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子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8484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翼子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翼子板通过翼子板支架而固定至汽车的前车身立柱,并且翼子板支架与前车身立柱之间为可调连接。

Fender mounting structure and mount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ender mounting structure and mount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wing mounting structur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the wing board is fixed to the front body column of the automobile through the wing carrier and the adjust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wing bracket and the front body upright p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翼子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的翼子板和车门均安装在汽车的前车身立柱上。在传统车型上,翼子板通过翼子板支架固定到前车身立柱上,翼子板上再自带一个支架与翼子板支架连接;车门通过铰链也安装在前车身立柱上。由于翼子板支架采用点焊固定于前车身立柱,所以一经安装,翼子板支架是不能调整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与翼子板与车门的匹配要求,只能对翼子板的位置进行调整。这些操作通常在焊装工艺中进行,在总装工艺中没有调整翼子板的操作空间。按照这种工艺,到了总装不会再通过调整铰链螺栓来调整车门,因为这样不仅耽误工时,而且还会伤及车门铰链螺栓的油漆,令顾客产生车子被维修过的怀疑。通常,车门的位置在焊装就已经调整好了,而且铰链螺栓也打紧了,到总装时只需要拔掉铰链上的插销,把车门和车身分离。这种安装方法并不适用于需要在总装时安装或需要在总装时调整翼子板的情况。例如,某些电动汽车的充电口总成设置在翼子板区域,需要在总装时装好充电口总成之后再安装翼子板。在这种情况下,在装完充电口总成之后,在翼子板区域没有供操作人员装紧翼子板自带支架及翼子板支架的操作空间,并不能使用传统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完成翼子板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使得能够在总装中安装或调整翼子板。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翼子板安装结构包括翼子板支架,所述翼子板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翼子板的后部并且所述翼子板支架的第二端连接至汽车的前车身立柱,所述翼子板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前车身立柱之间为可调连接。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中,所述可调连接配置成适于所述翼子板沿车身的横向的位置调整。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中,所述连接部为横置的长圆孔。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一端弯折并且与所述翼子板的后部的相应表面处贴合。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中,所述翼子板支架以能够沿竖向调整位置的方式固定至所述翼子板。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翼子板安装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涂装之前于汽车的前车身立柱处提供前车门铰链及待固定翼子板支架的连接部;步骤B:在总装中从所述前车身立柱拆除前车门;步骤C:将带有所述翼子板支架的翼子板装附于所述前车身立柱;步骤D:以所述前车门铰链为基准,调整所述翼子板的位置;以及步骤E:将所述翼子板支架紧固至所述连接部。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方法中,所述翼子板支架上形成有横置的长圆孔,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翼子板支架通过所述长圆孔而装附至所述连接部。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方法中,所述翼子板支架以能够沿竖向调整位置的方式预装至所述翼子板。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方法中,所述翼子板用塑料制成,并且所述翼子板支架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方法中,所述连接部为在冲压时形成在所述前车身立柱上的通孔,或者,所述连接部为在焊装时焊接在所述前车身立柱上的螺柱。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方法中,在所述步骤C中进行所述装附时,使所述翼子板上的相应部位对齐位于翼子板区域处的相应的汽车部件。可选地,在如前所述的方法中,所述翼子板上的相应部位为充电口开口,所述位于翼子板区域处的相应的汽车部件为动力电池的充电口总成。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将更加显然。应当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汽车上翼子板和车门的匹配,其中在翼子板区域设置有充电口总成;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翼子板在前车身立柱上的安装,其中采用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翼子板安装结构中的一个翼子板支架;以及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翼子板安装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技术特征。本说明书中的方位词“上”、“下”、“前”、“后”等对应于相对汽车的车身而言的“上”、“下”、“前”、“后”等方位。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汽车的翼子板1和车门2的匹配。依据图示,在车身的翼子板区域设置有充电口总成3,在翼子板1上相应地形成有充电口开口4。在具有图示设置的汽车中,翼子板与车门相互安装匹配后,翼子板1与车门2之间的位置需要符合整车的装配要求;同时,充电口开口4与充电口总成3的充电口相对齐,以便于可以插入充电枪对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虽然本说明书中结合在车身的翼子板区域处设置有充电口总成以及在翼子板上形成有充电口开口的图示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同样适用于在车身的翼子板区域处或翼子板上形成有其它匹配特征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由于需要先安装充电口等匹配特征(在总装进行),所以需要将翼子板的安装或调整也需要放到总装车间进行。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翼子板在前车身立柱上的安装,其中采用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应当了解,本说明书中仅示例地描述了翼子板在前车身立柱处的安装点。为了翼子板在车身上的安装稳定、可靠,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同时在翼子板的前部、上部和下部也设置另外的安装点。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包括三个翼子板支架10、20、30。这些翼子板支架的第一端分别接合在翼子板的后部处,并且翼子板支架的第二端连接至汽车的前车身立柱,翼子板通过翼子板支架安装至汽车的前车身立柱。图中的三个翼子板支架10、20、30在翼子板的后部处沿竖向分布,分别位于其上部、中部和下部。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翼子板支架的数量、沿翼子板的后部处及前车身立柱布置的具体位置等,以实现更稳定可靠的固定效果。根据另一个可选的示例,在翼子板的后部边缘上可以仅设置两个翼子板支架,例如分别设置在后部边缘的上部和下部。结合图2及前面的描述可以了解,翼子板支架10、20、30可以将翼子板1固定连接至前车身立柱5。如图中所示,每个翼子板支架均具有适于固定至翼子板的第一端11、21、31和适于固定至前车身立柱的第二端12、22、32。可以了解,这些第一端和第二端处的固定均可以通过孔与销、螺柱、铆钉等配合,实现销接、螺接、钉接等。通过将孔设置成沿不同方向的长圆形,能够实现相应的连接处在相应方向上的可调整功能。这更清楚地显示在图3中。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翼子板安装结构中的一个翼子板支架10。可以了解,翼子板支架20和30也可以相似的方式设置。从图中可以看出,翼子板支架10的第二端12具有适于连接至汽车的前车身立柱5的连接部13。在图示示例中,该连接部13为横置的长圆孔。通过改变销(或柱、栓、钉等)6在长圆孔内的相对位置,可以实现翼子板支架与前车身立柱之间的横向可调连接。销(或柱、栓、钉)6可以在焊装时形成在前车身立柱上。可以了解,也可以通过将连接部13设置成竖向的长圆孔来实现翼子板沿车身的纵向的位置调整。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长圆孔形成在前车身立柱5上。这些长圆孔的形成可以在冲压车间中完成。翼子板支架10的第一端11固定至翼子板。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教示,在可选的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翼子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安装结构包括翼子板支架,所述翼子板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翼子板的后部并且所述翼子板支架的第二端连接至汽车的前车身立柱,所述翼子板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前车身立柱之间为可调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安装结构包括翼子板支架,所述翼子板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翼子板的后部并且所述翼子板支架的第二端连接至汽车的前车身立柱,所述翼子板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前车身立柱之间为可调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可调连接配置成适于所述翼子板沿车身的横向的位置调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为横置的长圆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端弯折并且与所述翼子板的后部的相应表面处贴合。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翼子板支架以能够沿竖向调整位置的方式固定至所述翼子板。6.一种翼子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涂装之前于汽车的前车身立柱处提供前车门铰链及待固定翼子板支架的连接部;步骤B:在总装中从所述前车身立柱拆除前车门;步骤C:将带有所述翼子板支架的翼子板装附于所述前车身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乐程铭杨传义申学开李硕靖海涛郑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