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5465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端设置有成型台和工作台,工作台上端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连接有水平杆,水平杆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陶泥刮刀,陶泥刮刀与陶胚外形匹配;所述底座上端还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齿条板,齿条板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陶泥擦板,陶泥擦板与陶胚外形匹配;所述陶泥刮刀和陶泥擦板均位于成型台上端并相对设置;所述工作台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滑动块平移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成型台圆周转动的转动电机;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连接驱动机构和齿条板的涡轮蜗杆传动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型快速、效率高,表面平整,成型后的陶胚质量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陶瓷制备装置,属于陶瓷加工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专利技术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土,是指含有铁质而带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等色调,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陶瓷罐加工中,陶土原料经过配料后需要通入清水混合并形成陶泥,陶泥经过塑形后形成大小不一的陶土砖,陶土砖直接用于陶瓷罐的陶胚制作,以往的陶胚制作基本采用人工制作,由于人为因素,其具有极大的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制作中极易因此操作不当损毁陶胚,成品率和效率较低,并且成品陶胚形状不精确,表面不平整,不利于陶胚大批量的精确制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从而解决了以往制作陶瓷罐陶胚时效率低及易损坏陶胚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利用陶泥制作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

【技术保护点】
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9),底座(19)上端设置有成型台(7)和工作台(12),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2)上端设置有滑动块(13),滑动块(13)连接有水平杆(10),水平杆(10)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陶泥刮刀(9),陶泥刮刀(9)与陶胚外形匹配;所述底座(19)上端还设置有固定架(3),固定架(3)上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齿条板(5),齿条板(5)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陶泥擦板(6),陶泥擦板(6)与陶胚外形匹配;所述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均位于成型台(7)上端并相对设置;所述工作台(12)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滑动块(13)平移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19)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成...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9),底座(19)上端设置有成型台(7)和工作台(12),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2)上端设置有滑动块(13),滑动块(13)连接有水平杆(10),水平杆(10)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陶泥刮刀(9),陶泥刮刀(9)与陶胚外形匹配;所述底座(19)上端还设置有固定架(3),固定架(3)上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齿条板(5),齿条板(5)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陶泥擦板(6),陶泥擦板(6)与陶胚外形匹配;所述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均位于成型台(7)上端并相对设置;所述工作台(12)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滑动块(13)平移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19)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成型台(7)圆周转动的转动电机(22);所述底座(19)内还设置有连接驱动机构和齿条板(5)的涡轮蜗杆传动副,驱动机构带动陶泥刮刀(9)水平移动且在涡轮蜗杆传动副作用下陶泥擦板(6)同步反向水平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2)上端两侧均设置有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黄玉忠曹礼彬
申请(专利权)人:隆昌县碧檀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