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排放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61230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排放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焚烧炉本体,焚烧处理室的底部侧壁出口位置连通有炉渣排放管,炉渣排放管的管体底端连通有热量传递室,热量传递室的内部设置有蛇形钢制弯管,热量传递室的下方连通有缓冲料斗,支撑安装架的架体上铰接有堵料挡门,支撑安装架的底端开设有门形腔且通过旋转转轴铰接有条形杠杆,条形杠杆的左端下侧壁上还通过重力拉绳连接有重锤锤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使得炉渣中残余的热量能够更好的利用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加热后排放到热水存储箱中热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所应用,改变了传统人工控制放料的不稳定性,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Waste heat discharge utilization system for refuse incinerator furna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incineration furnace slag discharg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system of garbage, including the incinerator body, burning the bottom of the side wall outlet position of the processing chamb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lag discharge pipe, slag discharge pipe on the bottom end of the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a heat transfer chamber, heat transfer chamber arranged in a serpentine steel pipe below the heat transfer chamber is communicated with a buffer hopper, a material blocking door frame for supporting the mounting rack is hinged on the supporting frame, the installation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a door shaped cavity through the rotating shaft and is hinged with the lower side wall of the left lever bar, bar lever by gravity pull rope is connected with a heavy hammer hammer block. The use of the slag residual heat on the one hand,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tter save energy, on the other hand, after heating hot water discharged into the hot water storage tank can be applied in real life,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manual control of the discharge instability, reduce the work intensity of work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排放余热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锅炉设备相关
,具体是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排放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焚烧炉是常用于医疗及生活废品、动物无害化处理方面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设备。其原理是利用煤、燃油、燃气等燃料的燃烧,将要处理的物体进行高温的焚毁碳化,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垃圾焚烧技术在国外的应用和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比较成熟的炉型有脉冲抛式炉排焚烧炉、机械炉排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回转式焚烧炉和CAO焚烧炉。但是传统的焚烧锅炉在进行后续的炉渣排放时通常做法为直接排放到炉外进行丢弃,但是几乎所有的焚烧炉都焚烧不充分的,排放出的炉渣往往会含有大量的残余热量没被利用,如果将这些热量直接的丢弃,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不能适应国家节能减排的现代化要求,传统还排料通常采用人工控制,排料量不易控制,非常影响正常的加工处理,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排放余热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排放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焚烧炉本体,所述焚烧炉本体的腔体内部设置有焚烧处理室,所述焚烧处理室的底部侧壁出口位置连通有炉渣排放管,所述炉渣排放管的管体底端连通有热量传递室,所述热量传递室的内部设置有蛇形钢制弯管,所述蛇形钢制弯管的上端伸出热量传递室外侧的端部连接有抽水导管,所述抽水导管呈折线形状插入冷水存储罐的内部,所述抽水导管的管体上设置有抽水水泵,所述蛇形钢制弯管的下端伸出热量传递室外侧的端部连接有热水回流管,所述热水回流管的另一端伸入热水存储箱的箱体上腔中,所述抽水导管和热水回流管的管体上还分别安装有一个控流阀门,所述热量传递室的下方连通有缓冲料斗,所述缓冲料斗的斗体左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安装架,所述支撑安装架的架体上铰接有堵料挡门,所述堵料挡门的底侧壁上一体固定有施力支杆,所述支撑安装架的底端开设有门形腔且通过旋转转轴铰接有条形杠杆,所述旋转转轴穿插在条形杠杆的杆体偏右侧位置处,所述施力支杆与条形杠杆的右端上侧壁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条形杠杆的左端下侧壁上还通过重力拉绳连接有重锤锤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炉渣排放管的管体上安装有封堵阀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量传递室的顶侧壁上还设置有气体泄露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重力拉绳和重锤锤块共设置有两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料斗的出口下方地面还放置有渣料收集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传统炉渣排放口的底部增设有热量传递室及相关管体结构,当焚烧处理室中的物料处理达到合格的时间需要排放时,不是像以往的方式直接排出,而是启动焚烧处理室后,冷水存储罐中的冷水即可在抽水水泵的作用下迅速的抽入蛇形钢制弯管中,关闭控流阀门,大量的炉渣落入热量传递室中,在经过弯弯曲曲的蛇形钢制弯管的过程中能够将炉渣中多余的热量以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给管中冷水进行迅速的加热,一方面能够使得炉渣中残余的热量能够更好的利用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加热后排放到热水存储箱中热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所应用;同时当废渣从热量传递室落入缓冲料斗时,由于两组重锤锤块的作用,通过简单的杠杆原理可知,条形杠杆在旋转转轴的作用下呈现左低又高的状态,施力支杆始终对堵料挡门施力将整个缓冲料斗的出口封堵,紧接着随着从焚烧处理室落下的炉渣慢慢的增多,将会在缓冲料斗处呈现堆积状态而不是直接的排放下去,此时炉渣中的热量仍旧能够以热传递的方式对上方的蛇形钢制弯管进行“烘烤”,继续对管道中的水体进行加热处理,更进一步的使炉渣中的热量得到百分百的散除,慢慢堆积的炉渣待达到合适的重量时,条形杠杆将会在力量作用下呈现出缓慢的偏转进而将出口打开,实现炉渣的顺利排放,直接改变了传统人工控制放料的不稳定性,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使用效果进一步得到增强。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排放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排放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焚烧炉本体1,所述焚烧炉本体1的腔体内部设置有焚烧处理室2,所述焚烧处理室2的底部侧壁出口位置连通有炉渣排放管4,所述炉渣排放管4的管体上安装有封堵阀门5,所述炉渣排放管4的管体底端连通有热量传递室3,所述热量传递室3的内部设置有蛇形钢制弯管9,所述蛇形钢制弯管9的上端伸出热量传递室3外侧的端部连接有抽水导管6,所述抽水导管6呈折线形状插入冷水存储罐7的内部,所述抽水导管6的管体上设置有抽水水泵8,所述蛇形钢制弯管9的下端伸出热量传递室3外侧的端部连接有热水回流管11,所述热水回流管11的另一端伸入热水存储箱12的箱体上腔中,所述抽水导管6和热水回流管11的管体上还分别安装有一个控流阀门10,所述热量传递室3的下方连通有缓冲料斗14,所述热量传递室3的顶侧壁上还设置有气体泄露管13,通过在传统炉渣排放口的底部增设有热量传递室3及相关管体结构,当焚烧处理室2中的物料处理达到合格的时间需要排放时,不是像以往的方式直接排出,而是启动焚烧处理室2后,冷水存储罐7中的冷水即可在抽水水泵8的作用下迅速的抽入蛇形钢制弯管9中,关闭控流阀门10,大量的炉渣落入热量传递室3中,在经过弯弯曲曲的蛇形钢制弯管9的过程中能够将炉渣中多余的热量以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给管中冷水进行迅速的加热,一方面能够使得炉渣中残余的热量能够更好的利用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加热后排放到热水存储箱12中热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所应用,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得到提高;所述缓冲料斗14的斗体左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安装架15,所述支撑安装架15的架体上铰接有堵料挡门16,所述堵料挡门16的底侧壁上一体固定有施力支杆17,所述支撑安装架15的底端开设有门形腔且通过旋转转轴18铰接有条形杠杆19,所述旋转转轴18穿插在条形杠杆19的杆体偏右侧位置处,所述施力支杆17与条形杠杆19的右端上侧壁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条形杠杆19的左端下侧壁上还通过重力拉绳20连接有重锤锤块21,所述重力拉绳20和重锤锤块21共设置有两组,所述缓冲料斗14的出口下方地面还放置有渣料收集盒22,这样当废渣从热量传递室3落入缓冲料斗14时,由于两组重锤锤块21的作用,通过简单的杠杆原理可知,条形杠杆19在旋转转轴18的作用下呈现左低又高的状态,施力支杆17始终对堵料挡门16施力将整个缓冲料斗14的出口封堵,紧接着从焚烧处理室2落下的炉渣慢慢增多,将会在缓冲料斗14处呈现堆积状态而不是直接排放下去,此时炉渣中的热量仍旧能够以热传递的方式对上方的蛇形钢制弯管9进行“烘烤”,继续对管道中的水体进行加热处理,更进一步的使炉渣中的热量得到百分百的散除,慢慢堆积的炉渣待达到合适的重量时,条形杠杆19将会在力量作用下呈现出缓慢的偏转进而将出口打开,实现炉渣的顺利排放,直接改变了传统人工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排放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排放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焚烧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的腔体内部设置有焚烧处理室(2),所述焚烧处理室(2)的底部侧壁出口位置连通有炉渣排放管(4),所述炉渣排放管(4)的管体底端连通有热量传递室(3),所述热量传递室(3)的内部设置有蛇形钢制弯管(9),所述蛇形钢制弯管(9)的上端伸出热量传递室(3)外侧的端部连接有抽水导管(6),所述抽水导管(6)呈折线形状插入冷水存储罐(7)的内部,所述抽水导管(6)的管体上设置有抽水水泵(8),所述蛇形钢制弯管(9)的下端伸出热量传递室(3)外侧的端部连接有热水回流管(11),所述热水回流管(11)的另一端伸入热水存储箱(12)的箱体上腔中,所述抽水导管(6)和热水回流管(11)的管体上还分别安装有一个控流阀门(10),所述热量传递室(3)的下方连通有缓冲料斗(14),所述缓冲料斗(14)的斗体左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安装架(15),所述支撑安装架(15)的架体上铰接有堵料挡门(16),所述堵料挡门(16)的底侧壁上一体固定有施力支杆(17),所述支撑安装架(15)的底端开设有门形腔且通过旋转转轴(18)铰接有条形杠杆(19),所述旋转转轴(18)穿插在条形杠杆(19)的杆体偏右侧位置处,所述施力支杆(17)与条形杠杆(19)的右端上侧壁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条形杠杆(19)的左端下侧壁上还通过重力拉绳(20)连接有重锤锤块(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焚烧炉炉渣排放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焚烧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本体(1)的腔体内部设置有焚烧处理室(2),所述焚烧处理室(2)的底部侧壁出口位置连通有炉渣排放管(4),所述炉渣排放管(4)的管体底端连通有热量传递室(3),所述热量传递室(3)的内部设置有蛇形钢制弯管(9),所述蛇形钢制弯管(9)的上端伸出热量传递室(3)外侧的端部连接有抽水导管(6),所述抽水导管(6)呈折线形状插入冷水存储罐(7)的内部,所述抽水导管(6)的管体上设置有抽水水泵(8),所述蛇形钢制弯管(9)的下端伸出热量传递室(3)外侧的端部连接有热水回流管(11),所述热水回流管(11)的另一端伸入热水存储箱(12)的箱体上腔中,所述抽水导管(6)和热水回流管(11)的管体上还分别安装有一个控流阀门(10),所述热量传递室(3)的下方连通有缓冲料斗(14),所述缓冲料斗(14)的斗体左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安装架(15),所述支撑安装架(15)的架体上铰接有堵料挡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宁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金石资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