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65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5:46
本申请涉及射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天线包括金属后壳、基板、FPC、金属弹脚和金属片,金属后壳的顶部、基板以及FPC层叠设置,基板设有馈电点和接地点,馈电点与FPC通过金属弹脚连接,接地点与顶部连接,使顶部与FPC耦合,形成第一天线单元与第二天线单元;金属片设置于基板远离FPC的一侧,与馈电点连接,形成第三天线单元。本申请通过金属弹脚的弹性力能够补偿制造和装配的误差,从而降低了基板与FPC之间的尺寸精度,且能够保证馈电点与FPC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及移动终端
本申请涉及射频
,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移动终端,如手机,其天线通常包括金属后壳、基板和FPC(柔性电路板),FPC连接于前壳,基板连接于金属后壳,且基板上设有馈电点与连接地,馈电点与FPC直接连接,连接地与金属后壳连接。这种结构,馈电点与前壳均为刚性件,而FPC连接于前壳,为了保证馈电点与FPC连接的可靠性,往往对FPC与基板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由于制造和装配误差的存在,这个尺寸往往很难保证,导致馈电点与FPC连接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金属后壳、基板、FPC、金属弹脚和金属片,所述金属后壳包括顶部、中部、底部以及连接筋,所述顶部与所述中部之间、所述底部与所述中部之间设有缝隙,且所述顶部通过所述连接筋与所述中部连接;所述顶部、所述基板以及所述FPC层叠设置,所述基板设有馈电点和接地点,所述馈电点与所述FPC通过所述金属弹脚连接,所述接地点与所述顶部连接,使所述顶部与所述FPC耦合,形成第一天线单元与第二天线单元;所述金属片设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FPC的一侧,与所述馈电点连接,形成第三天线单元。优选地,所述FPC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频段。优选地,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缝隙的延伸方向的尺寸为4~5mm。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缝隙的延伸方向上,所述FPC与所述顶部之间留有间隔。优选地,所述连接筋与所述顶部在所述缝隙的延伸方向上留有距离,所述距离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频段。优选地,所述顶部作为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主辐射体,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为GPS天线。优选地,所述FPC作为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主辐射体,所述第二天线单元为WIFI2.4G天线。优选地,所述金属片作为所述第三天线单元的主辐射体,所述第三天线单元为WIFI5G天线。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在FPC与基板之间增加金属弹脚,金属弹脚的一端与馈电点和FPC中的一者连接,在安装时,金属弹脚的另一端直接与另一者相抵靠,通过弹力的作用能够使馈电点与FPC电连接,即通过弹性力能够补偿制造和装配的误差,从而降低了基板与FPC之间的位置精度,且能够保证馈电点与FPC连接的可靠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一种具体实施例一个视角的爆炸视图;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一种具体实施例另一个视角的爆炸视图;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一种具体实施例金属后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一种具体实施例FPC和金属弹脚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一种具体实施例FPC和金属弹脚的正视图;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回波损耗图;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天线一种具体实施例的辐射效率图。附图标记:10-金属后壳;11-顶部;12-中部;13-连接筋;20-基板;30-FPC;31-延伸部;40-金属弹脚;50-金属片。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如手机,包括天线。如图1-5所示,天线包括金属后壳10、基板20、FPC30、金属弹脚40和金属片50。金属后壳10如图1-3所示,包括顶部11、中部12、底部以及连接筋13,顶部11包括与基板20相对的底板,和连接于底板的边缘的侧板,顶部11与中部12之间、底部与中部12之间设有缝隙,如图3所示,缝隙的宽度可选为1.5~2mm,且顶部11通过连接筋13与中部12连接,以使中部12作为系统地。顶部11、基板20以及FPC30层叠设置,沿层叠的方向(层叠的方向即为金属后壳10的厚度方向),基板顶部11、基板20与FPC30中相邻的两者之间通常留有间隔,且基板20在与顶部11相对的位置设有净空区,FPC30位于顶部11的一端,以给另一端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形成分集天线。具体地,基板20设有馈电点和接地点,馈电点沿基板20的厚度方向贯通基板20,即馈电点连通基板20的两面,且馈电点与FPC30通过金属弹脚40连接,可以FPC30直接设置于金属弹脚40的一端,在FPC30、基板20安装后,金属弹脚40的另一端抵靠于馈电点;或者金属弹脚40的一端连接于基板20的馈电点,在FPC30、基板20安装后,金属弹脚40的另一端抵靠于FPC30,通常,金属弹脚40的两端均设有平面结构,平面结构与FPC30或者基板20连接或者抵靠,以增加FPC30与馈电点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接地点与顶部11连接,使顶部11与FPC30耦合,形成第一天线单元与第二天线单元。金属片50设置于基板20远离FPC30的一侧,如图2所示,金属片50与馈电点连接,即金属片50连接于馈电点远离FPC30的一侧,形成第三天线单元。上述结构的天线,在FPC30与基板20之间增加金属弹脚40,金属弹脚40的一端与馈电点和FPC30中的一者连接,在安装时,金属弹脚40的另一端直接与另一者相抵靠,通过弹力的作用能够使馈电点与FPC30实现电连接,即通过弹性力能够补偿制造和装配的误差,从而降低了基板20与FPC30之间的位置精度,且能够保证馈电点与FPC30连接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增加金属片50,能够形成第三天线单元,因此,上述天线,通过调试不同部件之间的馈电耦合方式,能够形成多种天线单元,以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移动终端还包括前壳,前壳与金属后壳10扣合,形成容纳腔,基板20、FPC30以及金属片50容纳于容纳腔,FPC30通常位于前壳上。具体地,通过上述天线的调试,第一天线单元为GPS天线,其工作的频段为1550MHz~1620MHz附近,且顶部11作为第一天线单元的主辐射体。第二天线单元为WIFI2.4G天线,其工作的频段为2412MHz~2484MHz,且FPC30作为第二天线单元的主辐射体。第三天线单元为WIFI5G天线,其工作频段为5150MHz~5850MHz,且金属片50作为第三天线单元的主辐射体。进一步地,FPC30包括延伸部31,延伸部31自顶部11上FPC30所在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即延伸部31的延伸方向与缝隙的延伸方向相同,通过调节延伸部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能够调节第二天线单元的频段。延伸部31在缝隙的延伸方向的尺寸优选为4~5mm,延伸部31的宽度即在垂直于上述延伸方向上的尺寸,选为1.5~2mm,以保证天线的性能。通常,在垂直于缝隙的延伸方向上,FPC30与顶部11之间留有间隔,以方便装配。由于该间隔的尺寸太大,则影响天线的性能,若太小,则造成安装不便,为此,该间隔选为1.5~2mm,如1.5mm、1.6mm、1.8mm、1.9mm、2.0mm等,当然,由于制造误差的存在,该间隔也可能略大于2.0mm,如2.1mm,2.15mm,或者略小于1.5mm,如1.49mm,1.4mm。金属弹脚40可以为如图4-5所示的结构,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天线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后壳、基板、FPC、金属弹脚和金属片,所述金属后壳包括顶部、中部、底部以及连接筋,所述顶部与所述中部之间、所述底部与所述中部之间设有缝隙,且所述顶部通过所述连接筋与所述中部连接;所述顶部、所述基板以及所述FPC层叠设置,所述基板设有馈电点和接地点,所述馈电点与所述FPC通过所述金属弹脚连接,所述接地点与所述顶部连接,使所述顶部与所述FPC耦合,形成第一天线单元与第二天线单元;所述金属片设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FPC的一侧,与所述馈电点连接,形成第三天线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后壳、基板、FPC、金属弹脚和金属片,所述金属后壳包括顶部、中部、底部以及连接筋,所述顶部与所述中部之间、所述底部与所述中部之间设有缝隙,且所述顶部通过所述连接筋与所述中部连接;所述顶部、所述基板以及所述FPC层叠设置,所述基板设有馈电点和接地点,所述馈电点与所述FPC通过所述金属弹脚连接,所述接地点与所述顶部连接,使所述顶部与所述FPC耦合,形成第一天线单元与第二天线单元;所述金属片设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FPC的一侧,与所述馈电点连接,形成第三天线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FPC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频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缝隙的延伸方向的尺寸为4~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锋罗经强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