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热交换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73499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板式热交换器结构,包括若干层叠设置并形成冷热交替夹层的换热板和固定各换热板的四个护板,各护板分别设置在各换热板的四个边角形成箱体,各换热板上设置有若干条褶皱,各褶皱凹陷后在换热板的另一侧形成凸起,各褶皱的凹陷处形成流道,两相邻褶皱在凸起侧组成流道,各换热板旋转层叠使冷风和热风交叉流进、流出箱体。在各换热板上冲压出褶皱,各换热板旋转层叠使冷风或热风沿凸起侧的褶皱流动时能够窜到另一层褶皱凹陷处形成的流道或相邻褶皱凸起处组成的流道上,并沿该流道形成窜流,于是风速整体下降,进而延长了冷热气体热交换的时间,最终提高散热效率。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热交换器领域。

Plate heat exchanger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tacked and formed of alternating hot and cold heat exchange plate laminated and fixed four plate heat exchanger plates, each plat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to form a box in each heat transfer plate four corners, each heat transf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olds each fold, sag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bulge formed after the heat exchanger plates, a depression in each fold formation channel, two adjacent folds on the convex side is composed of flow passage, each heat exchanger plate rotating laminated to the cold air and the hot air flows in and out of the box cross. In the heat transfer plate punch folds, each heat exchanger plate can be up to channel or adjacent channel composed of convex concave fold formed at another fold rotation on the stack to cold or hot air flow along the convex side fold, and along the flow channel is formed, so the overall wind down, and then prolonged cold and hot gas heat exchange time,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cooling efficiency.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in the heat exchanger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热交换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风道换热的板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业烘干领域,为了能充分利用烘干后高温废气中的热量,大部分厂家会采用热交换器来实现热量充分回收。其中的热交换器通常为气-气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是通过在内部设置管道,热风和冷风分别在管道内和管道外之间换热,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实现热交换的目的,但是如果热交换的需求增大时,就需要将管道加长,导致热交换器的体积增加、占用空间增多。同时,气-气换热器换热过程中空气流速过快,导致冷风和热风之间的换热时间缩短从而降低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缓风速并提高换热效率的板式热交换器结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板式热交换器结构,包括若干层叠设置并形成冷热交替夹层的换热板和固定各换热板的四个护板,各护板分别设置在各换热板的四个边角形成箱体,各换热板上设置有若干条褶皱,各褶皱凹陷后在换热板的另一侧形成凸起,各褶皱的凹陷处形成流道,两相邻褶皱在凸起侧组成流道,各换热板旋转层叠使任意两相邻换热板中的流道方向交叉,使冷风和热风交叉流进、流出各换热板。进一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换热板在同侧的四个边缘间隔设置凸台和凹槽,两凸台在换热板另一侧形成两凹槽,两凹槽在换热板另一侧形成两凸台。进一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护板的横截面为L形,相邻两护板之间的开口宽度小于凹槽或凸台的长度。进一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各褶皱走向为折线,折线具有一个圆弧拐角。进一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折线的夹角为120°~150°,各褶皱的宽度与两相邻褶皱的间隔比值为0.7~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此板式热交换器结构通过层叠的换热板节省占地,在各换热板上冲压出褶皱,各换热板旋转层叠使冷风或热风沿凸起侧的褶皱流动时能够窜到另一层褶皱凹陷处形成的流道或相邻褶皱凸起处组成的流道上,并沿该流道形成窜流,于是风速整体下降,进而延长了冷热气体热交换的时间,最终提高散热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相邻换热片展开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技术为板式热交换器结构,包括若干层叠设置并形成冷热交替夹层的换热板1和固定各换热板1的四个护板5,各护板5分别设置在各换热板1的四个边角形成箱体,各换热板1上设置有若干条褶皱2,各褶皱2凹陷后在换热板1的另一侧形成凸起,各褶皱2和褶皱2之间形成流道,各换热板1旋转层叠使任意两相邻换热板1中的流道方向交叉,使冷风和热风交叉流进、流出各换热板1。从图2上看,热风在左下和右上的方向流动,冷风在左上和右下的方向流动。本实施例中,每放置完一层换热板1,后一层换热板1旋转90°压在原换热板1上,第三层换热板1再逆旋转90°使被间隔开的两换热板1朝向相同;当然,第三层换热板1可以继续旋转90°后层叠,但保证两相邻换热板1上的流道方向形成夹角即可。在各换热板1上冲压出褶皱2,各换热板1旋转层叠使冷风或热风沿凸起侧的褶皱2流动时能够窜到另一层褶皱2凹陷处形成的流道或相邻褶皱2凸起处组成的流道上,并沿该流道形成窜流,于是风速整体下降,进而延长了冷热气体热交换的时间,最终提高散热效率。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换热板1在同侧的四个边缘间隔设置凸台3和凹槽4,两凸台3在换热板1另一侧形成两凹槽4;两凹槽4在换热板1另一侧形成两凸台3。本实施例中,各换热板1在褶皱2凸起的一侧、正对流道的进口以及出口的边缘均具有凹槽4,相应地凹槽4在换热板1的另一侧形成凸台3,各换热板1在其余两侧的边缘均具有凸台3,相应地凸台3在换热板1的另一侧形成凹槽4,在相邻的换热板1旋转层叠后,当同一侧边缘的凹槽4和凸台3贴合时该侧边缘封闭,当同一侧边缘的凹槽4和凸台3分离时该侧边缘形成进风口或出风口。冷风和热风主要顺着两褶皱2凸起侧组成的流道流动。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将图1中的换热板1上的凸台3和凹槽4均旋转90°分布,此时冷风和热风主要顺着各褶皱2凹陷侧形成的流道流动。由于四边形的换热板1在对称侧形成了同向的凸台3或凹槽4,在各换热板1旋转层叠时,相邻换热板1能够自然地形成两侧封闭的边缘,以及进风口和出风口;同时同侧凸台3起到支撑各换热板1的作用,仅需简单的层叠并在四个边角设置限位的护板5即可完成安装。相应地,由于各换热板1形成的夹层仅具有进口和出口,而进口和出口旁边的边缘被两凸台3贴合封闭,该设计减少了热气和冷气从其它地方窜出、浪费资源,影响换热效率。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护板5的横截面为L形,相邻两护板5之间形成的开口宽度小于凹槽4或凸台3的长度。四个护板5密封了各换热板1的四个边角,进一步避免热气和冷气从其它地方窜出,全面地提高该板式热交换器结构的密封性。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褶皱2走向为折线,折线具有一个圆弧拐角,即折线由两个线段构成。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折线的夹角为120°~150°,便于将最多的褶皱2设置在换热板1的表面,在确保上下层流道交叉的前提下,高效地占用换热板1的表面;各褶皱2的宽度与两相邻褶皱2的间隔比值为0.7~1.4,便于平衡各流道之间的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各褶皱2的宽度约等于两相邻褶皱2的间隔。参照图1,折线形成的箭头的正向和反向侧的边缘,各换热板1均形成了比褶皱2所在平面低的台阶,其凹槽4或凸台3设置在该低处的台阶上;进风口和出风口对着的边缘,凹槽4或凸台3设置在该高出的台阶上。该设计使各换热板1在旋转层叠时,进风口和出风口尺寸均大于封闭侧的尺寸,即便于进风和出风。当然,本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特征的组合,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板式热交换器结构

【技术保护点】
板式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层叠设置并形成冷热交替夹层的换热板(1)和固定各所述换热板(1)的四个护板(5),各所述护板(5)分别设置在各换热板(1)的四个边角形成箱体,各所述换热板(1)上设置有若干条褶皱(2),各所述褶皱(2)凹陷后在换热板(1)的另一侧形成凸起,各所述褶皱(2)的凹陷处形成流道,两相邻所述褶皱(2)在凸起侧组成流道,各所述换热板(10)旋转层叠使任意两相邻换热板(1)中的流道方向交叉,冷风和热风交叉流进、流出各所述换热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板式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层叠设置并形成冷热交替夹层的换热板(1)和固定各所述换热板(1)的四个护板(5),各所述护板(5)分别设置在各换热板(1)的四个边角形成箱体,各所述换热板(1)上设置有若干条褶皱(2),各所述褶皱(2)凹陷后在换热板(1)的另一侧形成凸起,各所述褶皱(2)的凹陷处形成流道,两相邻所述褶皱(2)在凸起侧组成流道,各所述换热板(10)旋转层叠使任意两相邻换热板(1)中的流道方向交叉,冷风和热风交叉流进、流出各所述换热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换热板(5)在同侧的四个边缘间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辉陈杰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