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以及移动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3054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6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天线装置。其中,该天线装置可包括:微缝,微缝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外壳之上,且微缝将外壳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微缝通过馈电点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相连以形成微缝天线;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连;第一电容,第一电容连接在微缝和馈电点之间;以及匹配组件,匹配组件连接在微缝和馈电点之间。由此,实现了在外壳为全金属外壳时也能够保证天线的有效辐射或接收电磁信号,并通过单一馈电以及匹配网络能够实现三合一天线的目的,并提高了天线通信信号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以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特别是手机)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材质,特别近几年来,将移动终端的电池后盖设置成金属材质已经逐渐成为主流。这是因为,金属外壳能够使得移动终端外观更加炫丽、漂亮,手感更好,并且,相对于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或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copolymer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塑料材质的外壳移动终端来说,金属外壳也更耐磨。目前,移动终端(特别是手机)天线的主要种类有PIFA(PlanarInverted-FAntenna,平面倒F天线)、IFA(Inverted-FAntenna,倒F天线)、单极天线以及环形天线等,然而,这些类型的天线用于金属外壳的移动终端上,无法有效辐射或接收电磁信号,导致移动终端能够实现的频段有限,通信信号严重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使得在外壳为全金属外壳时也能够保证天线的有效辐射或接收电磁信号,并通过单一馈电以及匹配网络能够实现三合一天线的目的,并提高了天线通信信号的强度。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包括:微缝,所述微缝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外壳之上,且所述微缝将所述外壳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微缝通过馈电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相连以形成微缝天线;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连;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所述微缝和所述馈电点之间;以及匹配组件,所述匹配组件连接在所述微缝和所述馈电点之间。根据本技术的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通过将微缝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外壳之上,且微缝将外壳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微缝通过馈电点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相连以形成微缝天线,并通过连接组件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连,并将第一电容连接在微缝和馈电点之间,匹配组件连接在微缝和馈电点之间。即利用微缝结构,使得在外壳为全金属外壳时也能够保证天线的有效辐射或接收电磁信号,并通过单一馈电以及匹配网络能够实现三合一天线的目的,并提高了天线通信信号的强度。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所述微缝天线覆盖2.4-2.48GHz/5.1-5.85GHz的频率范围以形成WIFI通讯天线,所述匹配组件用于将所述微缝天线调整为1.5-1.6GHz的频率范围以形成GPS天线。所述微缝为C形微缝或U形微缝。其中,所述微缝包括:直线段;连接在所述直线段两端的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组件,其中,所述馈电点设置在所述摄像头组件与所述第一弯曲段之间。弹片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通过所述弹片组件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所述匹配组件包括: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串联的第一电感。所述连接组件为金属连接片。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激光电焊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连。所述连接组件为1~4个。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天线装置。根据本技术的移动终端,通过在天线装置中将微缝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外壳之上,且微缝将外壳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微缝通过馈电点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相连以形成微缝天线,并通过连接组件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连,并将第一电容连接在微缝和馈电点之间,匹配组件连接在微缝和馈电点之间。即利用微缝结构,使得在外壳为全金属外壳时也能够保证天线的有效辐射或接收电磁信号,并通过单一馈电以及匹配网络能够实现三合一天线的目的,并提高了天线通信信号的强度。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移动终端;100:微缝;111:直线段;112:第一弯曲段;113:第二弯曲段;11:外壳;11A:外壳的第一部分;11B:外壳的第二部分;12:馈电点;13:摄像头组件;200:连接组件;300:第一电容;400:匹配组件;500:弹片组件;20:天线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以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移动终端。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天线装置可配置于移动终端中。其中,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优选地,该移动终端为手机。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可以包括:微缝100、连接组件200、第一电容300和匹配组件400。其中,如图1所示,微缝100设置在移动终端10的外壳11之上,且微缝100将外壳11分为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微缝100通过馈电点12与移动终端10的主板相连以形成微缝天线,也就是说,该微缝天线可由微缝、馈电点及其连接方式组成的。连接组件200可用于将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相连。第一电容300连接在微缝100和馈电点12之间。匹配组件400连接在微缝100和馈电点12之间。可以理解,为了提高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的辐射效率,在本技术中,该微缝100的个数可为两个。例如,如图1所示,可分别在移动终端10的外壳11的上方和下方各切割出一个微缝,并将该微缝作为微缝100。其中,每个微缝100中的缝隙条数可为多个,例如,如图1所示,每个微缝100中的缝隙条数可为两条。可以理解,该缝隙条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此外,该微缝100中的微缝内部可用塑胶进行填充,以实现外壳上下部分的连接。其中,如图1所示,位于外壳11上方的微缝100将外壳11分为了两个部分,即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可通过连接组件200可将该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相连,以实现外壳上下部分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上述移动终端10的外壳11可为全金属外壳。由此可见,作为一种示例,该连接组件200可为金属连接片。该连接组件200可通过激光电焊的方式与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相连。也就是说,可通过激光电焊的方式将连接组件200与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相连,以实现上下金属的连接。可以理解,该连接组件200的个数以及位置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缝,所述微缝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外壳之上,且所述微缝将所述外壳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微缝通过馈电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相连以形成微缝天线;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连;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所述微缝和所述馈电点之间;以及匹配组件,所述匹配组件连接在所述微缝和所述馈电点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缝,所述微缝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外壳之上,且所述微缝将所述外壳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微缝通过馈电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相连以形成微缝天线;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连;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所述微缝和所述馈电点之间;以及匹配组件,所述匹配组件连接在所述微缝和所述馈电点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缝天线覆盖2.4-2.48GHz/5.1-5.85GHz的频率范围以形成WIFI通讯天线,所述匹配组件用于将所述微缝天线调整为1.5-1.6GHz的频率范围以形成GPS天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缝为C形微缝或U形微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微缝包括:直线段;连接在所述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宁唐海军刘国林胡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