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制斜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1818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因齿轮轴的对准差引起的旋转传递误差的旋转传递精度高的树脂制斜齿轮。设定沿着齿面(11)倾斜地连结齿(2)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顶侧和齿(2)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根侧的第一加工基准线(12)、沿着齿面(11)倾斜地连结齿(2)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顶侧和齿(2)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根侧的第二加工基准线(13)。而且,齿面(11)以从第一加工基准线(12)朝向齿(2)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根,用平滑的第一曲面(15)切削,且从第二加工基准线(13)朝向齿(2)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根,用平滑的第二曲面(16)切削的方式,实施三维齿面修整。而且,在从第一加工基准线(12)和第二加工基准线(13)至齿(2)的齿顶侧残留渐开线齿形形状。

Resin helical gea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sin helical gear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rotational transfer accuracy caused by the rotational transfer error caused by the alignment difference of a gear shaft. Set along the tooth surface (11) inclined to link gear (2) of the tooth width direction end side of the tooth top and tooth (2) first processing datum line dedendum tooth width direction of the other end side side (12), along the tooth surface (11) inclined to link gear tooth width (2) the direction of the other end side of the tooth top and tooth side (2) of second processing base line root side tooth width direction end side of the (13). Moreover, the tooth surface (11) from the first processing base line (12) toward the tooth (2) tooth tooth width direction end side of the first surface smooth cutting (15), and from the second processing base line (13) toward the tooth (2) tooth tooth width direction on the other end side. Second smooth surfaces (16) cutting wa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ooth surface modification. Further, the involute tooth profile is formed from the first machining reference line (12) and the second machining reference line (13) to the tooth top side of the tooth (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树脂制斜齿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传递所使用的树脂制斜齿轮,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减少因齿轮轴的对准差引起的旋转传递误差为目的而实施了齿面修整的树脂制斜齿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使用斜齿轮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开发了减少因齿轮轴的对准差引起的旋转传递误差的种种技术。例如,已知有:在斜齿轮中,为了使每个齿向齿宽中央部集中,实施在齿向施加适当的鼓起那样的加工(凸面加工),以减少因齿轮轴的对准差引起的旋转传递误差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2)。另外,已知有:在斜齿轮中,通过对齿面实施三维齿面修整(外对角齿面修整或内对角齿面修整),减少因齿轮轴的对准差引起的旋转传递误差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3、4)。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97332号公报(特别是段落0001~0006、图1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89483号公报(特别是图5~6)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89442号公报(特别是图1、图8)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75060号公报(特别是图8、图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上述现有对树脂制斜齿轮的齿面实施凸面加工、外对角齿面修整、或内对角齿面修整的情况,不能充分地减少因齿轮轴的对准差引起的旋转传递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因齿轮轴的对准差(misalignement)引起的旋转传递误差的旋转传递精度高树脂制斜齿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渐开线齿形形状的齿2的齿面11实施了三维齿面修整的树脂制斜齿轮1。在该专利技术中,设定沿齿面11倾斜地连结所述齿2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顶侧和所述齿2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根侧的第一加工基准线12、沿齿面11倾斜地连结所述齿2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顶侧和所述齿2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根侧的第二加工基准线13。所述齿面11以从所述第一加工基准线12朝向所述齿2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根,用平滑的第一曲面15切削,并且,从所述第二加工基准线13朝向所述齿2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根,用平滑的第二曲面16切削的方式,实施所述三维齿面修整,由此,在从所述第一加工基准线12和所述第二加工基准线13至所述齿2的齿顶侧残留所述渐开线齿形形状。专利技术效果与现有实施了齿面修整的树脂制斜齿轮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制斜齿轮减少了因齿轮轴的对准差引起的旋转传递误差,即使存在齿轮轴的对准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旋转传递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制斜齿轮的图,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斜齿轮的正面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A1-A1线切断进行表示的树脂制斜齿轮的剖面图、图1(c)是从斜上方观察并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斜齿轮的齿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齿轮轴产生对准差时的齿的啮合状态和齿轮轴未产生对准差时的齿的啮合状态的图;图3是设定图2(a-2)、(b-2)、(c-2)所示的齿的啮合状态,对比表示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制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和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无修整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的图;图4中的图4(a)是第一比较例的树脂制斜齿轮的齿的外观立体图,图4(b)是第二比较例的树脂制斜齿轮的齿的外观立体图,图4(c)是第三比较例的树脂制斜齿轮的齿的外观立体图,图4(d)是第四比较例的树脂制斜齿轮的齿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设定图2(a-2)、(b-2)、(c-2)所示的齿的啮合状态,对比表示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第一比较例的树脂制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和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无修整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的图;图6是设定图2(a-2)、(b-2)、(c-2)所示的齿的啮合状态,对比表示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第二比较例的树脂制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和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无修整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的图;图7是设定图2(a-2)、(b-2)、(c-2)所示的齿的啮合状态,对比表示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第三比较例的树脂制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和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无修整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的图;图8是设定图2(a-2)、(b-2)、(c-2)所示的齿的啮合状态,对比表示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第四比较例的树脂制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和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无修整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的图;图9是将驱动侧从金属(黄铜)制斜齿轮变更为树脂(POM(相当于M25))制斜齿轮,对比表示图2(a-1)及图2(c-1)所示的齿轮轴产生对准差的状态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制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和无修整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的图;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树脂制斜齿轮的齿的外观立体图;图11中的图11(a)是从斜上方观察并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树脂制斜齿轮的齿的立体图,图11(b)是用于说明图11(a)的齿的形状的第一辅助图,图11(c)是用于说明图11(a)的齿的形状的第二辅助图;图12是设定图2(a-2)、(b-2)、(c-2)所示的齿的啮合状态,对比表示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树脂制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的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和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作为通常使用的未实施齿面修整的树脂制斜齿轮(无修整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的啮合一次成分的测量结果的图;图13是设定图2(a-2)、(b-2)、(c-2)所示的齿的啮合状态,对比表示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作为本专利技术产品2的旋转传递误差的啮合一次成分的结果、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作为本专利技术产品1的旋转传递误差的啮合一次成分的结果的图;图14中的图14(a)是从斜上方观察并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树脂制斜齿轮的齿的立体图,图14(b)是用于说明图14(a)的齿的形状的第一辅助图,图14(c)是用于说明图14(a)的齿的形状的第二辅助图;图15中的图15(a)是从斜上方观察并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树脂制斜齿轮的齿的立体图,图15(b)是用于说明图15(a)的齿的形状的第一辅助图,图15(c)是用于说明图15(a)的齿的形状的第二辅助图;图16是设定图2(a-2)、(b-2)、(c-2)所示的齿的啮合状态,对比表示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树脂制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的啮合一次成分的结果、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作为一般使用的未实施齿面修整的树脂制斜齿轮(无修整斜齿轮)的旋转传递误差的啮合一次成分的结果的图;图17是设定图2(a-2)、(b-2)、(c-2)所示的齿的啮合状态,对比表示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作为本专利技术产品3的旋转传递误差的啮合一次成分的结果、用单齿面啮合试验测量作为本专利技术产品1的旋转传递误差的啮合一次成分的结果的图;图18中的图18(a)是从斜上方观察并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树脂制斜齿轮的齿的立体图,图18(b)是用于说明图18(a)的齿的形状的第一辅助图,图18(c)是用于说明图18(a)的齿的形状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树脂制斜齿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制斜齿轮,在渐开线齿形形状的齿的齿面实施了三维齿面修整,其特征在于,设定沿着齿面倾斜地连结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顶侧和所述齿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根侧的第一加工基准线、沿着齿面倾斜地连结所述齿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顶侧和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根侧的第二加工基准线,所述齿面以从所述第一加工基准线朝向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根,用平滑的第一曲面切削,并且,从所述第二加工基准线朝向所述齿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根,用平滑的第二曲面切削的方式,实施所述三维齿面修整,由此,在从所述第一加工基准线和所述第二加工基准线至所述齿的齿顶侧残留所述渐开线齿形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05 JP 2014-246604;2015.03.17 JP 2015-053131.一种树脂制斜齿轮,在渐开线齿形形状的齿的齿面实施了三维齿面修整,其特征在于,设定沿着齿面倾斜地连结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顶侧和所述齿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根侧的第一加工基准线、沿着齿面倾斜地连结所述齿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顶侧和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根侧的第二加工基准线,所述齿面以从所述第一加工基准线朝向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根,用平滑的第一曲面切削,并且,从所述第二加工基准线朝向所述齿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根,用平滑的第二曲面切削的方式,实施所述三维齿面修整,由此,在从所述第一加工基准线和所述第二加工基准线至所述齿的齿顶侧残留所述渐开线齿形形状。2.一种树脂制斜齿轮,在渐开线齿形形状的齿的齿面实施了三维齿面修整,其特征在于,设定沿着所述齿面倾斜地连结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中央的齿顶侧和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根侧的第一加工基准线、沿着所述齿面倾斜地连结所述齿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顶侧和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中央的齿根侧的第二加工基准线、沿着所述齿面倾斜地连结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中央的齿顶侧和所述齿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根侧的第三加工基准线、沿着所述齿面倾斜地连结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顶侧和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中央的齿根侧的第四加工基准线,所述齿面以从所述第一加工基准线朝向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顶,用平滑的第一曲面切削,从所述第二加工基准线朝向所述齿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根,用平滑的第二曲面切削,从所述第三加工基准线朝向所述齿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顶,用平滑的第三曲面切削,从所述第四加工基准线朝向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根,用平滑的第四曲面切削的方式,实施所述三维齿面修整,由此,所述渐开线齿形形状在所述齿面的中央部残留菱形形状。3.一种树脂制斜齿轮,在渐开线齿形形状的齿的齿面实施了三维齿面修整,其特征在于,设定沿着齿面倾斜地连结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顶侧和所述齿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根侧的第一加工基准线、沿着齿面倾斜地连结所述齿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顶侧和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根侧的第二加工基准线,所述齿面以从所述第一加工基准线朝向所述齿的齿宽方向另一端侧的齿顶,用平滑的第一曲面切削,并且,从所述第一加工基准线朝向所述齿的齿宽方向一端侧的齿根,用平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江宪仕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