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曦雨专利>正文

耐压壳组件及控制棒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818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9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压壳组件及控制棒驱动机构,所述耐压壳组件包括行程套管及密封壳,所述行程套管的下端与密封壳螺纹连接,所述密封壳的下端还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用于实现密封壳下端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上驱动机构管座螺纹连接;所述控制棒驱动机构包括所述耐压壳组件。本耐压壳组件中,通过在密封壳的下端设置螺纹,以上螺纹用于实现密封壳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上驱动机构管座螺纹连接,区别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密封壳与驱动机柜管座一体化的设计,可有效降低密封壳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采用如上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可有效降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水堆核电站的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压壳组件及控制棒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是反应堆控制和保护系统的伺服机构,它是反应堆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的执行机构,具有按照指令带动控制棒组件在堆芯内上、下运动,保持控制棒组件在指定高度或断电落棒,以完成调节反应堆反应性或事故安全停堆的功能;控制棒驱动机构通过对控制棒的提升、下插、保持及快速落棒完成反应堆的启动、调节功率、维持功率、停堆和事故状态下的安全停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反应堆的安全与运行。以往压水堆核电站所采用的磁力提升式控制棒驱动机构,虽然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提升力大等优点,但也存在泄漏概率较高、寿命还不够长等缺点。随着技术进步,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 CN101178946B的专利技术专利“步进式磁力提升型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已经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泄漏概率,但还存在着一体化结构的密封壳加工特别困难、制造周期长、检验复杂、容易出不符合项等问题,对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批量化生产形成了制约。为合理平衡反应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设备制造的可行性之间的关系,降低设备制造难度,确保设备制造顺利实施,须对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结构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出的为合理平衡反应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设备制造的可行性之间的关系,降低设备制造难度,确保设备制造顺利实施,须对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结构进行优化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压壳组件及控制棒驱动机构。本技术提供的耐压壳组件及控制棒驱动机构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耐压壳组件,包括行程套管及密封壳,所述行程套管的下端与密封壳螺纹连接,所述密封壳的下端还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用于实现密封壳下端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上驱动机构管座螺纹连接。本耐压壳组件中,通过在密封壳的下端设置螺纹,以上螺纹用于实现密封壳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上驱动机构管座螺纹连接,区别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密封壳与驱动机柜管座一体化的设计,可有效降低密封壳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进一步的,在密封壳的下端与驱动机构管座之间设置一道呈环形的Ω焊缝,可通过所述Ω焊缝实现密封壳与驱动机构管座连接部位的防松和密封。作为以上耐压壳组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作为一种便于加工、利于密封壳与驱动机构管座对中性且承载能力强的螺纹实现方案,实现所述螺纹连接的螺纹均为梯形螺纹。为利于密封壳与行程套管连接点处密封性能的稳定性,所述密封壳的上端与行程套管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Ω焊缝,所述Ω焊缝用于实现密封壳与行程套管连接点处的密封。为实现耐压壳组件上端无泄漏的技术效果,所述行程套管为呈盲管状的整体式结构。即本方案中,行程套管的开口端为下端,行程套管的开口端与密封壳的上端相连。同时,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个耐压壳组件方案,还包括磁力线圈、钩爪组件、驱动杆组件及磁通环,所述磁力线圈套设于密封壳的外侧,所述钩爪组件悬挂于密封壳内,所述驱动杆组件穿设于耐压壳组件内,所述磁通环套设于密封壳的外侧。本控制棒驱动机构采用如上所述的耐压壳组件,可有效降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作为以上控制棒驱动机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便于探测和示出驱动杆组件的实际位置,还包括套设于行程套管上的棒位指示器。为减小驱动杆组件与驱动机构管座之间的水隙,还包括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套设于驱动杆组件上,且隔热套的位置位于驱动杆组件靠近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的一端上。即隔热套处于密封壳的下端。作为一种便于磁通环装配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壳的外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磁通环由两个导磁半环拼接而成,组成一个完整磁通环的两个导磁半环通过捆扎钢带约束于所述凹槽内。为提升钩爪组件的整体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所述钩爪组件上的钩爪齿不止一个。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压壳组件及一种采用所述耐压壳组件的控制棒驱动机构,本耐压壳组件中,通过在密封壳的下端设置螺纹,以上螺纹用于实现密封壳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上驱动机构管座螺纹连接,区别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密封壳与驱动机柜管座一体化的设计,可有效降低密封壳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本控制棒驱动机构采用如上所述的耐压壳组件,可有效降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行程套管与密封壳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反映钩爪组件中钩爪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钩爪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编号依次为:1、行程套管,2、棒位指示器,3、密封壳,4、磁力线圈,5、钩爪组件,6、隔热套,7、驱动杆组件,8、凹槽,9、磁通环,10、梯形螺纹,11、Ω焊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耐压壳组件,包括行程套管1及密封壳3,所述行程套管1的下端与密封壳3螺纹连接,所述密封壳3的下端还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用于实现密封壳3下端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上驱动机构管座螺纹连接。本耐压壳组件中,通过在密封壳3的下端设置螺纹,以上螺纹用于实现密封壳3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上驱动机构管座螺纹连接,区别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密封壳3与驱动机柜管座一体化的设计,可有效降低密封壳3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进一步的,在密封壳3的下端与驱动机构管座之间设置一道呈环形的Ω焊缝11,可通过所述Ω焊缝11实现密封壳3与驱动机构管座连接点的防松和密封。同时,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个耐压壳组件方案,还包括磁力线圈4、钩爪组件5、驱动杆组件7及磁通环9,所述磁力线圈4套设于密封壳3的外侧,所述钩爪组件5悬挂于密封壳3内,所述驱动杆组件7穿设于耐压壳组件内,所述磁通环9套设于密封壳3的外侧。本控制棒驱动机构采用如上所述的耐压壳组件,可有效降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实施例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作为一种便于加工、利于密封壳3与驱动机构管座对中性且承载能力强的螺纹实现方案,实现所述螺纹连接的螺纹均为梯形螺纹10。为利于密封壳3与行程套管1连接点处密封性能的稳定性,所述密封壳3的上端与行程套管1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Ω焊缝11,所述Ω焊缝11用于实现密封壳3与行程套管1连接点处的密封。为实现耐压壳组件上端无泄漏的技术效果,所述行程套管1为呈盲管状的整体式结构。即本方案中,行程套管1的开口端为下端,行程套管1的开口端与密封壳3的上端相连。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便于探测和示出驱动杆组件7的实际位置,还包括套设于行程套管1上的棒位指示器2。为减小驱动杆组件7与驱动机构管座之间的水隙,还包括隔热套6,所述隔热套6套设于驱动杆组件7上,且隔热套6的位置位于驱动杆组件7靠近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的一端上。即隔热套6处于密封壳3的下端。本实施例中,隔热套6的下部还连接有导向罩,所述导向罩用于在安装驱动杆组件7时,引导驱动杆组件7进入控制棒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耐压壳组件,包括行程套管(1)及密封壳(3),所述行程套管(1)的下端与密封壳(3)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3)的下端还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用于实现密封壳(3)下端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上驱动机构管座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耐压壳组件,包括行程套管(1)及密封壳(3),所述行程套管(1)的下端与密封壳(3)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3)的下端还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用于实现密封壳(3)下端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上驱动机构管座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实现所述螺纹连接的螺纹均为梯形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3)的上端与行程套管(1)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Ω焊缝(11),所述Ω焊缝(11)用于实现密封壳(3)与行程套管(1)连接点处的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套管(1)为呈盲管状的整体式结构。5.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耐压壳组件,还包括磁力线圈(4)、钩爪组件(5)、驱动杆组件(7)及磁通环(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曦雨
申请(专利权)人:黄曦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