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殷明辰专利>正文

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062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6 04:55
插头,包括壳体、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壳体一端为开口,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一端分别通过一铰座安装在壳体内,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另外一端可转动到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插脚收纳,还可以将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旋转至倾斜,以适配三孔插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
本技术属于生活用品领域,涉及插头。
技术介绍
现有插头存在以下弊端:1、插头插脚裸露在外不便于收纳;2、有的插座插孔为三孔,且插孔都为条形孔,下方零线插孔和火线插孔相互倾斜,而有的插头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是相互平行,因此无法插入到两个倾斜插孔,需要使用插线板进行转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插头,可以将插脚收纳,还可以将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旋转至倾斜,以适配三孔插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插头,包括壳体、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壳体一端为开口,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一端分别通过一铰座安装在壳体内,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另外一端可转动到壳体内。在空腔底部设有两条平行滑槽,在两滑槽内分别设有一个可转动的滑块,零线插脚铰座和火线插脚铰座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滑块上,在各滑槽底部均安装有电极板,滑块可移动到与电极板相接触。滑块中部具有一圈切槽,由切槽在滑块中部切割出一段鼓形连接段,滑槽上端具有一圈向内延伸凸缘,由凸缘形成一个滑孔,所述凸缘插入在所述切槽内,在凸缘内设有用来限制滑块转动角度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分别设置在凸缘两侧限位块,两限位块相对一端露出凸缘,形成一个较滑孔窄的间隙,鼓形连接段的两个平面插入该间隙内,左右转动连接段,两平面可交替抵靠在两限位块上。还包括地线插脚,地线插脚通过铰座安装在壳体内,所述零线插脚和所述火线插脚可绕着铰座转动到壳体内。还包括用于将开口封闭的端盖,所述端盖包括管套和盖板,盖板通过卡槽可转动的连接在管套一端,管套采用可拆卸式螺纹连接在壳体上,在盖板上开设多个插脚孔,地线插脚、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可从插脚孔穿出。所述插脚孔包括水平条孔和倾斜条孔,水平条孔中部与倾斜条孔中部相交后形成一个的“X”形的孔洞。在盖板下端面上设有根竖直导柱,在壳体内壁面上设多条导槽,在端盖安装到壳体上后,导柱插入在导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各插脚可折叠到壳体内,便于收纳;插脚可在滑块上旋转,将平行插脚转动成倾斜插脚,以适配两孔或三孔插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关于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关于端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端盖和壳体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关于插脚和滑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7为本技术关于地线插脚折叠在壳体内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关于零线插脚或火线插脚折叠到壳体内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各个插脚均折叠到壳体内,并且盖上端盖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将端盖拆出后,将零线插脚和火线插脚转动至竖直,并移动到与电极板相接触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在将各插脚转动到竖直状态时,并安装端盖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C-C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零线插脚或火线插脚相互平行,连接段上方平面抵靠在上方限位块上,图13为图11中C-C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在图12的基础上将连接段逆时针旋转,让连接段下方平面抵靠在下方限位块上,此时插脚倾斜,以适配三孔插座。图14为本技术将端盖安装壳体上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插脚可在插孔内转动。图中:壳体1、端盖2、零线插脚3、地线插脚4、火线插脚5、管套21、盖板22、插脚孔23、铰座31、滑块32、滑槽101、凸缘102、电极板103、限位块104、导槽105、外螺纹106、滑孔107、导柱222、水平条孔231、倾斜条孔232、切槽321、连接段322、平面323。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8所示,插头,包括壳体1、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壳体1一端为开口,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一端分别通过一铰座31安装在壳体1内,使用时,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远离铰座31一端露出壳体1开口,收纳时,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远离铰座31一端可绕着铰座31转动到壳体1内。这种结构能够很方便的将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进行收纳,防止插脚露出壳体。实施2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如图6和8所示,在空腔底部设有两条平行滑槽101,滑槽101的形状为腰形,在两滑槽101内分别设有一个可转动的滑块32,零线插脚3铰座31和火线插脚5铰座31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滑块32上,在各滑槽101底部均安装有电极板103,滑块32可移动到与电极板103相接触。使用时,可以中将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在滑槽101内移动到与电极板103相接触,而后转动将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转动至倾斜或者相互平行,以适配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其中滑块32可以采用黄铜制成。实施例3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如图6、8、11、12和13所示,所述滑块32为圆柱形,在滑块32中部具有一圈切槽321,由切槽321在滑块32中部切割出一段鼓形连接段322,鼓形连接段322具有两个平面323和两个弧形面,滑槽101上端具有一圈向内延伸凸缘102,由凸缘102形成一个滑孔107,所述凸缘102插入在所述切槽321内,在凸缘102内设有用来限制滑块32转动角度的限位部,限位部位于电极板103的上方;所述限位部包括分别设置在凸缘102两侧限位块104,两限位块104相对一端露出凸缘102,形成一个较滑孔107窄的间隙,鼓形连接段322的两个平面323插入该间隙内,左右转动连接段322,两平面323可交替抵靠在两限位块104上。如图12所示,上方限位块104的截面形状为直角形,下方限位块104的截面现在为钝角形,在转动滑块32时,当滑块32上方平面323抵靠在上方限位块104上时,火线插脚5火线或者零线插脚3相互平行,使得插头能够适配两孔插座,如图13所示,当逆时针转动连接段322,将连接段322下方平面323抵靠在下方限位块104上时,则火线插脚5或者零线插脚3可以转动至倾斜,这样就可以让插头适配三孔插座。实施例4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1、2或3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如图7到11所示,还包括地线插脚4,地线插脚4通过铰座31安装在壳体1内,所述零线插脚3和所述火线插脚5可绕着铰座31转动到壳体1内。有的电器设备必须使用接地线,因此设置一个可折叠的地线插脚4。实施例5实施例5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到11所示,还包括用于将开口封闭的端盖2,所述端盖2包括管套21和盖板22,盖板22通过卡槽223可转动的连接在管套21一端,管套21采用可拆卸式螺纹连接在壳体1上,在盖板22上开设多个插脚孔23,地线插脚4、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可从插脚孔23穿出,并且可以在插脚孔23内转动。使用时,可以先将地线插脚4、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从各插脚孔23中穿出,然后将管套21旋紧到壳体1上,由于盖板22和管套21之间是采用卡槽223连接,因此在转动管套21是,盖板22可以不动,管套21在盖板22上外旋转;其优点在于:如图9所示,首先,盖板22能够将地线插脚4、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封闭在壳体1内,防止各插脚因自身重力而转动出壳体1,其次,在使用时,插孔能够对各插脚进行限位,避免插脚插入到插座内时插脚转动。实施例6实施例6是在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插头

【技术保护点】
插头,包括壳体(1)、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其特征在于:壳体(1)一端为开口,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一端分别通过一铰座(31)安装在壳体(1)内,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另外一端可转动到壳体(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插头,包括壳体(1)、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其特征在于:壳体(1)一端为开口,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一端分别通过一铰座(31)安装在壳体(1)内,零线插脚(3)和火线插脚(5)另外一端可转动到壳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在空腔底部设有两条平行滑槽(101),在两滑槽(101)内分别设有一个可转动的滑块(32),零线插脚(3)铰座(31)和火线插脚(5)铰座(31)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滑块(32)上,在各滑槽(101)底部均安装有电极板(103),滑块(32)可移动到与电极板(103)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滑块(32)中部具有一圈切槽(321),由切槽(321)在滑块(32)中部切割出一段鼓形连接段(322),滑槽(101)上端具有一圈向内延伸凸缘(102),由凸缘(102)形成一个滑孔(107),所述凸缘(102)插入在所述切槽(321)内,在凸缘(102)内设有用来限制滑块(32)转动角度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分别设置在凸缘(102)两侧限位块(104),两限位块(104)相对一端露出凸缘(102)形成一个较滑孔(107)窄的间隙,鼓形连接段(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明辰
申请(专利权)人:殷明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