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凯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离心的单驱动恒速行驶的机器人行走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7370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行走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离心的单驱动恒速行驶的机器人行走平台,它包括承载板、行走机构、传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第三刹片的作用是当机器人进行转向时,通过第三刹片对第六传动轴的摩擦作用使得第六传动轴转速变慢,通过第三差速器使得第八传动轴转速变快,进而使得第二差速器两侧的第十传动轴的转速变快,让转向更加顺利。第二差速器的作用是根据第二差速器两侧的第十传动轴和第十三传动轴所受阻力的大小改变第二差速器两侧的第十传动轴和第十三传动轴的转速;第一差速器的作用是根据第一差速器两侧的第四传动轴和第十四传动轴所受阻力的大小改变第一差速器两侧的第四传动轴和第十四传动轴的转速。

A robot walking platform with single drive and constant speed running based on centrifugal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obot platform, in particular to a single driver based on centrifugal constant speed driving robot platform, which comprises a bearing plate, a walking mechanism,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designs third pads when the robot makes the steering, sixth drive shaft rotational speed by third pads the friction effect on the sixth drive shaft, the drive shaft eighth speed faster by third differential, which makes the tenth transmission shaft secon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fferential speed faster and more smoothly to make. Second differential mechanism is based on the second differential on both sides of the tenth transmission shaft and thirteenth transmission shaft by the resistance change in the magnitude of second differential on both sides of the tenth transmission shaft and thirteenth transmission shaft speed; the first differential function is based on the first differential on both sides of the fourth transmission shaft and fourteenth transmission shaft by the resistance change in the magnitude of the first differential on both sides the fourth transmission shaft and fourteenth drive shaft sp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离心的单驱动恒速行驶的机器人行走平台所属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行走平台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离心的单驱动恒速行驶的机器人行走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机器人行走平台多使用多个电机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这样无疑会加大机器人行走平台生产成本,同时多个电机的使用会增加机器人的故障率,如果机器人上其中一个电机损坏的话,会使机器人行走平台无法正常工作,这样会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就需要一种靠一个电机驱动机器人行走平台运动的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基于离心的单驱动恒速行驶的机器人行走平台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离心的单驱动恒速行驶的机器人行走平台,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离心的单驱动恒速行驶的机器人行走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承载板、行走机构、传动机构,其中传动机构位于行走机构的一端;承载板安装在行走机构的上端。上述承载板下侧的一端开有第一移动槽、第二移动槽和第三移动槽;且第一移动槽和第三移动槽分别位于承载板的两侧;第二移动槽位于第一移动槽和第三移动槽之间;第一移动槽的两侧开有对称的两个第一导槽;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离心的单驱动恒速行驶的机器人行走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离心的单驱动恒速行驶的机器人行走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承载板、行走机构、传动机构,其中传动机构位于行走机构的一端;承载板安装在行走机构的上端;上述承载板下侧的一端开有第一移动槽、第二移动槽和第三移动槽;且第一移动槽和第三移动槽分别位于承载板的两侧;第二移动槽位于第一移动槽和第三移动槽之间;第一移动槽的两侧开有对称的两个第一导槽;第二移动槽的两侧开有对称的两个第二导槽;第三移动槽的两侧开有对称的两个第三导槽;上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第四传动轴、第五传动轴、第五支撑、第七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第三差速器、第三传动轴、第六支撑、第七支撑、第八支撑、第十三传动轴、支撑杆、第一支撑、第二差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离心的单驱动恒速行驶的机器人行走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承载板、行走机构、传动机构,其中传动机构位于行走机构的一端;承载板安装在行走机构的上端;上述承载板下侧的一端开有第一移动槽、第二移动槽和第三移动槽;且第一移动槽和第三移动槽分别位于承载板的两侧;第二移动槽位于第一移动槽和第三移动槽之间;第一移动槽的两侧开有对称的两个第一导槽;第二移动槽的两侧开有对称的两个第二导槽;第三移动槽的两侧开有对称的两个第三导槽;上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第四传动轴、第五传动轴、第五支撑、第七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第三差速器、第三传动轴、第六支撑、第七支撑、第八支撑、第十三传动轴、支撑杆、第一支撑、第二差速器、第三差速器支撑、第十四传动轴、第一差速器支撑、第二差速器支撑、第八传动轴、第十四支撑、第十支撑、第十三支撑、第六传动轴、第十传动轴、第一差速器,其中第一差速器通过第一差速器支撑安装在承载板下侧中间位置,第四传动轴通过支撑杆安装在承载板下侧;第十四传动轴通过第十四支撑安装在承载板下侧;第四传动轴的一端和第十四传动轴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差速器的两个输出轴连接;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支撑安装在承载板下侧;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一差速器的输入轴连接,第十四传动轴通过第十四支撑安装在承载板下侧;第七传动轴通过第七支撑安装在承载板下侧;第七传动轴通过锥齿配合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第五传动轴通过第五支撑安装在承载板下侧;第五传动轴通过锥齿配合与第七传动轴连接;第六传动轴通过第六支撑安装在承载板下侧;第六传动轴的一端通过锥齿配合与第五传动轴连接;第六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三差速器输出轴连接;第八传动轴通过第八支撑安装在承载板下侧;第八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三差速器输出轴连接;第八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二差速器输入轴连接;第十传动轴通过第十支撑安装在承载板下侧;第十三传动轴通过第十三支撑安装在承载板下侧;第十传动轴的一端和第十三传动轴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差速器的两个输出轴连接;四个行走轮分别安装在第十传动轴、第十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和第十四传动轴的一端;上述传动机构包括恒速壳、支撑板、第十三传动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二传动轴、第一导块、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固定板、第六连接杆、导向圆环、第九传动轴、第七连接杆、第三刹片、第八连接杆、第九连接杆、第十连接杆、第一刹片、第二刹片、电机支撑、第十一传动轴、第一导杆、第十二传动轴、驱动电机、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块、恒速圆环、限位圆环、第二限位槽、导向环槽,其中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三差速器的输入轴连接;且第二传动轴与第八传动轴分别位于第三差速器的两侧,第二传动轴轴线与第八传动轴轴线共线;恒速壳通过电机支撑安装在承载板的下侧;驱动电机安装在恒速壳一端的内侧;恒速圆环一端的内圆面上开有导向环槽,另一端内圆面上开有一个第一限位槽;恒速圆环安装在恒速壳另一端的内侧;第十二传动轴一端的外圆面上均匀的开有六个第一限位槽;且与恒速圆环上的第一限位槽配合;第十二传动轴靠近第一限位槽一端的端面上安装有限位圆环;第十二传动轴的一端通过限位圆环与导向环槽的配合安装在恒速圆环的内侧;且第十二传动轴与驱动电机转轴连接;第一限位块位于恒速圆环和第十二传动轴上的第一限位槽中;第一限位块与恒速圆环上的第一限位槽之间安装有拉伸弹簧,且拉伸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限位块的下端面,拉伸弹簧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张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