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包含不饱和碳氟化合物的发泡剂制备泡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2275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可用于可发泡组合物的包含碳氟化合物和/或氢氟烃的发泡剂。还公开了一种形成包含上述发泡剂的泡沫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涉及包含不饱和碳氟化合物和/或不饱和氢氟烃的发泡剂组合物。本公开进一步涉及所述发泡剂组合物在制备泡沫塑料方法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闭孔聚异氰酸酯基泡沫广泛地应用于隔热目的,例如建筑物建设和能效电子器具的制造。在建筑工业,聚氨酯(聚异氰酸酯)板原料因其隔热和承载能力应用于屋顶和墙板。灌注和喷雾聚氨酯泡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用途,其中包括隔热屋顶、隔热的大型结构物如储槽,隔热用具如冰箱和冷藏机,隔热的无机械制冷的冷藏车皮和铁路车等。 这些类型的聚氨酯泡沫在制备过程中全部需要发泡(膨胀)剂。隔热泡沫体依赖于卤代烃发泡剂的应用,其不仅使聚合物发泡,还主要在于它们的蒸汽传导率低,后者是隔热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历史上,聚氨酯泡沫使用CFC(氯氟烃,例如CFC-11,三氯氟甲烷)和HCFC(氢氯氟烃,例如HCFC-141b,1,1-二氯-1-氟乙烷)作为主要的发泡剂。但是,由于含氯分子例如CFC和HCFC涉及平流层臭氧的破坏,CFC和HCFC的制造及使用已经受到蒙特利尔协议的限制。最近,不破坏平流层臭氧的氢氯烃(HFC)已经用作聚氨酯泡沫的发泡剂。本申请中使用的HFC实例为HFC-245fa(1,1,1,3,3-五氟丙烷)。 第二种类型的隔热泡沫是热塑性泡沫,主要是聚苯乙烯泡沫。聚烯烃泡沫(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广泛地应用于隔热和包装领域。这些热塑性泡沫通常用CFC-12(二氯二氟甲烷)作为发泡剂制备。最近以来,HCFC(HCFC-22,氯代二氟甲烷)或HCFC(HCFC-22/HCFC-142b)共混物或HFC(HFC-152a)已经用作聚苯乙烯的发泡剂。 第三种重要类型的隔热泡沫为酚类泡沫。这些具有非常引人燃烧特性的泡沫通常用CFC-11(三氯氟甲烷)和CFC-113(1,1,2-三氯-1,2,2-三氟乙烷)发泡剂制备。 除闭孔泡沫之外,开孔泡沫同样具有商业意义,例如在流体吸收剂制品的生产方面。美国专利6,703,431(Dietzen,等人)描述了基于热塑性聚合物的开孔泡沫,它们有用于流体吸收的卫生制品如接触伤口的材料。美国专利6,071,580(Bland,等人)描述了吸收性的挤出热塑性泡沫,其可应用于各种吸收性应用中。开孔泡沫还在抽真空或真空板技术中获得应用,例如,正如美国专利5,977,271(马纶(Malone))所述用于真空隔热板的生产。在真空隔热板中使用开孔泡沫,可以获得每英寸厚度10-15的R值,具体与抽真空或真空水平、聚合物类型、孔的大小、密度和泡沫的开孔含量有关。这些开孔泡沫传统上采用CFC、HCFC,或近期采用HFC作为发泡剂生产。 多模式泡沫同样具有商业意义,而且已经在例如美国专利6,787,580(Chonde,等人)和美国专利5,332,761(Paquet,等人)中描述。多模式泡沫是具有多模式孔径分布的泡沫,而且这样的泡沫在隔热制品中具有特殊的效用,原因在于,与具有常规均匀孔径分布的类似泡沫相比它们常常具有较高的隔热值(R-值)。这些泡沫已经采用CFC、HCFC和HFC(最近)为发泡剂生产。 正如以上所论述,各种类型的泡沫历史上采用CFC为发泡剂生产。一般而言,CFC产生的泡沫显示出良好的隔热性、低燃烧性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但是,尽管具有这些优点,由于它们与平流层臭氧破坏相关以及对全球变暖有贡献,CFC已经逐渐失宠。 已经建议用HCFC替代CFC,而且目前已经用作泡沫发泡剂。但是,HCFC也显示出对平流层臭氧损耗的贡献,结果它们的应用也受到严格审查,而且按照蒙特利尔协议,预计HCFC的广泛使用将最终淘汰。 最近,HFC被提议而且已经用作泡沫发泡剂。HFC不参与破坏平流层臭氧,但是引起关注的原因在于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即它们参与全球变暖。作为参与全球变暖的结果,HFC已经受到审查,而且将来它们的广泛使用也可能将受到限制。 烃也被提议用作泡沫发泡剂。但是,这些化合物是易燃的,而且许多是光化学活性的,结果有助于地面臭氧(即烟雾)的产生。此类化合物通常涉及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因此受到环保条例的限制。 因此需要利用基本无臭氧损耗潜能(ODP)而且无或具有非常低全球变暖潜能(GWP)的发泡剂生产具有低易燃性、良好隔热性和高度尺寸稳定性泡沫。 还需要提供一种生产泡沫塑料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具有显著低于烃的光化学活性的发泡剂,因此不会参与环境臭氧和地面烟雾的形成。 专利技术概述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发泡剂,其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下述的碳氟化合物或氢氟烃 (i)式为E-或Z-R1CH=CHR2氢氟烃,其中R1和R2独立地为C1-C6全氟代烷基;和 (ii)选自下述的碳氟化合物或氢氟烃 CF3CF=CHF,CF3CH=CF2,CHF2CF=CF2, CHF2CH=CHF,CF3CF=CH2,CF3CH=CHF,CH2FCF=CF2, CHF2CH=CF2,CHF2CF=CHF,CHF2CF=CH2,CF3CH=CH2, CH3CF=CF2,CH2FCHCF2,CH2FCF=CHF,CHF2CH=CHF, CF3CF=CFCF3,CF3CF2CF=CF2,CF3CF=CHCF3, CF3CF2CF=CH2,CF3CH=CHCF3,CF3CF2CH=CH2, CF2=CHCF2CF3,CF2=CFCHFCF3,CF2=CFCF2CHF2, CHF2CH=CHCF3,(CF3)2C=CHCF3,CF3CF=CHCF2CF3, CF3CH=CFCF2CF3,(CF3)2CFCH=CH2,CF3CF2CF2CH=CH2, CF3(CF2)3CF=CF2,CF3CF2CF=CFCF2CF3,(CF3)2C=C(CF3)2, (CF3)2CFCF=CHCF3,CF2=CFCF2CH2F,CF2=CFCHFCHF2, CH2=C(CF3)2,CH2CF2CF=CF2,CH2FCF=CFCHF2, CH2FCF2CF=CF2,CF2=C(CF3)(CH3),CH2=C(CHF2)(CF3), CH2=CHCF2CHF2,CF2=C(CHF2)(CH3),CHF=C(CF3)(CH3), CH2=C(CHF2)2,CF3CF=CFCH3,CH3CF=CHCF3, CF2=CFCF2CF2CF3,CHF=CFCF2CF2CF3, CF2=CHCF2CF2CF3,CF2=CFCF2CF2CHF2, CHF2CF=CFCF2CF3,CF3CF=CFCF2CHF2, CF3CF=CFCHFCF3,CHF=CFCF(CF3)2,CF2=CFCH(CF3)2, CF3CH=C(CF3)2,CF2=CHCF(CF3)2,CH2=CFCF2CF2CF3, CHF=CFCF2CF2CHF2,CH2=C(CF3)CF2CF3, CF2=CHCH(CF3)2,CHF=CHCF(CF3)2,CF2=C(CF3)CH2CF3, CH2=CFCF2CF2CHF2,CF2=CHCF2CH2CF3, CF3CF=C(CF3)(CH3),CH2=CFCH(CF3)2,CHF=CHCH(CF3)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形成泡沫的方法,其包括:(a)将发泡剂加入可发泡组合物,所述发泡剂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下述的碳氟化合物或氢氟烃:(i)式E-或Z-R↑[1]CH=CHR↑[2]氢氟烃,其中R↑[1]和R↑[2]独立地为C↓[1]-C↓[6]全氟代烷基;和(ii)选自下述的碳氟化合物或氢氟烃:CF↓[3]CF=CHF,CF↓[3]CH=CF↓[2],CHF↓[2]CF=CF↓[2],CHF↓[2]CH=CHF,CF↓[3]CF=CH↓[2],CF↓[3]CH=CHF,CH↓[2]FCF=CF↓[2],CHF↓[2]CH=CF↓[2],CHF↓[2]CF=CHF,CHF↓[2]CF=CH↓[2],CF↓[3]CH=CH↓[2],CH↓[3]CF=CF↓[2],CH↓[2]FCHCF↓[2],CH↓[2]FCF=CHF,CHF↓[2]CH=CHF,CF↓[3]CF=CFCF↓[3],CF↓[3]CF↓[2]CF=CF↓[2],CF↓[3]CF=CHCF↓[3],CF↓[3]CF↓[2]CF=CH↓[2],CF↓[3]CH=CHCF↓[3],CF↓[3]CF↓[2]CH=CH↓[2],CF↓[2]=CHCF↓[2]CF↓[3],CF↓[2]=CFCHFCF↓[3],CF↓[2]=CFCF↓[2]CHF↓[2],CHF↓[2]CH=CHCF↓[3],(CF↓[3])↓[2]C=CHCF↓[3],CF↓[3]CF=CHCF↓[2]CF↓[3],CF↓[3]CH=CFCF↓[2]CF↓[3],(CF↓[3])↓[2]CFCH=CH↓[2],CF↓[3]CF↓[2]CF↓[2]CH=CH↓[2],CF↓[3](CF↓[2])↓[3]CF=CF↓[2],CF↓[3]CF↓[2]CF=CFCF↓[2]CF↓[3],(CF↓[3])↓[2]C=C(CF↓[3])↓[2],(CF↓[3])↓[2]CFCF=CHCF↓[3],CF↓[2]=CFCF↓[2]CH↓[2]F,CF↓[2]=CFCHFCHF↓[2],CH↓[2]=C(CF↓[3])↓[2],CH↓[2]CF↓[2]CF=CF↓[2],CH↓[2]FCF=CFCHF↓[2],CH↓[2]FCF↓[2]CF=CF↓[2],CF↓[2]=C(CF↓[3])(CH↓[3]),CH↓[2]=C(CHF↓[2])(CF↓[3]),CH↓[2]=CHCF↓[2]CHF↓[2],CF↓[2]=C(CHF↓[...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A克里滋佐MJ纳帕AC斯伊维特EN斯维林根
申请(专利权)人:纳幕尔杜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