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3871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上肢辅助搬运装置,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适用场合局限性及搬运效率低的问题,其包括可伸缩杆、装置骨架、支撑臂、可折叠载物架、轮子、1号弹簧拉环、2号弹簧拉环;支撑臂包括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可伸缩杆通过其中的左端杆与右端杆插入装置骨架中的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的上端,装置骨架底端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中1号连接块与2号连接块的顶端;轮子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中1号连接块与2号连接块下侧为固定连接,1号弹簧拉环与2号弹簧拉环依次安装在1号连接块与2号连接块上的小孔中;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分别通过其中的1号L型转动支撑杆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上为转动连接。

Auxiliary transport device for upper limb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uxiliary handling device for upper limb, application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s and handling 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 which comprises a telescopic rod device, frame, a supporting arm, a folding carrier, a wheel, No. 1, No. 2, spring ring spring ring; the support arm includes 1 support arm and No. 2 support arm. A telescopic rod through the left and right end of rod rod is inserted into the device in the framework of No. 1 and No. 2 Aluminum Alloy tube Aluminum Alloy tube device, bottom mounted on the foldable frame carrier in No. 1 and No. 2 connecting block of the connecting block at the top; folding wheel is mounted on the carrier in No. 1 and No. 2 connecting block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side of the connecting block, No. 1 and No. 2 spring ring spring ring are installed in the No. 1 and No. 2 connecting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small hole on the block; No. 1 and No. 2 support arm support arms are one of the 1 L type rotation supporting rod is sheathed in No. 1 Aluminum Alloy tube and 2 Aluminum Alloy tube for rotation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2 L type supported by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动力辅助装置,更确切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动力纯机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快递员搬运快递主要依靠人力和手推车搬运。人力搬运方面快递员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搬运快递,由于人力劳动强度大,耐久力差使得搬运效率低;手推车搬运方面,由于手推车灵活度不够高导致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搬运效率低以及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适用场合局限性及搬运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上肢辅助搬运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包括可伸缩杆、装置骨架、支撑臂、可折叠载物架、轮子、1号弹簧拉环、2号弹簧拉环;所述的支撑臂包括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所述的可伸缩杆通过其中的左端杆与右端杆插入装置骨架中的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的上端,装置骨架底端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中1号连接块与2号连接块的顶端为转动连接;轮子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中1号连接块与2号连接块下侧并采用焊接固定,1号弹簧拉环与2号弹簧拉环依次安装在1号连接块上的小孔与2号连接块上的小孔中;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分别通过其中的1号L型转动支撑杆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上为转动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伸缩拉杆为采用圆形金属管制成的门字形的管类结构件,可伸缩拉杆还包括U字形管横梁,U字形管横梁两端的左端孔与右端孔的直径相等,左端孔与右端孔回转轴线平行,左端孔与右端孔的内径和左端杆与右端杆的外径相等;左端杆与右端杆为等直径的直杆件,左端杆与右端杆直径和装置骨架中的1号铝合金管、2号铝合金管的内孔径相等,左端杆与右端杆的上端装入U字形管横梁两端的左端孔与右端孔内呈固定连接,左端杆与右端杆的下端插入装置骨架中的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上端的内孔中,左端杆与右端杆和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之间的插入长度可调。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装置骨架包括上支撑杆、1号铝合金管、下支撑杆与2号铝合金管;所述的上支撑杆为矩形的等横截面的直杆类结构件,在其两端设置有回转轴线平行的竖直布置的圆通孔;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为等直径的空心圆铝合金管件,上支撑杆两端的圆通孔直径和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外径相等,上支撑杆通过其两端的圆通孔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与2号铝合金管的上端,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下支撑杆与上支撑杆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下支撑杆左、右两圆通孔底端即底端两孔口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圆环体形底端为与圆环体外径相等的半球体的突缘,并在两突缘侧面相同位置分别打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上下排列,1号通孔在上用于让1号弹簧拉环或2号弹簧拉环插入,2号通孔在下用于让7号轴插入,两圆环体形突缘的内孔直径与下支撑杆左、右两圆通孔的直径相等,两圆环体形突缘的回转轴线与下支撑杆左、右两圆通孔的回转轴线共线,下支撑杆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号铝合金管的下端,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号支撑臂包括1号后支撑直杆、1号前支撑直杆、1号轴、2号轴与1号L型转动支撑杆;所述的2号支撑臂包括3号轴、4号轴、2号后支撑直杆、2号前支撑直杆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1号L型转动支撑杆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后支撑直杆(31)与2号后支撑直杆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前支撑直杆与2号前支撑直杆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L型转动支撑杆的一端与1号后支撑直杆的一端采用1号轴转动连接,1号后支撑直杆的另一端与1号前支撑直杆的一端采用2号轴转动连接;2号L型转动支撑杆的一端与2号后支撑直杆的一端采用3号轴转动连接,2号后支撑直杆的另一端与2号前支撑直杆的一端采用4号轴转动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号L型转动支撑杆由1号空心圆柱体与1号曲面板组成,1号空心圆柱体的内孔径和1号铝合金管的外径相等,1号空心圆柱体与和1号曲面板的一端连成一体,1号曲面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1号轴的1号轴通孔,1号曲面板另一端的外侧上半部设置有1号1/4圆柱体形凸起,1号1/4圆柱体形凸起的1号圆柱面与1号曲面板另一端的端面共面,1号1/4圆柱体形凸起的回转中心线和1号轴通孔的回转中心线共线,1号轴通孔的回转中心线和1号空心圆柱体的回转中心线为空间垂直交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1号后支撑直杆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安装2号轴与1号轴的后2号轴通孔与后1号轴通孔,1号后支撑直杆的前、后端的内侧上半部均设置有后2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后1号1/4圆柱体形凸起,后1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1号L型转动支撑杆前端1号1/4圆柱体形凸起配合并通过1号轴转动连接;所述的1号前支撑直杆的后端设置有前2号轴通孔,1号前支撑直杆后端的外侧上半部设置有前2号1/4圆柱体形凸起,前2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1号后支撑直杆上的后2号1/4圆柱体形凸起配合并通过2号轴转动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折叠载物架包括支撑架、1号U型扩展支架、2号U型扩展支架、3号U型扩展支架、1号连接块、2号连接块、1号中间金属杆、2号中间金属杆与固定套环组件;所述的固定套环组件包括1号固定套环、2号固定套环、3号固定套环与4号固定套环;1号固定套环与2号固定套环用胶粘黏在支撑架中下杆的左右两端,3号固定套环与4号固定套环用胶粘黏在支撑架中上杆的左右两端;1号U型扩展支架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支撑架中的1号中间金属杆与2号中间金属杆上分别设置的小孔中,1号中间金属杆与2号中间金属杆两端分别和1号金属管与2号金属管的中间部位焊接连接,1号U型扩展支架的两尾端和支撑架中的1号中间金属杆与2号中间金属杆上的小孔之间为转动连接,2号U型扩展支架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3号固定套环与4号固定套环上的小孔中并与之转动连接,3号U型扩展支架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1号固定套环与2号固定套环上的小孔中并与之成转动连接;1号连接块与2号连接块通过其上的通孔套装在支撑架中金属管的两端。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架还包括1号塑料套、2号塑料套、3号塑料套、4号塑料套;1号塑料套、2号塑料套、3号塑料套与4号塑料套为结构相同的弯曲管件,1号塑料套、2号塑料套、3号塑料套与4号塑料套的两端面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角;所述的1号金属管与2号金属管结构相同;所述的下杆与上杆结构相同;1号金属管两端分别插入3号塑料套与4号塑料套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2号金属管两端分别插入1号塑料套与2号塑料套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上杆两端分别插入4号塑料套与1号塑料套另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下杆两端分别插入2号塑料套与3号塑料套另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将快递员承受重物力的部位从双臂转移到肩膀,大大减轻了快递员的劳动强度;2.本技术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设置了多除可折叠结构,使得本技术可以折叠成很小的体积方便携带;3.本技术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由快递员穿戴进行工作,可以应用到多种场合,应用范围广泛;4.本技术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为纯机械构件组成,材料采用铝合金和塑料,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上肢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上肢辅助搬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包括可伸缩拉杆(1)、装置骨架(2)、支撑臂(3)、可折叠载物架(5)、轮子(7)、1号弹簧拉环(61)、2号弹簧拉环(62);所述的支撑臂(3)包括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所述的可伸缩拉杆(1)通过其中的左端杆与右端杆插入装置骨架(2)中的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的上端,装置骨架(2)底端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5)中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的顶端为转动连接;轮子(7)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5)中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下侧并采用焊接固定,1号弹簧拉环(61)与2号弹簧拉环(62)依次安装在1号连接块(55)上的小孔与2号连接块(56)上的小孔中;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分别通过其中的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上为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包括可伸缩拉杆(1)、装置骨架(2)、支撑臂(3)、可折叠载物架(5)、轮子(7)、1号弹簧拉环(61)、2号弹簧拉环(62);所述的支撑臂(3)包括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所述的可伸缩拉杆(1)通过其中的左端杆与右端杆插入装置骨架(2)中的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的上端,装置骨架(2)底端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5)中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的顶端为转动连接;轮子(7)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5)中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下侧并采用焊接固定,1号弹簧拉环(61)与2号弹簧拉环(62)依次安装在1号连接块(55)上的小孔与2号连接块(56)上的小孔中;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分别通过其中的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上为转动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伸缩拉杆(1)为采用圆形金属管制成的门字形的管类结构件,可伸缩拉杆(1)还包括U字形管横梁,U字形管横梁两端的左端孔与右端孔的直径相等,左端孔与右端孔回转轴线平行,左端孔与右端孔的内径和左端杆与右端杆的外径相等;左端杆与右端杆为等直径的直杆件,左端杆与右端杆直径和装置骨架(2)中的1号铝合金管(22)、2号铝合金管(24)的内孔径相等,左端杆与右端杆的上端装入U字形管横梁两端的左端孔与右端孔内呈固定连接,左端杆与右端杆的下端插入装置骨架(2)中的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上端的内孔中,左端杆与右端杆和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之间的插入长度可调。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骨架(2)包括上支撑杆(21)、1号铝合金管(22)、下支撑杆(23)与2号铝合金管(24);所述的上支撑杆(21)为矩形的等横截面的直杆类结构件,在其两端设置有回转轴线平行的竖直布置的圆通孔;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为等直径的空心圆铝合金管件,上支撑杆(21)两端的圆通孔直径和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外径相等,上支撑杆(21)通过其两端的圆通孔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的上端,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下支撑杆(23)与上支撑杆(21)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下支撑杆(23)左、右两圆通孔底端即底端两孔口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圆环体形底端为与圆环体外径相等的半球体的突缘,并在两突缘侧面相同位置分别打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上下排列,1号通孔在上用于让1号弹簧拉环或2号弹簧拉环插入,2号通孔在下用于让7号轴插入,两圆环体形突缘的内孔直径与下支撑杆(23)左、右两圆通孔的直径相等,两圆环体形突缘的回转轴线与下支撑杆(23)左、右两圆通孔的回转轴线共线,下支撑杆(23)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2)、2号铝合金管(24)的下端,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支撑臂包括1号后支撑直杆(31)、1号前支撑直杆(32)、1号轴(33)、2号轴(34)与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所述的2号支撑臂包括3号轴(35)、4号轴(36)、2号后支撑直杆(37)、2号前支撑直杆(38)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后支撑直杆(31)与2号后支撑直杆(37)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前支撑直杆(32)与2号前支撑直杆(38)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的一端与1号后支撑直杆(31)的一端采用1号轴(33)转动连接,1号后支撑直杆(31)的另一端与1号前支撑直杆(32)的一端采用2号轴(34)转动连接;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的一端与2号后支撑直杆(37)的一端采用3号轴(35)转动连接,2号后支撑直杆(37)的另一端与2号前支撑直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传海钟源薛小杰梁长球郑帅帅乔榕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