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冷式燃料棒及燃料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141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冷式燃料棒及燃料组件,三冷式燃料棒包括棒体,所述棒体包括内层包壳、依次套设在所述内层包壳外的中层包壳和外层包壳、设置在所述内层包壳内部的第一芯块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层包壳和外层包壳之间的第二芯块;所述中层包壳和所述内层包壳之间的环形间隔形成供冷却剂通过的内部冷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实心芯块,多层包壳的设置及其内芯块的设置,在相同堆芯铀装量的前提下,可使芯块径向厚度大幅减小,从而显著减小自屏效应,进而减小可裂变材料残留量;芯块径向厚度大幅减小,芯块的径向热膨胀量也会随之减小,从而减小反应堆特定事故工况下的PCMI载荷,进而减小燃料棒发生PCMI失效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冷式燃料棒及燃料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核燃料棒,尤其涉及一种三冷式燃料棒及使用该核燃料棒的燃料组件。
技术介绍
压水堆核电站的堆芯由多个燃料组件组成,现有的燃料组件中,燃料棒的芯块多为实心设计。对于实心芯块,热中子进入燃料棒后,首先被芯块外层的裂变材料所吸收,造成芯块内部的热中子通量密度比外层的要低,导致芯块内层的裂变材料不能充分有效地吸收热中子。也就是说,外层裂变材料对里层裂变材料起了屏蔽作用,即为自屏效应,该自屏效应会导致芯块在径向越往内部,残留的可裂变材料越多,容易造成裂变资源的浪费,降低反应堆堆芯的经济性。如果核反应堆发生类似RIA(反应性引入事故)等事故时,实心芯块因为具有较大的径向厚度,会产生较大的芯块径向热膨胀量,从而使燃料棒更容易发生PCMI(芯块与包壳机械相互作用)失效。另外,较大的芯块半径会导致芯块中心温度过高,容易发生芯块熔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减小芯块径向厚度,提高反应堆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三冷式燃料棒及使用该核燃料棒的燃料组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冷式燃料棒,包括棒体,所述棒体包括内层包壳、依次套设在所述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三冷式燃料棒及燃料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冷式燃料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棒体,所述棒体包括内层包壳、依次套设在所述内层包壳外的中层包壳和外层包壳、设置在所述内层包壳内部的第一芯块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层包壳和外层包壳之间的第二芯块;所述中层包壳和所述内层包壳之间的环形间隔形成供冷却剂通过的内部冷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冷式燃料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棒体,所述棒体包括内层包壳、依次套设在所述内层包壳外的中层包壳和外层包壳、设置在所述内层包壳内部的第一芯块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层包壳和外层包壳之间的第二芯块;所述中层包壳和所述内层包壳之间的环形间隔形成供冷却剂通过的内部冷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冷式燃料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块为柱体芯块;所述第二芯块为环形芯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冷式燃料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层包壳的外壁面和/或所述中层包壳内壁面上的数个肋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冷式燃料棒,其特征在于,数个所述肋条相平行间隔,并沿所述内层包壳和/或中层包壳的轴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冷式燃料棒,其特征在于,数个所述肋条螺旋绕覆在所述内层包壳的外壁面和/或所述中层包壳的内壁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志威刘彤任啟森李雷严岩李云张显生武海龙肖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