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1841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可以通过简单的工艺将用于形成干通道、湿通道的多个隔板和热交换部以及空气引导件制造成一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包括:多个隔板(10、20、30、40);间隙部(50、60),位于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之间,由多个杆件(52、62)和引导部(51、61)构成,所述多个杆件(52、62)在中央部相互隔开布置而构成热交换部(54、64),所述引导部(51、61)布置于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的边缘位置而确定流体的流动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应用于蒸发式制冷及除湿装置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通常使用的制冷及除湿装置的空调使用到制冷剂,其被认定为因制冷剂的泄露而导致臭氧层破坏并引发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考虑到这样的制冷剂使用的问题,开发出一种能源换气装置,其通过室内排气与室外吸入空气之间的显热及潜热传递而减轻换气负荷。然而,现有的换气装置中,潜热回收率显著低于显热回收率,于是存在无法应对制冷负荷增加的问题。考虑到这种现有的能源换气装置的问题,开发出一种再生蒸发式制冷技术。再生蒸发式制冷技术利用水的蒸发冷却效果而降低空气的温度,其并不使用水以外的制冷剂,因此可以解决现有的空调所存在的问题,并具有可充分减小制冷负荷的优点。对于如上所述的再生蒸发式制冷器中应用的冷却器而言,湿通道和干通道连续反复形成。干通道用于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混合通过,经过了干通道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浸湿有水的湿通道而被抽气(exhaust),从而诱导水的蒸发。如果水在湿通道的表面蒸发,则湿通道表面被冷却,并从经过干通道的空气中吸收热量,经过了干通道的空气则被冷却而供应到室内。在干通道与湿通道发生热交换的部分处,为了增加接触面积而使用反复弯折多次的销。此时,用于供应抽气空气及水的湿通道与用于供应室内空气的干通道需要互相完全分离。为此,在所述湿通道与干通道交替反复形成的结构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湿通道用空气引导件及干通道用空气引导件。作为这种示例,韩国授权专利10-1055668号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单元模块(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部),干通道部与湿通道部反复排列并接合;湿通道导管,形成于湿通道部的出口侧,从而使抽气空气与室内空气分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导管(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引导件)插入到湿通道部的内侧或外侧的结合部。然而,对于这种将干通道部与湿通道部独立制作并结合而形成单元模块并又将空气引导件结合于单元模块的上部及下部的方式而言,需要将各个部件专门制作,并需要进行将其组装的工序,因此制造成本增加,尤其可能出现如下问题:单元模块与空气引导件之间发生漏水,或者湿通道及干通道各自的抽气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而使冷却效率降低。尤其,干通道部和湿通道部中包括截面为波形(多次弯折)的销(fin),然而该销的制造较为困难,并可以预料到需要耗费较多制造成本的问题。另外,韩国授权专利第10-1207551号中公开出一种金属材料的热交换主体与合成树脂材料的引导部件相结合的构造。这种结构的所述热交换主体与引导部件之间需要应用密封部件以防止发生漏水和漏气,然而密封部件的组装并不容易,而且即使应用密封部件,也难以维持气密性,于是通过引导部件的组装部而泄露的蒸发水将会流入到系统内部的除湿转子,从而存在制冷能力下降及引发转子故障而难以确保产品可靠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简单的工艺而将用于形成干通道和湿通道的多个隔板、热交换部以及空气引导件制造成一体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制造多次反复弯折的销也能够增加热交换部的湿通道和干通道的表面积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将用于使热交换部的干通道与湿通道分离的板形成为更薄于现有厚度,从而使热交换变得容易,与此同时还能够维持充足的刚性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方案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包括:多个隔板10、20、30、40;间隙部50、60,位于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之间,由多个杆件52、62和引导部51、61构成,所述多个杆件52、62在中央部相互隔开布置而构成热交换部54、64,所述引导部51、61布置于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的边缘位置而确定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可包括相隔预定间距的第一隔板至第三隔板10、20、30;所述第一隔板10与第二隔板20之间可形成有用于使室内空气和外界气体流动的干通道DC;所述第二隔板20与第三隔板30之间可形成有用于使水和抽气空气流动的湿通道WC。所述间隙部50、60可由配备于所述第一隔板10与第二隔板20之间的第一间隙部50及配备于所述第二隔板20与第三隔板30之间的第二间隙部60构成;所述第一间隙部50中的流体的流动可以与所述第二间隙部60中的流体的流动形成对向流。各个所述隔板10、20、30、40中可形成有:多个浮凸件11、21、31、41,向一侧突出,或者多个中的一部分向一侧突出而其余部分向另一侧突出。所述浮凸件11、21、31、41中,朝干通道DC方向突出的浮凸件11、21、31、41可形成为沿着与所述室内空气及外界气体的流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具备长度。所述浮凸件11、21、31、41可以与相邻的其他隔板的浮凸件相接。所述引导部51、61可在所述隔板10、20、30、40的一侧和另一侧的边缘位置以相互对向的方式配备一对,且与所述隔板10、20、30、40接触的面接合于所述于所述隔板10、20、30、40,从而使所述流体通过所述一对引导部51、61之间的开放的一侧而流入,并使所述流体通过所述一对引导部51、61之间的开放的另一侧而流出。所述杆件(bar)52可由多个构成,且沿着作为所述隔板10、20、30、40的对角线方向的水平方向相隔预定间距而平行排列。所述引导部51、61和杆件52、62可由铝包覆体构成,其中,由外层的熔点低于内侧的熔点的铝构成;所述包覆体的外层可因加热而熔化,从而所述引导部51、61与杆件52、62被一体接合于所述隔板10、20、30、40。所述多个杆件52、62可构成为内部中空而具有矩形截面的管道形状,所述杆件52、62的一侧面和另一侧面可分别接触结合于相邻的隔板,所述流体可通过相邻杆件52、62间空间53、63之间及所述杆件52、62内部空间而流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含多个隔板10、20、30、40和间隙部50、60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所述间隙部位于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之间,且由多个杆件52、62和引导部51、61构成,所述多个杆件52、62在中央部相互隔开布置而构成热交换部54、64,且由内层与外层的包覆体构成,所述引导部51、61布置于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的边缘位置而确定流体的流动方向,并由内层与外层的包覆体构成,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准备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所述杆件52、62以及所述引导部51、61;b)在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中的任意一个隔板的上部排列所述杆件52、62和所述引导部51、61,然后反复执行覆盖隔板(10、20、30、40)之后排列所述杆件(52、62)和所述引导部(51、61)的过程;c)对所述b)步骤的产物进行加热,从而在所述引导部51、61和杆件52、62中熔点低于所述内层的外层熔化,于是让所述隔板10、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隔板(10、20、30、40);间隙部(50、60),位于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之间,由多个杆件(52、62)和引导部(51、61)构成,所述多个杆件(52、62)在中央部相互隔开布置而构成热交换部(54、64),所述引导部(51、61)布置于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的边缘位置而确定流体的流动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29 KR 10-2014-01141781.一种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隔板(10、20、30、40);间隙部(50、60),位于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之间,由多个杆件(52、62)和引导部(51、61)构成,所述多个杆件(52、62)在中央部相互隔开布置而构成热交换部(54、64),所述引导部(51、61)布置于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的边缘位置而确定流体的流动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板(10、20、30、40)包括相隔预定间距的第一隔板至第三隔板(10、20、30);所述第一隔板(10)与第二隔板(20)之间形成有用于使室内空气和外界气体流动的干通道(DC);所述第二隔板(20)与第三隔板(30)之间形成有用于使水和抽气空气流动的湿通道(WC)。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部(50、60)由配备于所述第一隔板(10)与第二隔板(20)之间的第一间隙部(50)及配备于所述第二隔板(20)与第三隔板(30)之间的第二间隙部(60)构成;所述第一间隙部(50)中的流体的流动与所述第二间隙部(60)中的流体的流动形成对向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隔板(10、20、30、40)中形成有:多个浮凸件(11、21、31、41),向一侧突出,或者多个中的一部分向一侧突出而其余部分向另一侧突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凸件(11、21、31、41)中,朝干通道(DC)方向突出的浮凸件(11、21、31、41)形成为沿着与所述室内空气及外界气体的流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具备长度。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凸件(11、21、31、41)抵接于相邻的其他隔板的浮凸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51、61)在所述隔板(10、20、30、40)的一侧和另一侧的边缘位置以相互对向的方式配备一对,且与所述隔板(10、20、30、40)接触的面接合于所述隔板(10、20、30、40),从而使所述流体通过所述一对引导部(51、61)之间的开放的一侧而流入,并使所述流体通过所述一对引导部(51、61)之间的开放的另一侧而流出。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引导件一体型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成晚吴圭哲陈元宰
申请(专利权)人: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