本体、设置在所述穿刺导丝本体头端内部的空腔、连通所述空腔与穿刺导丝本体头端顶部的通道、连通所述空腔与穿刺导丝本体外表面的多个微孔和封闭所述通道的堵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通道内设置有螺纹,所述堵头为通过螺纹安装堵塞通道的微螺钉。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粒径大于微孔直径的荧光物质。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荧光物质为光敏型荧光材料,在35摄氏度以上体温时激发荧光。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荧光物质具有压力敏感性,在外界静水压压力超过60mmHg时,会激发另一种波长的荧光。本专利技术由传统的潜行穿刺导丝、导丝头端内置蓝色或红色自荧光发生源和小型自荧光监测装置组成,体外设置激发和识别自荧光手柄样装置,使用时,导丝全部浸润在静脉(或动脉)内,静脉(或动脉)内的静水压可以通过多个微孔直接传递给荧光颗粒。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视效果:潜行穿刺过程中,目前所用传统导丝进入皮下后,就得完全依靠操作者的临床操作经验和技巧,不可视。如运用本专利技术导丝,操作者随时可了解导丝到了那里,如影随形,达到可视效果。2.准确掌握导丝方向和位置:目前操作仅凭手感将导丝置入动脉、静脉或心房内,但导丝置入的方向是否南辕北辙、或者导丝置入是否到达指定位置,都是大致估计的,不能准确掌握,所以才会有导丝误入其他腔隙内的不良后果;运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准确掌握导丝置入的方向是否正确、导丝置入的位置是否合适。3.精准掌握进入预定的脉管系统:应用传统导丝,经常会发生想进动脉、结果误入静脉;想入静脉、但误入动脉的不良后果,更严重的是,导丝误入后没有及时发现;运用本专利技术导丝,利用感受不同压力后激发的荧光颜色不同,可精准掌握导丝进入预定的脉管系统,即使误入、也会及时提醒操作者终止进一步误操作。4.遭遇卡壳时有的放矢:操作过程中遇到阻力或其他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理,目前传统导丝要依靠X线或B超定位,补救操作是盲目全撤出或乱捅;应用本专利技术导丝的可视化效果、脉管内不同显色效果,不需要受辐射或其他措施,就可知晓导丝是发生了折弯、还是误入其他腔隙内;如需调整导丝方向和位置时,不需要盲目全撤出或乱捅,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解决卡壳问题。5.导丝的意外折断:因为上述穿刺过程中遭遇的卡壳等问题,如果进一步粗暴误操作,经常会发生传统导丝意外折断的不良后果,为了寻找断裂的导丝头端,经常需要借用无数次的X线检查或B超定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打击;应用本专利技术导丝,(1)不容易出现导丝意外断裂的情形,(2)即使断裂、可视化效果准确了解导丝头端所在位置。更进一步了解人体脉管系统的实际构造,变异发生的比率,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附图说明图1为两种荧光颗粒激发的顺序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直径970微米左右的导丝头端内900微米位置,内置直径约500微米的空腔,多个50微米孔径的微孔和导丝外表面相通;内置空腔和导丝头端有直径为400微米的螺纹通道,此通道用以装填荧光粉,通道可以用直径200微米、长约300微米的微螺钉严密封闭。空腔内可容纳自荧光物质放入,然后以螺钉封闭严实,自荧光物质颗粒要大于50微米,保证自荧光从50微米微孔透出光线,但自荧光物质不外泄;体外的手柄工作时,自身会在皮肤表面笼罩出特殊的光幕,并可特异性激发自荧光物质发光、自荧光的光点在手柄光幕中可清晰显影,肉眼可辨;上述导丝都在3D金属打印铺粉技术下一体化完成。内置的自荧光物质为特殊材料,需满足以下条件:对人体无毒无害、不随着血流冲刷和浸泡而释放入血、35度以下室温自荧光物质不释放荧光、35度以上体温即可激发荧光释放;在静脉内走行、压力在60mmHg以下时不会激发特定的压力感受荧光,误入动脉后,感受压力超过60mmHg激发特定的压力荧光,导丝释放的荧光在特定的波长范围内,只能被特定波长范围内的接收装置识别并显示。本专利技术荧光自显影潜行穿刺导丝的具体温控和压力调节自荧光机制说明如下:激光激发荧光,受环境温度影响,随环境温度不同,激发的荧光波长强度不同。环境温度激发荧光强度的计算公司如下:I=I0CφεI0(Wm-3)代表入射光强度通量,C(kg·m3)代表荧光浓度,Φ代表量子效率,ε代表荧光吸收系数。如果荧光染料和温度成比例,那么光线的强度意味着温度的功能。运用下面公式来测量温度,但存在入射光通量强度对所测量环境依赖的限制性。IA代表温度敏感性A荧光通道的强度,IB代表温度失敏性B荧光通道的强度;IA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IB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如果只用温度敏感性荧光,输出的不只是荧光强度的功能、而且还有环境温度的功能。这里的ΦBεB几乎是一温度变化的常数,IA和IB的波长是不同的。双荧光的发光强度因温度和压力强度而变化,达35度以上体温时开始激发荧光发生,也就是温度敏感的(TSP);在导丝头部承受60mmHg以上动脉性压力时,立刻激发压力感受型荧光(PSP)。上述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这些对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进行改进和等同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荧光自显影潜行穿刺导丝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自显影潜行穿刺导丝,其特征在于,该穿刺导丝包括穿刺导丝本体、设置在所述穿刺导丝本体头端内部的空腔、连通所述空腔与穿刺导丝本体头端顶部的通道、连通所述空腔与穿刺导丝本体外表面的多个微孔和封闭所述通道的堵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自显影潜行穿刺导丝,其特征在于,该穿刺导丝包括穿刺导丝本体、设置在所述穿刺导丝本体头端内部的空腔、连通所述空腔与穿刺导丝本体头端顶部的通道、连通所述空腔与穿刺导丝本体外表面的多个微孔和封闭所述通道的堵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自显影潜行穿刺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内设置有螺纹,所述堵头为通过螺纹安装堵塞通道的微螺钉。3.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均宝孙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聚精瑞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