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叶可调式变矩器调节的变速输入恒速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92619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0 19:24
一种导叶可调式变矩器调节的变速输入恒速输出装置,一级系杆、一级行星轮轴、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一级行星轮、一级内齿圈、一级中心轮,组成一级行星轮系;二级内齿圈、二级行星轮、一对二级行星轮轴承、二级行星轮轴、二级中心轮组成二级行星轮系,二级行星轮轴固定在箱体上,形成定比轮系;一级内齿圈与二级内齿圈连接为一体,靠轴承支撑在箱体上;输入轴与一级系杆连接,一端支撑在箱体上,另一端同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互为支撑;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与一级中心轮连接;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与二级中心轮连接,一端支撑在箱体上,另一端同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互为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可靠,寿命长,良好的减震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叶可调式变矩器调节的变速输入恒速输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变速输入恒速输出的一种机械设备,属于风力发电所属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存在风向及强度不稳定导致风轮上的转速和转矩不稳定的问题,变化的转速和转矩经过传动系统传递到发电机上,而发电机又要求输入转速恒定。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调节风机叶片,有变桨距和调节叶片角度等方法;二是改变运动的传动品质,将变速输入变为恒速输出,有行星齿轮调速和液力变矩器调速两种方法。目前行星齿轮调速存在以下问题:行星齿轮调速传动链较长,使整个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较低;行星齿轮调速在高转矩情况下,价格较为昂贵;行星齿轮调速因其运动存在产生较大离心力的行星轮,在大、中功率发电机组中,其应用受到限制,不被行业认可。本专利技术的采用液力变矩器调速,不仅避免了行星齿轮调速存在较大离心力的问题,而且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增加了风力发电调速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减小了传动系统的重量,而且避免了行星齿轮调速存在较大离心力的问题。在大功率系统的驱动方面有相当的优势,可调式液力变矩器在调速控制系统中也显现出优良的调速品质。此专利技术专利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此项技术的研制成功,将增强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的形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提出,目的是开发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机组调速设备,以解决现有调速设备存在的诸多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现实的:一种导叶可调式变矩器调节的变速输入恒速输出装置,包括输入轴、输入轴端盖、输入轴承1、一级系杆、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一级行星轮轴、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一级行星轮、一级内齿圈、内齿圈轴承1、输入轴承I1、箱体、内齿圈轴承I1、二级内齿圈、二级行星轮、一对二级行星轮轴承、二级行星轮轴、二级中心轮、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1、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I1、输出轴端盖、一级中心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系杆、一级行星轮轴、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一级行星轮、一级内齿圈、一级中心轮组成一级行星轮系,一级系杆与一级行星轮轴连接,一级行星轮靠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支撑在一级行星轮轴上,一级中心轮与一级行星轮外啮合,一级内齿圈与一级行星轮内啮合;二级内齿圈、二级行星轮、一对二级行星轮轴承、二级行星轮轴、二级中心轮组成二级行星轮系,二级行星轮轴固定在箱体上,形成定比轮系,二级行星轮靠一对二级行星轮轴承支撑在二级行星轮轴上,二级中心轮与二级行星轮外啮合,二级内齿圈与二级行星轮内啮合;一级内齿圈与二级内齿圈连接为一体,靠内齿圈轴承1、内齿圈轴承II支撑在箱体上;输入轴与一级系杆连接,一端靠输入轴承I支撑在箱体上,另一端靠输入轴承II同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互为支撑;输入轴端盖压紧输入轴承I并把紧在箱体上;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与一级中心轮连接;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与二级中心轮连接,一端靠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I支撑在箱体上,另一端靠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II同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互为支撑;输出轴端盖压紧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II并把紧在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采用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调速,液力变矩器工作轮之间无机械联系,没有机械磨损,使用可靠,寿命长,且具有良好的自动适应性、减震作用、良好的稳定的低速性能和穿透性能。【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共有附图1幅。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入轴,2、输入轴端盖,3、输入轴承I ,4、一级系杆,5、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6、一级行星轮轴,7、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8、一级行星轮,9、一级内齿圈,10、内齿圈轴承I,11、输入轴承II,12、箱体,13、内齿圈轴承II,14、二级内齿圈,15、二级行星轮,16、一对二级行星轮轴承,17、二级行星轮轴,18、二级中心轮,19、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I,20、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21、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11,22、输出轴端盖,23、一级中心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导叶可调式变矩器调节的变速输入恒速输出装置,包括输入轴1、输入轴端盖2、输入轴承I 3、一级系杆4、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5、一级行星轮轴6、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7、一级行星轮8、一级内齿圈9、内齿圈轴承I 10、输入轴承II 11、箱体12、内齿圈轴承II 13、二级内齿圈14、二级行星轮15、一对二级行星轮轴承16、二级行星轮轴17、二级中心轮18、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I 19、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20、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II 21、输出轴端盖22、一级中心轮2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系杆4、一级行星轮轴6、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7、一级行星轮8、一级内齿圈9、一级中心轮23组成一级行星轮系,一级系杆4与一级行星轮轴6连接,一级行星轮8靠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7支撑在一级行星轮轴6上,一级中心轮23与一级行星轮8外啮合,一级内齿圈9与一级行星轮8内啮合;二级内齿圈14、二级行星轮15、一对二级行星轮轴承16、二级行星轮轴17、二级中心轮18组成二级行星轮系,二级行星轮轴17固定在箱体12上,形成定比轮系,二级行星轮15靠一对二级行星轮轴承16支撑在二级行星轮轴17上,二级中心轮18与二级行星轮15外啮合,二级内齿圈14与二级行星轮15内啮合;一级内齿圈9与二级内齿圈14连接为一体,靠内齿圈轴承I 10、内齿圈轴承II 13支撑在箱体12上;输入轴I与一级系杆4连接,一端靠输入轴承I 3支撑在箱体12上,另一端靠输入轴承II 11同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5互为支撑;输入轴端盖2压紧输入轴承I 3并把紧在箱体12上;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5与一级中心轮23连接;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20与二级中心轮18连接,一端靠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I 19支撑在箱体12上,另一端靠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II 21同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5互为支撑;输出轴端盖22压紧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II 21并把紧在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2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叶可调式变矩器调节的变速输入恒速输出装置,包括输入轴(1)、输入轴端盖(2)、输入轴承Ⅰ(3)、一级系杆(4)、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5)、一级行星轮轴(6)、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7)、一级行星轮(8)、一级内齿圈(9)、内齿圈轴承Ⅰ(10)、输入轴承Ⅱ(11)、箱体(12)、内齿圈轴承Ⅱ(13)、二级内齿圈(14)、二级行星轮(15)、一对二级行星轮轴承(16)、二级行星轮轴(17)、二级中心轮(18)、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Ⅰ(19)、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20)、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Ⅱ(21)、输出轴端盖(22)、一级中心轮(2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系杆(4)、一级行星轮轴(6)、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7)、一级行星轮(8)、一级内齿圈(9)、一级中心轮(23)组成一级行星轮系,一级系杆(4)与一级行星轮轴(6)连接,一级行星轮(8)靠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7)支撑在一级行星轮轴(6)上,一级中心轮(23)与一级行星轮(8)外啮合,一级内齿圈(9)与一级行星轮(8)内啮合;二级内齿圈(14)、二级行星轮(15)、一对二级行星轮轴承(16)、二级行星轮轴(17)、二级中心轮(18)组成二级行星轮系,二级行星轮轴(17)固定在箱体(12)上,形成定比轮系,二级行星轮(15)靠一对二级行星轮轴承(16)支撑在二级行星轮轴(17)上,二级中心轮(18)与二级行星轮(15)外啮合,二级内齿圈(14)与二级行星轮(15)内啮合;一级内齿圈(9)与二级内齿圈(14)连接为一体,靠内齿圈轴承Ⅰ(10)、内齿圈轴承Ⅱ(13)支撑在箱体(12)上;输入轴(1)与一级系杆(4)连接,一端靠输入轴承Ⅰ(3)支撑在箱体(12)上,另一端靠输入轴承Ⅱ(11)同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5)互为支撑;输入轴端盖(2)压紧输入轴承Ⅰ(3)并把紧在箱体(12)上;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5)与一级中心轮(23)连接;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20)与二级中心轮(18)连接,一端靠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Ⅰ(19)支撑在箱体(12)上,另一端靠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Ⅱ(21)同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5)互为支撑;输出轴端盖(22)压紧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Ⅱ(21)并把紧在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2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叶可调式变矩器调节的变速输入恒速输出装置,包括输入轴(I)、输入轴端盖(2)、输入轴承I (3)、一级系杆(4)、与变矩器泵轮连接轴及输出轴(5)、一级行星轮轴(6)、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7)、一级行星轮(8)、一级内齿圈(9)、内齿圈轴承I (10)、输入轴承II (11)、箱体(12)、内齿圈轴承II (13)、二级内齿圈(14)、二级行星轮(15)、一对二级行星轮轴承(16)、二级行星轮轴(17)、二级中心轮(18)、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I (19)、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20)、与变矩器涡轮连接轴轴承II (21)、输出轴端盖(22)、一级中心轮(2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系杆(4)、一级行星轮轴(6)、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7)、一级行星轮(8)、一级内齿圈(9)、一级中心轮(23)组成一级行星轮系,一级系杆(4)与一级行星轮轴(6)连接,一级行星轮(8)靠一对一级行星轮轴承(7)支撑在一级行星轮轴(6)上,一级中心轮(23 )与一级行星轮(8 )外啮合,一级内齿圈(9 )与一级行星轮(8 )内啮合;二级内齿圈(14)、二级行星轮(15 )、一对二级行星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万珍王金路刘巍吴岳殷明娟姜丽娟赵佩凤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