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丝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1854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纺丝卷绕装置。它包括将丝束卷绕到卡盘轴的纸管上的卷绕头;牵引来自纺丝装置的丝束且位置固定于卷绕头或立柱上的第一导盘;承接第一导盘牵引来的丝束,并将丝束朝向卷绕头送出的第二导盘;第二导盘的位置在第一导盘的丝束前进方向的下游侧及卷绕头的上方,且固定在用于支撑第二导盘和轨道的支撑横梁上;在第一导盘的右侧、第二导盘的左侧设置有挂丝装置,挂丝装置设置在轨道上,挂丝装置的轴线与第一导盘和第二导盘轴线平行,挂丝装置沿轨道运行,并在挂丝一位和挂丝二位之间移动;挂丝装置的运动轨迹与第一导盘和第二导盘工作状态的丝束通道相交,且互不干涉;在第二导盘的右侧设置有辅助分丝轮,辅助分丝轮安装于卷绕头上。

Spinning wind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pinning winding device. It includes tow winding to the chuck axis on a paper tube winding head; traction from tow spinning device and the first guide disc is fixed on the winding head or upright position; the guide disc traction to undertake the first tow and tow toward the winding head out of the second guide disc; above th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second guide disc the position in the first direction of guide disc tow and winding head, and fixed on the support rail for supporting the second guide disc and track; in the first, secon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guide disc guide disc are arranged at the left side hanging wire device, hanging wire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track, hanging wire device and the axis of the first guide second axis parallel plate and guide disc, hanging wire device running along the track and in a hanging wire and hanging wire between the two mobile channel; tow hanging wire device trajectory and the first guide plate and second guide disc working state of the intersection, and An auxiliary split wire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second guide plate, and the auxiliary split wire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winding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丝卷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由纺丝部分供丝装置而来的丝束卷绕到卡盘轴纸管上的一种纺丝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纺丝卷绕装置是将由供丝装置而来的丝束卷绕到卡盘轴纸管上,在此装置中配置有卷绕头,在卷绕头的上方设置有导盘、切吸丝器、网络器等用于对供丝装置而来的丝束进行处理将其朝卷绕头送出的各种装置。目前,纺丝卷绕装置是将以上各种装置在框架上单独设置,因此,在进行纺丝卷绕装置的设置、维护时,需要单独地安装或拆卸上述各装置,工作量大;且这套供丝系统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安装调整不便;同时该装置占用空间大,设有两层操作空间且生产时需要多人配合操作。因此,考虑将上述各装置集合安装,设置成一个或多个集合体,并将各个装置的体积大大缩小,通过汇总成集合体的形式进行安装或拆卸,对纺丝卷绕装置的设置,维护会非常方便。中国专利201110180830.3公开的一种纺丝卷绕装置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安装拆卸不便及工作量大的问题,但由于其采用了第二辊升降的方法,其工作位置固定不充分,有第二辊向下方滑落的风险;且无减震技术,高速运转振动无法有效控制;以及其升降机构复杂,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纺丝卷绕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纺丝卷绕装置包括将丝束卷绕到卡盘轴的纸管上的卷绕头;牵引来自纺丝装置的丝束且位置固定于卷绕头或立柱上的第一导盘;承接第一导盘牵引来的丝束,并将丝束朝向卷绕头送出的第二导盘;所述第二导盘的位置在第一导盘的丝束前进方向的下游侧及卷绕头的上方,且固定在用于支撑第二导盘和轨道的支撑横梁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导盘的右侧、第二导盘的左侧设置有挂丝装置,所述挂丝装置设置在轨道上,且挂丝装置的轴线与第一导盘和第二导盘轴线平行,且所述挂丝装置沿轨道运行,并在挂丝一位和挂丝二位之间移动;且挂丝装置的运动轨迹与第一导盘和第二导盘工作状态的丝束通道相交,且互不干涉;在第二导盘的右侧设置有辅助分丝轮,所述辅助分丝轮安装于卷绕头上。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挂丝装置在挂丝一位和挂丝二位之间移动的同时,通过激励推出装置中的气缸动作,使其具备轴向位移功能,以便丝束在向第二导盘上方移动时避开第二导盘端面。所述辅助分丝轮安装在卷绕头上方的轨道内,且可在分丝一位和分丝二位之间移动,在达到分丝二位时,配合上方挂丝装置得到足够的包角,包覆第二导盘;同时,分丝一位设置在卷绕头的近操作侧,方便操作。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立柱与支撑横梁的结构位置处加工有用于支撑横梁左右调节移动的导槽,所述支撑横梁通过固接在连接端的辅助安装搭子板、以及穿装在立柱导槽中的连接件与立柱相结合,以调整挂丝装置及第二导盘和第一导盘之间的相对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装置通过将现有技术中各种装置集合安装,设置成一个或多个集合体,并将各个装置的体积大大缩小,通过汇总成集合体的形式进行安装或拆卸,对纺丝卷绕装置的设置,维护会非常方便,并通过配置挂丝装置,采用自动挂丝技术,来达到更优的纺丝卷绕装置的效果,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还具有节省成本,简化操作流程,缩短生头时间,提高工作可靠性和效率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纺丝卷绕装置中的挂丝装置在挂丝二位的主视图。图2是纺丝卷绕装置的纺丝位的侧视图。图3是纺丝卷绕装置中的支撑横梁安装的轴测视图。图4是纺丝卷绕装置中的挂丝装置在挂丝一位和辅助分丝轮在分丝一位的侧视图。图5是纺丝卷绕装置中的挂丝装置在挂丝二位和辅助分丝轮在分丝二位的侧视图及局部主视图。图6是图5的Z向视图。图中序号:1.第一导盘,2.挂丝装置,3.推出装置,4.轨道,5.第二导盘,6.辅助分丝轮,7.支撑横梁,8.固定单元,9.供丝装置,10.切吸丝器,11.预网络器,12.主网络器,13.吸枪,14.卷绕头,15辅助安装搭子板,A、B、C、D、E、F.运动方向,G.挂丝一位,H.分丝一位,J.挂丝二位,K.分丝二位。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纺丝卷绕装置将丝束卷绕到卡盘轴的纸管上的卷绕头14;牵引来自纺丝装置的丝束且位置固定于卷绕头14或立柱上的第一导盘1;承接第一导盘1牵引来的丝束,并将丝束朝向卷绕头14送出的第二导盘5;所述第二导盘5的位置在第一导盘1的丝束前进方向的下游侧及卷绕头14的上方,且固定在用于支撑第二导盘5和轨道4的支撑横梁7上;在第一导盘1的右侧、第二导盘5的左侧设置有挂丝装置2,所述挂丝装置2设置在轨道4上,(轨道4用于支撑挂丝装置2并决定其运动轨迹),且挂丝装置2的轴线与第一导盘1和第二导盘5轴线平行,且所述挂丝装置2沿轨道4运行,并在挂丝一位和挂丝二位之间移动;且挂丝装置的运动轨迹与第一导盘1和第二导盘5工作状态的丝束通道相交,且互不干涉;在第二导盘5的右侧设置有辅助分丝轮6,所述辅助分丝轮6安装于卷绕头14上。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挂丝装置2挂丝一位和挂丝二位之间移动的同时,通过激励推出装置3气缸动作,使其具备轴向位移功能,以便丝束在向第二导盘5上方移动时避开第二导盘5端面。所述辅助分丝轮6安装在卷绕头14上方的轨道内,且可在分丝一位和分丝二位之间移动,在达到分丝二位时,配合上方挂丝装置2得到足够的包角,包覆第二导盘5;同时,分丝一位设置在卷绕头14的近操作侧,方便操作。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立柱与支撑横梁7的结构位置处加工有用于支撑横梁7左右调节移动的导槽,所述支撑横梁7通过固接在连接端的辅助安装搭子15、以及穿装在立柱导槽中的连接件与立柱相结合,以调整挂丝装置2及第二导盘5和第一导盘1之间的相对位置。本专利技术中沿供丝装置9下来丝束的运动方向依次设有切吸丝器10、预网络器11、第一导盘1及主网络器12,且这些装置均固定于固定单元8上,固定单元8固定于卷绕头14或立柱上,而挂丝装置2和推出装置3固定于轨道4上,轨道4和第二导盘5固定于支撑横梁7上,支撑横梁7固定于立柱上。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及工作方式如下: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将供丝装置9下来的丝束通过第一导盘1和第二导盘5牵引至卷绕头14,以完成丝束的卷取。而在操作过程中引入了挂丝装置2,同时在第一导盘1上游可以选择配备切吸丝器10和预网络器11,在第一导盘1下游可以选择配备主网络器12,同时,挂丝装置2及辅助分丝轮6均可以双向移动来完成操作(参见图1、2所示)。如图4所示,吸枪13将上方丝束牵引绕过第一导盘1,从第一导盘1再经过挂丝装置2、辅助分丝轮6将丝束拉至操作侧,此时挂丝装置2处在挂丝一位G,辅助分丝轮6的位置处在分丝一位H。如图5、6所示,将第一导盘1牵引来的丝束通过挂丝装置传递至第二导盘5的上方,挂丝装置2和辅助分丝轮6分别由一位向二位移动,且挂丝装置2在移动过程中推出装置3动作,其目的是为了丝束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避开第二导盘5端面,到达第二导盘5上方位置后,推出装置3复位,此时挂丝装置2处在挂丝二位J,辅助分丝轮6处在分丝二位K,然后,在挂丝装置2回到挂丝一位G和辅助分丝轮6回到分丝一位H的过程中,丝束被挂至第二导盘5,操作吸枪将丝束脱离辅助分丝轮6后进行卷绕头14上挂丝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纺丝卷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丝卷绕装置,它包括将丝束卷绕到卡盘轴的纸管上的卷绕头(14);牵引来自纺丝装置的丝束且位置固定于卷绕头(14)或立柱上的第一导盘(1);承接第一导盘(1)牵引来的丝束,并将丝束朝向卷绕头(14)送出的第二导盘(5);所述第二导盘(5)的位置在第一导盘(1)的丝束前进方向的下游侧及卷绕头(14)的上方,且固定在用于支撑第二导盘(5)和轨道(4)的支撑横梁(7)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导盘(1)的右侧、第二导盘(5)的左侧设置有挂丝装置(2),所述挂丝装置(2) 设置在轨道(4)上,且挂丝装置(2)的轴线与第一导盘(1)和第二导盘(5)轴线平行,且所述挂丝装置(2) 沿轨道(4)运行,并在挂丝一位和挂丝二位之间移动;且挂丝装置的运动轨迹与第一导盘(1)和第二导盘(5)工作状态的丝束通道相交,且互不干涉;在第二导盘(5)的右侧设置有辅助分丝轮(6),所述辅助分丝轮(6)安装于卷绕头(1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卷绕装置,它包括将丝束卷绕到卡盘轴的纸管上的卷绕头(14);牵引来自纺丝装置的丝束且位置固定于卷绕头(14)或立柱上的第一导盘(1);承接第一导盘(1)牵引来的丝束,并将丝束朝向卷绕头(14)送出的第二导盘(5);所述第二导盘(5)的位置在第一导盘(1)的丝束前进方向的下游侧及卷绕头(14)的上方,且固定在用于支撑第二导盘(5)和轨道(4)的支撑横梁(7)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导盘(1)的右侧、第二导盘(5)的左侧设置有挂丝装置(2),所述挂丝装置(2)设置在轨道(4)上,且挂丝装置(2)的轴线与第一导盘(1)和第二导盘(5)轴线平行,且所述挂丝装置(2)沿轨道(4)运行,并在挂丝一位和挂丝二位之间移动;且挂丝装置的运动轨迹与第一导盘(1)和第二导盘(5)工作状态的丝束通道相交,且互不干涉;在第二导盘(5)的右侧设置有辅助分丝轮(6),所述辅助分丝轮(6)安装于卷绕头(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志王满朝尹士朋常同侠吴长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华萦化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