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感应强度大且性能稳定的扁平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150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磁感应强度大且性能稳定的扁平线圈,包括有由同一扁平线卷绕而成的圆形绕组部,扁平线具有铜芯体、镍磷合金层、镀锡层、绝缘漆层、耐高温阻燃纤维层及自粘着层;圆形绕组部包括上层、下层线圈组,下层线圈组的卷绕末端连接有第二末端部;第一、第二末端部均自圆形绕组部的右侧伸出,第一、第二末端部彼此平行布置;圆形绕组部整体浸渍形成连续漆膜,连续漆膜进一步将圆形绕组部粘结成一个整体。藉此,提高了扁平线的导电、导热性能,结合线圈结构及第一、第二末端部的设计,在应用时可以使磁感应强度得到最大利用,同时,其损耗低,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感应强度大且性能稳定的扁平线圈
本技术涉及扁平线圈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磁感应强度大且性能稳定的扁平线圈。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变压器的线圈一般采用铜线绕制,目前比较趋向于采用扁平导线卷绕制,因为,扁平导线相比圆柱状金属导线而言,其具有诸多优势,例如:1、扁平导线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提供较佳的电流运送量;2、圆柱状金属导线卷绕堆叠成线圈组时,会产生多余的空隙,导致整个线圈的体积较大,局限了线圈体积的进一步小型化,但是,扁平导线在卷绕堆叠成线圈组时,其相邻匝紧密接触,不会产生空隙,有利于减少线圈的整体体积。但是,现有的扁平线圈,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导电性能、导热性能欠佳等不足,影响了磁感应强度,同时,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本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扁平线圈,其有效解决了前述种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感应强度大且性能稳定的扁平线圈,其提高了扁平线的导电、导热性能,结合线圈结构及第一、第二末端部的设计,在应用时可以使磁感应强度得到最大利用,同时,其损耗低,性能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磁感应强度大且性能稳定的扁平线圈,包括有由同一扁平线卷绕而成的圆形绕组部,所述扁平线具有铜芯体和自内而外依次覆设的镍磷合金层、镀锡层、绝缘漆层、耐高温阻燃纤维层及自粘着层;所述圆形绕组部包括有上下叠设的上层线圈组、下层线圈组,所述上层线圈组自第一末端部从外往内顺时针方向卷绕有若干匝线圈,所述下层线圈组自上层线圈组的卷绕末端从内往外顺时针方向卷绕有若干匝线圈;所述下层线圈组的卷绕末端连接有第二末端部;所述第一末端部、第二末端部均自圆形绕组部的右侧伸出,所述第一末端部、第二末端部彼此平行布置;所述圆形绕组部整体浸渍形成连续漆膜,所述连续漆膜进一步将圆形绕组部粘结成一个整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扁平线的截面呈长方形结构,其厚度值为3.5±0.50毫米,其宽度值为0.5±0.10毫米;所述圆形绕组部的内径为10.0±1.00毫米,所述圆形绕组部的外径为22.0±1.00毫米;所述上层线圈组的卷绕始端与相应圆心连线、下层线圈组的卷绕末端与相应圆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5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镍磷合金层的厚度为9-12μm,所述镀锡层厚度为4-6μm。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形绕组部的内环壁面粘设有无碱玻璃纤维层,所述无碱玻璃纤维层的内环壁面粘设有防静电聚酯纤维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扁平线的结构设计,有效提高了扁平线的导电、导热性能,同时,结合线圈结构及第一、第二末端部的设计,在应用时可以使磁感应强度得到最大利用,以及,本技术之扁平线圈具有损耗低,性能稳定等优势。其次是,在圆形绕组部的内环壁面进一步粘设的无碱玻璃纤维层、防静电聚酯纤维层,其绝缘性更强,整个扁平线圈的机械强度也更好,能够提高变压器的运行质量及供电安全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主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圆形绕组部11、上层线圈组12、下层线圈组20、第一末端部30、第二末端部40、无碱玻璃纤维层50、防静电聚酯纤维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两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扁平线圈,包括有由同一扁平线卷绕而成的圆形绕组部10,所述扁平线具有铜芯体和自内而外依次覆设的镍磷合金层、镀锡层、绝缘漆层、耐高温阻燃纤维层及自粘着层.其中,镀锡层轻薄、均匀,具有良好的可焊性、耐腐蚀性和导电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铜芯体上直接镀锡的话,铜原子与锡原子会形成新的合金层,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铜线的导电、导热性,同时,所耗费的锡料也较多,导致材料成本增加;此处,巧妙利用镍磷合金层首先镀覆于铜芯体,再在镍磷合金层外形成镀锡层,有效阻止铜原子与锡原子之间的扩散,相比传统技术而言,提高了扁平线的导电、导热性。优选设计,所述镍磷合金层的厚度为9-12μm,所述镀锡层厚度为4-6μm;这样,本实施例所述之扁平线圈在耐腐蚀性、耐高温性能、可塑性、力学性能、韧性、电气性能,可焊性、抗氧化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及使用寿命。所述圆形绕组部10包括有上下叠设的上层线圈组11、下层线圈组12,所述上层线圈组11自第一末端部20从外往内顺时针方向卷绕有若干匝线圈,所述下层线圈组12自上层线圈组11的卷绕末端从内往外顺时针方向卷绕有若干匝线圈;所述下层线圈组12的卷绕末端连接有第二末端部30;所述第一末端部20、第二末端部30均自圆形绕组部10的右侧伸出,所述第一末端部20、第二末端部30彼此平行布置;所述圆形绕组部10整体浸渍形成连续漆膜,所述连续漆膜进一步将圆形绕组部10粘结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地,所述圆形绕组部10的内环壁面粘设有无碱玻璃纤维层40,所述无碱玻璃纤维层40的内环壁面粘设有防静电聚酯纤维层50,使得产品的绝缘性更强,整个扁平线圈的机械强度也更好,能够提高变压器的运行质量及供电安全性。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线圈组11、下层线圈组12形成较大的横截面,同时,第一末端部20、第二末端部30均自圆形绕组部10的右侧伸出,便于扁平线圈水平装设定位,在应用时可以使磁感应强度得到最大利用。本实施例中,所述扁平线的截面呈长方形结构,其厚度值为3.5±0.50毫米,其宽度值为0.5±0.10毫米;所述圆形绕组部10的内径为10.0±1.00毫米,所述圆形绕组部10的外径为22.0±1.00毫米;所述上层线圈组11的卷绕始端与相应圆心连线、下层线圈组12的卷绕末端与相应圆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5度,所述夹角是设计及制程上一个需要管控的参数,所述扁平线圈的前述各参数亦对其性能产生影响,前述参数是本文中申请人通过研究、分析、模拟、测试等过程,设计出一组优选参数。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扁平线的结构设计,有效提高了扁平线的导电、导热性能,同时,结合线圈结构及第一、第二末端部的设计,在应用时可以使磁感应强度得到最大利用,以及,本技术之扁平线圈具有损耗低,性能稳定等优势。其次是,在圆形绕组部的内环壁面进一步粘设的无碱玻璃纤维层、防静电聚酯纤维层,其绝缘性更强,整个扁平线圈的机械强度也更好,能够提高变压器的运行质量及供电安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磁感应强度大且性能稳定的扁平线圈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感应强度大且性能稳定的扁平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同一扁平线卷绕而成的圆形绕组部,所述扁平线具有铜芯体和自内而外依次覆设的镍磷合金层、镀锡层、绝缘漆层、耐高温阻燃纤维层及自粘着层;所述圆形绕组部包括有上下叠设的上层线圈组、下层线圈组,所述上层线圈组自第一末端部从外往内顺时针方向卷绕有若干匝线圈,所述下层线圈组自上层线圈组的卷绕末端从内往外顺时针方向卷绕有若干匝线圈;所述下层线圈组的卷绕末端连接有第二末端部;所述第一末端部、第二末端部均自圆形绕组部的右侧伸出,所述第一末端部、第二末端部彼此平行布置;所述圆形绕组部整体浸渍形成连续漆膜,所述连续漆膜进一步将圆形绕组部粘结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感应强度大且性能稳定的扁平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同一扁平线卷绕而成的圆形绕组部,所述扁平线具有铜芯体和自内而外依次覆设的镍磷合金层、镀锡层、绝缘漆层、耐高温阻燃纤维层及自粘着层;所述圆形绕组部包括有上下叠设的上层线圈组、下层线圈组,所述上层线圈组自第一末端部从外往内顺时针方向卷绕有若干匝线圈,所述下层线圈组自上层线圈组的卷绕末端从内往外顺时针方向卷绕有若干匝线圈;所述下层线圈组的卷绕末端连接有第二末端部;所述第一末端部、第二末端部均自圆形绕组部的右侧伸出,所述第一末端部、第二末端部彼此平行布置;所述圆形绕组部整体浸渍形成连续漆膜,所述连续漆膜进一步将圆形绕组部粘结成一个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感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皓
申请(专利权)人:佰力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