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油气分离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分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用组合式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器主要用于将曲轴箱内的油气混合气体中的机油分离出来。当油气混合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器内后,油气分离器将气体和机油分离,分离出的机油流回油底壳;但目前的油气分离器通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且油气分离效率不佳。另一方面,目前油气分离器分离出的机油通常采用以下方式回到油底壳:通过第一回油管或直接通过回油孔滴落到曲轴箱内,再流回油底壳,这种回油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曲轴箱内的气体会通过回油孔进入油气分离器,影响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并且油气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的组合式油气分离器。本专利技术在第一目的基础上的另一目的是为了一种可有效解决曲轴箱内的气体会通过回油孔进入油气分离器,影响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的问题的组合式油气分离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外壳,分离器外壳内设有油气混合通道、气体排出通道及与油气混合通道相连通的混合气体进口;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油气分离器,其特征是,包括:分离器外壳,分离器外壳内设有油气混合通道、气体排出通道及与油气混合通道相连通的混合气体进口;设置在分离器外壳上的精分离结构,精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油气混合通道内的精分离隔板及设在油气混合通道的底面上并与精分离隔板相对应的聚油槽,精分离隔板上设有若干精分离通孔,聚油槽的底面设有第一回油孔;以及设置在分离器外壳上的旋风回油结构,且精分离结构位于混合气体进口与旋风回油结构之间;所述旋风回油结构包括设置在分离器外壳上的旋风回油筒及设置在旋风回油筒内的出风管,所述旋风回油筒包括位于上部的圆筒部与位于下部的锥筒部,锥筒部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圆筒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油气分离器,其特征是,包括:分离器外壳,分离器外壳内设有油气混合通道、气体排出通道及与油气混合通道相连通的混合气体进口;设置在分离器外壳上的精分离结构,精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油气混合通道内的精分离隔板及设在油气混合通道的底面上并与精分离隔板相对应的聚油槽,精分离隔板上设有若干精分离通孔,聚油槽的底面设有第一回油孔;以及设置在分离器外壳上的旋风回油结构,且精分离结构位于混合气体进口与旋风回油结构之间;所述旋风回油结构包括设置在分离器外壳上的旋风回油筒及设置在旋风回油筒内的出风管,所述旋风回油筒包括位于上部的圆筒部与位于下部的锥筒部,锥筒部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圆筒部的侧面上设有连通油气混合通道与旋风回油筒内腔的切向进口,且切向进口靠近旋风回油筒的上端,旋风回油筒的上端设有与气体排出通道相连通的出风口,旋风回油筒的下端设有第二回油孔,所述出风管与圆筒部同轴,且出风管的上端口与出风口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油气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精分离结构该包括设置在分离器外壳上并与聚油槽相对应的自密封回油结构;所述自密封回油结构包括呈上下延伸的第一回油管及套设在第一回油管上的回油扣帽,所述回油扣帽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第一回油管位于分离器外壳的外侧,第一回油管的上端口与第一回油孔密封连接,第一回油管的下端口位于回油扣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油气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回油扣帽的上端面上设有回油缺口,且回油缺口的底面高度高于第一回油管的下端口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油气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回油管与回油扣帽的轴线竖直设置,回油扣帽的内侧面上并位于回油缺口的下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立锋,蔡炳芳,饶聪超,茅锦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神通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