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用内套管及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029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架用内套管及车架总成。车架用内套管具有筒状本体和与筒状本体一体成型的加强片,使得车架用内套管不再需要附加的加强结构,从而简化了车架用内套管的结构,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架总成的上片和下片之间安装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车架用内套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用内套管及车架总成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架用内套管及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车架是汽车底盘系统中的重要安全件和承载件,其强度、刚度、疲劳等都有极高的要求,承受着汽车行驶中的转向、制动和垂直载荷。传统的车架会焊有若干个用于局部连接时起支撑作用的内套管,该内套管一般为钢管结构,采用管材切割工艺。传统的车架总成包括上片和下片和内套管。内套管设置于所述上片和下片之间起支撑作用,内套管周围设置有加强结构来支撑该内套管。现有技术中,内套管及其加强结构具有零件数量多、易焊接变形、成本高等缺点。本领域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车架用内套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用内套管,所述车架用内套管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的上片和下片之间安装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车架用内套管。为实现所述目的的车架用内套管,用于设置在车架总成的上片和下片之间起支撑作用,所述车架用内套管包括筒状本体和加强片,所述加强片与所述筒状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的车架用内套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车架用内套管为冲压成型结构。所述的车架用内套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筒状本体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平行于所述下端面,所述加强片垂直于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所述的车架用内套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加强片包括加强片本体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筒状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的车架用内套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筒状本体为圆筒形。所述的车架用内套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加强片本体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的车架用内套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接段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为实现所述目的的车架总成,包括上片和下片,所述车架总成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车架用内套管,所述车架用内套管设置在车架总成的上片和下片之间起支撑作用。所述的车架总成,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车架总成还包括托架和衬套管,所述托架与所述上片和所述下片分别焊接,所述衬套管固定在所述托架的上部。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车架用内套管,具有筒状本体和与筒状本体一体成型的加强片,使得车架用内套管不再需要附加的加强结构,从而简化了车架用内套管的结构,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本技术提供的车架总成的上片和下片之间安装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车架用内套管。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为比较例中车架总成的示意图;图2为比较例中车架用内套管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图3为比较例中车架用内套管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车架总成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车架用内套管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车架用内套管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车架用内套管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中车架用内套管展开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8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技术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比较例中,车架总成1包括上片11和下片12,上片11和下片12通常为冲压件,上片11盖在下片12上。车架总成1还包括托架14和衬套管15,托架14又叫做中塔,通常与上片11和下片12分别焊接。托架14上端固定有衬套管15,衬套管15又叫做车身连接套管,用于与车身连接并对车身形成支撑。继续参考图2,车架用内套管13设置在车架总成1的上片11和下片12之间起支撑作用。车架用内套管13的形状如图3所示,通常为圆筒状,材料为钢管,可通过钢管冷挤压工艺来制造。由于局部强度设计的需要,通常会在车架用内套管13的周边焊接一些加强片16,这使得车架用内套管13使用时需要额外的焊接工序,并且容易出现焊接变形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比较例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车架用内套管23。车架用内套管23包括筒状本体231和加强片232,加强片232与筒状本体231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可选用冲压工艺来实现,得到的车架用内套管23为冲压成型结构。加强片232与筒状本体231一体成型后,车架用内套管23不再需要附加的加强结构,使得车架用内套管23的使用过程更加方便。车架总成2的结构也得到了简化。可选地,筒状本体231包括上端面2311和下端面2312,上端面2311平行于下端面2312,加强片232垂直于上端面2311和下端面2312。可选地,加强片232包括加强片本体232a和连接段232b,连接段232b与筒状本体231一体成型。可选地,筒状本体231为圆筒形。可选地,加强片本体232a上开设有缺口3。缺口3的作用在于保持加强片232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轻加强片232的重量。可选地,连接段232b的中部开设有通孔4。通孔4的作用在于使冲压工艺中连接段232b的弯曲过程易于实现。图8为本技术中车架用内套管23展开后的示意图,展开后的车架用内套管23为平面状,筒状本体231展开后的形状为矩形。缺口3和通孔4可以在车架用内套管23为平面状时通过冲压工艺冲出,然后再弯曲形成筒状本体231和加强片232。本技术提供的车架总成2如图4所示,车架用内套管23在车架总成2内的安装位置如图5所示。车架总成2包括上片21和下片22,上片21和下片22通常为冲压件,上片21盖在下片22上。车架总成2还包括托架24和衬套管25,托架24又叫做中塔,通常与上片21和下片22分别焊接。托架24上端固定有衬套管25,衬套管25又叫做车身连接套管,用于与车身连接并对车身形成支撑。车架用内套管23设置在车架总成2的上片21和下片22之间起支撑作用。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车架用内套管,具有筒状本体和与筒状本体一体成型的加强片,使得车架用内套管不再需要附加的加强结构,从而简化了车架用内套管的结构,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本技术提供的车架总成的上片和下片之间安装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车架用内套管。本技术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架用内套管及车架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架用内套管,用于设置在车架总成(2)的上片(21)和下片(22)之间起支撑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用内套管(23)包括筒状本体(231)和加强片(232),所述加强片(232)与所述筒状本体(231)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用内套管,用于设置在车架总成(2)的上片(21)和下片(22)之间起支撑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用内套管(23)包括筒状本体(231)和加强片(232),所述加强片(232)与所述筒状本体(231)一体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用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用内套管(23)为冲压成型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用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本体(231)包括上端面(2311)和下端面(2312),所述上端面(2311)平行于所述下端面(2312),所述加强片(232)垂直于所述上端面(2311)和所述下端面(231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用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片(232)包括加强片本体(232a)和连接段(232b),所述连接段(232b)与所述筒状本体(2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玮黄震宇李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