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运动检测的图像配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6485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1:38
一种基于运动检测的图像配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假定全景摄像机组的位置以及相对位置都不发生变换,获取待配准图像;通过SPHP算法,拼接产生第一幅全景图像,并记录每一像素点的原图像所属等参数;计算图像中相互重叠区域,并采用帧差法检测是否出现较大运动物体,对该区域进行查表、融合等处理,并生成全景图像;如果在某一区域发现较大运动物体,则将运动物体的范围标记出来,并将该区域对应的全景图像中的区域的1.2倍进行零值设定;重复直至生成全景图像。因重叠区域出现的空洞区域的2.0倍范围与运动目标所在原图像中的区域的2.0倍进行单应性变换、实现图像的拼接与叠加。通过此方法,可以消除图像中行人周围区域的重影,得到更好的拼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运动检测的图像配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图像处理
,涉及一种基于运动检测的图像配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图像配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虚拟旅游、全景看房等众多领域。图像配准可以将多张相邻的图像拼接为一幅图像,增大单幅图像的视野范围,利于观察。除此之外,将多摄像机全景拼接技术引入WMSN中,即可以在无云台的条件下实现WMSN节点的全向视觉感知。同时,由于采用了多个摄像机同时采集节点周围的视觉信息,因此可以完全避免为多节点的同步问题。目前对图像配准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以下两个条件:(1)相邻图像是在在同心的条件拍摄,即在拍摄照片的时候,尽量使相机的焦点聚集在一点,通过转动摄像机,拍摄周围的图像;(2)拍摄的场景中不存在行人等运动物体,即要求待配准图像中的物体是静止的。基于这两个条件,可以通过分析摄像机的成像模型以及图像的分辨率,确定相邻图像的重叠区域并进行柱面投影,在此基础上采用平移或单应性变换的方式进行图像配准,可以获得很好的配准效果。当配准图像中存在着近景、远景时,可以通过聚类等方式将特征点划分为近景、远景两个区域,求取各自的单应性矩阵,采用距离加权的方式对图像进行双矩阵变换获取图像的配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图片很难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即相邻的图像不在同一个角度下拍摄,两幅图像存在着明显的视差,并且拍摄的场景中有行人等运动物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视差、运动物体等因素的存在,现有的方法很难达到精确的配准。APAP或SPHP尽管可以减小视差对配准的影响,但是当图像中存在着运动物体时,这两种方法对背景图像的配准效果可以,对运动物体会出现拼接错位,严重的影响视觉效果。综上所述,当待配准图像中存在较大视差且有运动物体时,当前的配准算法没有考虑到运动物体对配准的影响,导致在进行透视变换的时候视角改变,在配准图像的重叠区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鬼影或拼缝,严重的影响配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算法对运动图像配准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运动检测的图像配准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全景摄像机组采集视频,从视频中读取待配准图像,采用SPHP对图像进行配准,形成第一帧配准图像,然后计算每一幅原始图像中相互重叠区域,并采用帧差法检测每一区域是否出现较大运动物体。对出现的运动物体进行标记并分割出来,在进行配准时该区域只取其中一幅图像的信息,这样就能够消除SPHP算法在较大视差情况下的配准误差,而已引入的SPHP算法又保持了图像间原有的和目标场景间的透视投影关系。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设定全景摄像机组的位置以及相对位置都不再发生变换,即每个相机的外参都不再发生改变,获取待配准图像。步骤二:通过SPHP算法拼接产生第一幅全景图像,并记录全景图像中每一像素点的原图像所属、原始图像中的位置、特征点对的位置、拼缝位置等参数。SPHP算法需要进行坐标系的变换处理,分为三个过程:坐标系转换、局部投影变换以及图像配准。(1)坐标系转换考虑到SPHP的三种图像变换需沿直线进行连续过渡,需要转换图像坐标系。对图像坐标系旋转一定角度,建立新的坐标系,设为uOv坐标系。旋转后的坐标系uOv下坐标(u,v)和原图像坐标系xOy下坐标(x,y)间的变换关系为:采用透视变换公式,可以得到:其中:(2)局部投影变换考虑到图像变换的连续以及变换后图像的形状保持,将需要变换的图像在uOv坐标系中分为三个部分:单应性变换区域RH={(u,v)|u<u1}、过渡区域RT={(u,v)|u1<u<u2}以及相似变换区域RS={(u,v)|u>u2}。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整个图像的变换:其中,T(u,v)是过渡函数,S(u,v)为相似函数:(3)SPHP配准算法在上文求解未知量与未知函数时,是在假定u1与u2已知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需要对这两个参数进行求解。考虑到为了保证图像与场景间的投影关系,需要尽可能使图像变换函数ω近似于相似变换。因此需要如下的能量函数:式中,F代表弗洛贝尼斯范数;Ω为目标图像内一块矩形区域;J(x,y;u1,u2)为函数ω在像素点(x,y)处的雅各比矩阵。由于能量函数E与变量u1,u2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因此采用均匀采样的方法对式(14)进行求解,将各个采样值代入能量函数中,当参考图像的能量函数和目标图像的能量函数之和达到最小时u1,u2的值即为所求解的值。步骤三:计算每一幅原始图像中相互重叠区域,并采用帧差法检测在重叠区域是否出现大于重叠区域面积20%的运动物体,如果没有未发现大于重叠区域面积20%的运动物体,则对该区域进行查表、融合等处理,并生成重叠区域的全景图像;如果在某一区域发现大于重叠区域面积20%的运动物体,则将运动物体轮廓范围标记出来,并将该区域对应的全景图像中的区域的1.2倍进行零值设定。设两幅待图像的重叠区域面积为areao,采用上下帧做差在重叠区域检测出来的运动物体为areami,其中i为运动物体的编号。当满足如下条件:areami>0.2*areao(6)则进行步骤四处理,否则将该运动物体的检测图像直接舍弃,因为较小的运动物体对拼接效果影响很小。步骤四:重复步骤三,直至生成全景图像。全景图像可能因重叠区域存在较大运动物体,而存在空洞。此时,将空洞区域的2.0倍范围与运动目标所在原图像中的区域的2.0倍进行单应性变换、实现图像的拼接与叠加。最后,结合图像融合方案,对该区域进行亮度、色彩调整,生成360度无缝全景图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充分考虑了运动图像对相邻图像配准的影响,从系统的实时性出发,采用帧差法进行图像中运动物体的检测,并且采用SPHP图像配准算法,保持了图像本身和目标场景间的透视投影关系,消除了较大视差情况下多幅图像的配准误差,有效地改善了图像拼接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待配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SPHP配准效果图(未加运动检测)。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待配准图像运动检测效果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待配准图像零值设定效果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运动检测的配准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软件环境为WINDOWS7系统,仿真环境为MATLAB2008a,如图1所示。步骤一:假定全景摄像机组一旦投入使用后,其位置以及相对位置都不再发生变换,即每个相机的外参都不再发生改变,获取待配准图像,如图2所示。步骤2:通过SPHP算法,拼接产生第一幅全景图像,并记录全景图像中每一像素点的原图像所属、在原始图像中的位置、特征点对的位置、拼缝的位置等参数。通过RANSAC计算图2图像的透视矩阵,可得通过公式14优化可得u1=-368.515539,u2=0.000000。通过SPHP获得的配准图像如图3所示。步骤三:计算每一幅原始图像中相互重叠区域,并采用帧差法检测每一区域是否出现较大运动物体,如果没有未发现较大运动物体,则对该区域进行查表、融合等处理,并生成全景图像;如果在某一区域发现较大运动物体,则将运动物体的范围标记出来,并将该区域对应的全景图像中的区域的1.2倍进行零值设定。待配准图像运动检测效果如图4所示。待配准图像零值设定效果如图5所示。步骤四:重复步骤三,直至生成全景图像,这里全景图像可能因重叠区域存在较大运动物体,而存在空洞。此时,将空洞区域的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运动检测的图像配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运动检测的图像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步骤一:设定全景摄像机组的位置以及相对位置都不再发生变换,即每个相机的外参都不再发生改变;步骤二:通过SPHP算法,拼接过程如公式(4)所示,产生第一幅全景图像,建立表格,以供拼接查表,并记录全景图像中每一像素点的原图像所属、在原始图像中的位置、特征点对的位置、拼缝的位置等参数;其中单应性变换区域RH={(u,v)|u<u1}、过渡区域RT={(u,v)|u1<u<u2}以及相似变换区域RS={(u,v)|u>u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运动检测的图像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步骤一:设定全景摄像机组的位置以及相对位置都不再发生变换,即每个相机的外参都不再发生改变;步骤二:通过SPHP算法,拼接过程如公式(4)所示,产生第一幅全景图像,建立表格,以供拼接查表,并记录全景图像中每一像素点的原图像所属、在原始图像中的位置、特征点对的位置、拼缝的位置等参数;其中单应性变换区域RH={(u,v)|u<u1}、过渡区域RT={(u,v)|u1<u<u2}以及相似变换区域RS={(u,v)|u>u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洲张杰蒋建军陶亮王争崔家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