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电路以及具有该切换电路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102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6 0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切换电路以及具有该切换电路的电子设备。该切换电路包括:在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第一晶体管,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第二电阻的两端连接;第一二极管,其第一阳极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电极连接;第二晶体管,其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两端连接;第二二极管,其第二阳极与第二晶体管的第六电极连接,其第二阴极与第一二极管的第一阴极连接形成连接端。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一根外部控制线实现三级灵敏度控制,实现了成本和应用范围的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切换电路以及具有该切换电路的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实现三级灵敏度切换的切换电路以及具有该切换电路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技术中,在例如传感器这样的与灵敏度相关的设备中,通常使用一根外部控制线控制1/0(或者说,有/无)状态之间的切换控制,并且,通过另外的部件,例如旋钮、电位器等,进行灵敏度的调整。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以往的技术中,在传感器设备中设置灵敏度调整功能会造成成本的提升。为了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在满足行业用户基本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如果产品制造者从产品中去除灵敏度调整功能,能够降低成本约10%,但是,无法进行灵敏度调整的产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在以往的传感器设备中,难以兼顾产品的成本和应用范围两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三级灵敏度切换的切换电路以及具有该切换电路的电子设备,由此,能够使得产品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基础上大大扩展了应用范围,实现了成本和应用范围的平衡。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切换电路,通过改变控制端的连接状态使得分压端的电压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三级灵敏度的调整,其特征在于,该切换电路包括:在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该分压端设置于该第一电阻和该第二电阻之间;第一晶体管,其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分别与该第二电阻的两端连接;第一二极管,其具有第一阳极和第一阴极,该第一阳极与该第三电极连接;第二晶体管,其具有第四电极、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该第四电极和该第五电极分别与该第四电阻的两端连接;第二二极管,其具有第二阳极和第二阴极,该第二阳极与该第六电极连接,该第二阴极与该第一阴极连接形成连接端,该连接端与该控制端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切换电路。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通过一根外部控制线(一个外部控制端)实现三级灵敏度控制,本技术相对于无灵敏度调整功能的产品而言,扩展了应用范围,相对于单独设置灵敏度调整功能的产品而言,成本得到了降低,因此实现了成本和应用范围两者的平衡。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件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附图说明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切换电路的构成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具有切换电路的传感器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具有切换电路的信号放大器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具有切换电路的温度报警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4中的输入电压V1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以及在控制端处于不同状态时输出电压V0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技术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技术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切换电路以及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三级灵敏度切换的切换电路。图1是该切换电路的构成示意图,该切换电路通过改变控制端的连接状态使得分压端的电压发生变化从而实现灵敏度的调整。如图1所示,切换电路100包括:在输入端Input与接地端Gnd之间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分压端设置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第一晶体管T1,其具有第一电极W1、第二电极W2和第三电极W3,第一电极W1和第二电极W2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两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其具有第一阳极X1和第一阴极Y1,第一阳极X1与第三电极W3连接;第二晶体管T2,其具有第四电极W4、第五电极W5和第六电极W6,第四电极W4和第五电极W5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两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其具有第二阳极X2和第二阴极Y2,第二阳极X2与第六电极W6连接,第二阴极Y2与第一阴极Y1连接形成连接端CN,连接端CN与控制端CS连接。通过切换电路100,能够通过一根外部控制线(一个外部控制端CS)实现三级灵敏度控制,本实施例相对于无灵敏度调整功能的产品而言,扩展了应用范围,相对于单独设置灵敏度调整功能的产品而言,成本得到了降低。经测算,本实施例的切换电路100相对于无感度调整功能的产品而言,成本上升约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单独设置感度调整功能的产品而言,成本下降约7%。由此,实现了成本和应用范围两者的平衡。在图1中,Vss表示公共接地端电压,Gnd表示信号接地端。如图1所示,输入端Input将输入电压Vi提供给切换电路100,输入电压Vi经电阻R1、R2、R3、R4分压后得到分压端的电压Vs,分压端的电压Vs作为切换电路100的输出电压从输出端Output向输出侧电路输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可以是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第二晶体管T2也可以是三级管或场效应管,并且,可根据对电流流向的实际需求,配置各晶体管的具体类型和电极。例如,在图1中,第一晶体管T1采用了PNP型三极管,第二晶体管T2采用了NPN型三极管。此时,第一晶体管T1的电极W1、W2、W3分别为发射极、集电极和基极,第二晶体管T2的电极W4、W5、W6分别为集电极、发射极和基极。但本技术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场效应管来实现第一晶体管T1和/或第二晶体管T2,并与上述类似地,将电极W1~W6中的每一个相应地配置为源极、漏极或栅极。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CN可与控制端CS直接连接,也可通过第五电阻(图1中未示出,可以参考图2的R5)与控制端CS连接,该第五电阻为防止电流过大的限流电阻。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端CN与接地端Gnd之间可设置有第一电容(图1中未示出,可以参考图2的C1),该第一电容是用于降低来自外部电路的噪声的影响的滤波电容。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端CS处于三种不同的连接状态时,分压端的电压Vs可以被改变为三个不同的值,分别对应控制端CS的三种不同连接状态,从而切换电路100实现在三级灵敏度之间的切换。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端CS可以处于以下三种不同的连接状态:悬空(即除与连接端CN连接以外,不进行任何其他连接)、连接接地端、连接电源。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切换电路以及具有该切换电路的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换电路,通过改变控制端的连接状态使得分压端的电压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三级灵敏度的调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包括:在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所述分压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第一晶体管,其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连接;第一二极管,其具有第一阳极和第一阴极,所述第一阳极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第二晶体管,其具有第四电极、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两端连接;第二二极管,其具有第二阳极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二阳极与所述第六电极连接,所述第二阴极与所述第一阴极连接形成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控制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电路,通过改变控制端的连接状态使得分压端的电压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三级灵敏度的调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包括:在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所述分压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第一晶体管,其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连接;第一二极管,其具有第一阳极和第一阴极,所述第一阳极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第二晶体管,其具有第四电极、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两端连接;第二二极管,其具有第二阳极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二阳极与所述第六电极连接,所述第二阴极与所述第一阴极连接形成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控制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端处于三种不同的连接状态时,所述分压端的电压被改变为三个不同的值,从而所述切换电路在三级灵敏度之间进行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的所述三种不同的连接状态为:悬空、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奇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