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尾气回收及再循环的便携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7803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6:01
本申请属于六氟化硫试验尾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试验尾气回收及再循环的便携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便携式装置为管道结构,通过控制管道结构中多个电磁阀的开关或闭合从而控制试验尾气在所述管道结构中的流向,实现所述实验尾气的回收或再循环,结构简单,易于携带,实现了选择性的将试验后的六氟化硫尾气进行回收或重新返回至电气设备中循环再利用,绿色环保。

Portable device for testing tail gas recovery and recycling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tail gas recovery of the six sulfur hexafluoride test, in particular to a portable device for testing tail gas recovery and recycling. The portable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ipeline structure, through the switch or closed control multiple solenoid valve in the pipeline structure to control the test in the exhaust pipe structure in the flow, realize the experiment of tail gas recovery or recycl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to carry, the recycling and reuse of selective six fluoride after the test of sulfur gas recovery or return to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验尾气回收及再循环的便携式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六氟化硫试验尾气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试验尾气回收及再循环的便携式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工业中,六氟化硫气体因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和灭弧性能在各种中、高压电气设备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根据《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和《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要求,每年需对电气设备中的六氟化硫气体进行湿度、纯度、分解产物等多项试验。然而,由于试验频次多,试验后的六氟化硫尾气排放量大。六氟化硫也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在大气中可以稳定存在3200年,其温室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23900倍,少量的六氟化硫气体也会造成非常大的温室效应。在设备运行中的六氟化硫气体可能因放电、过热等故障产生多种有毒或剧毒的气体,试验尾气的直接排放将使试验人员暴露于这些有毒气体中,危害试验人员的安全健康。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根据《大气防治法》的规定:排放有害气体必须进行申请和防止污染事故的措施。因此,对经过试验检测后的六氟化硫气体必须及时进行回收,或直接返回到设备循环利用。通过对国内外几十家仪器厂家的六氟化硫试验尾气回收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国内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差,六氟化硫试验后尾气基本上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措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环境及试验人员的安全影响较大。检修作业中使用的气体检测仪器均仅配有排气体连接管道,而没有与之配套的尾气收集设备,试验后的六氟化硫尾气均通过排气体连接管道直接排放于大气。因此,如何减少使用和排放六氟化硫气体是目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六氟化硫气体回收装置仅能实现六氟化硫试验尾气的回收,当需要重复使用检测合格的试验尾气时,需要人工抽取回收的试验尾气并将其注入电气设备中,操作复杂繁琐,无法实现在回收试验尾气的同时重复循环使用合格的试验尾气。而且,目前使用的六氟化硫气体回收装置体积庞大且笨重,不便于现场操作,无法实现对试验后的六氟化硫气体试验尾气进行实时回收。因此,研发一种试验尾气回收及再循环的便携式装置并应用于电力设备领域中六氟化硫试验尾气的回收和循环使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验尾气回收及再循环的便携式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携带,实现了选择性的将试验后的六氟化硫尾气进行回收或重新返回至电气设备中循环再利用,绿色环保。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验尾气回收及再循环的便携式装置,所述便携式装置为管道结构,包括:第一进气管道、第一出气管道、第二进气管道、气体返回管道和气体回收管道;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道和所述气体返回管道,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电气设备;所述气体回收管道的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所述气体返回管道和所述第二进气管道,所述气体回收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气体回收元件;所述第一出气管道的出气口用于连接气体试验仪的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管道的进气口用于连接气体试验仪的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第一出气管道、第二进气管道、气体返回管道和气体回收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用于控制试验尾气在所述管道结构中的流向,实现所述实验尾气的回收或再循环。优选的,所述电磁阀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上,其一端连接所述电气设备的手动球阀;所述第五电磁阀设置于所述气体返回管道。优选的,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包括:气体缓冲罐、真空传感器、真空泵、增压泵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气体缓冲罐、真空传感器、第四电磁阀、真空泵、增压泵和第一单向阀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管道上;所述第三电磁阀靠近所述第二进气管道的进气口。优选的,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包括:过滤器和气体流量阀;所述过滤器、第二电磁阀和气体流量阀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气管道上。优选的,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包括: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所述第六电磁阀、第二单向阀、第七电磁阀和第三单向阀依次设置于所述气体回收管道上;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气体回收元件。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为双向管道。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气管道、第二进气管道、气体返回管道和气体回收管道均为单向管道。优选的,所述试验尾气为六氟化硫。优选的,所述气体回收元件为回收气体缓冲罐。优选的,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和全触摸式操作面板;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全触摸式操作面板、电磁阀、真空泵、增压泵和真空传感器。优选的,所述便携式装置还包括:金属外壳;所述全触摸式操作面板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的表面;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第一出气管道、第二进气管道、气体返回管道和气体回收管道均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之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试验尾气回收及再循环的便携式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装置连接气体试验仪并控制电磁阀的开关,可选择性的将试验后的六氟化硫尾气进行回收或者重新返回至电气设备中循环再利用,实现了六氟化硫试验尾气的零排放,避免直接排放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危害;(2)本专利技术PLC控制器连接所述全触摸式操作面板、电磁阀、真空泵、增压泵和真空传感器,从而实现六氟化硫电气设备的自动气体测试、回收和循环再用,具有气体采集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3)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全触摸屏人机操作界面,可根据需要自由设计参数,具有先进性及操作的便利性;(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液晶显示屏、自动控制装置、阀门、增压泵、真空泵、气体缓冲罐的一体化设计,结构轻巧,便于携带;(5)本专利技术装置内置3.5L的气体缓冲罐,为后续选择性地利用PLC控制器即可控制电磁阀开启或关闭实现对气体自动回收或打回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操作提供可能性;(6)本专利技术装置内设有过滤器,主要用于过滤六氟化硫气体中小于1μm滤径粉尘微粒,防止堵塞气体检测仪的管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试验尾气回收及再循环的便携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六氟化硫试验尾气回收及再循环的便携式装置,该便携式装置为管道结构,包括:第一进气管道1、第一出气管道2、第二进气管道3、气体返回管道4和气体回收管道5;其中,第一进气管道1的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第一出气管道2和气体返回管道4,第一进气管道1的另一端连接电气设备;气体回收管道4的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气体返回管道4和第二进气管道3,其另一端连接气体回收元件;第一出气管道2的出气口20连接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试验尾气回收及再循环的便携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验尾气回收及再循环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装置为管道结构,包括:第一进气管道、第一出气管道、第二进气管道、气体返回管道和气体回收管道;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道和所述气体返回管道,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电气设备;所述气体回收管道的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所述气体返回管道和所述第二进气管道,所述气体回收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气体回收元件;所述第一出气管道的出气口用于连接气体试验仪的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管道的进气口用于连接气体试验仪的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第一出气管道、第二进气管道、气体返回管道和气体回收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用于控制试验尾气在所述管道结构中的流向,实现所述实验尾气的回收或再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验尾气回收及再循环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装置为管道结构,包括:第一进气管道、第一出气管道、第二进气管道、气体返回管道和气体回收管道;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道和所述气体返回管道,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电气设备;所述气体回收管道的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所述气体返回管道和所述第二进气管道,所述气体回收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气体回收元件;所述第一出气管道的出气口用于连接气体试验仪的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管道的进气口用于连接气体试验仪的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第一出气管道、第二进气管道、气体返回管道和气体回收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用于控制试验尾气在所述管道结构中的流向,实现所述实验尾气的回收或再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上,其一端连接所述电气设备的手动球阀;所述第五电磁阀设置于所述气体返回管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缓冲罐、真空传感器、真空泵、增压泵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气体缓冲罐、真空传感器、第四电磁阀、真空泵、增压泵和第一单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嘉文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