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设备的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1801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设备的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润滑油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60~70%高粘度基础油、15~25%低温低粘度基础油、2~6%12‑羟基硬脂酸、1~5%聚异丁烯类粘附剂、0.1~1%液态高分子酚抗氧剂、1~3%第一抗磨剂和2~5%第二抗磨剂;所述高粘度基础油40℃时运动粘度为200~350厘斯,倾点为‑20~-10℃;所述低温低粘度基础油40℃时运动粘度为1~10厘斯,倾点为‑50~‑‑30℃。采用上述的润滑油配方后可获得理想的原料功能组合,制备的润滑油粘附性能佳、流动性好、极压性好、抗磨性能强、使用寿命长,能适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的设备,能顺畅地通过细微的供油管道到达需要的关节部位。

Lubricating oil for full-automatic pumping lubricating system equipme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ubricating oil used for an automatic pumping lubricating system devic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lubricating oil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by weight percentage: 60 to 70% high viscosity base oil, 15 ~ 25% low viscosity base oil, 2 ~ 6%12 hydroxy stearic acid, 1 ~ 5% PIB adhesion agent and 0.1 to 1% liquid polymeric phenolic antioxidant, 1 ~ 3% and 2 ~ 5% first antiwear agent second antiwear agent; the high base oil viscosity at 40 DEG viscosity 200~350 CST, pour point for 20 ~ 10 DEG C; low viscosity base oil and the low temperature 40 DEG C viscosity 1~10 CST, pour point for 50 ~ 30 DEG C. Material function combination used lubricating oil formula can be obtained after the ideal lubricating oil, the preparation of good adhesion properties, good fluidity, extreme pressure, anti-wear performance, long service life, can be applied to the automatic lubrication system of pumping equipment, can smoothly reach the joints need through the oil supply small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设备的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设备的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机械设备中的关节部位犹如人体的关节,最为脆弱和最需要保护,也是最容易磨损和发生故障的地方,关节部位磨损直接影响设备的精度甚至导致设备提前报废。目前,绝大部分设备关节部位主要采用机油、液压油、润滑脂或市面上的关节油来进行简单的润滑,但机油或液压油粘附性差容易滴落,不仅用量大造成浪费,而且因为关节臂吸附油量少会产生干摩擦进而磨损关节臂;润滑脂流动性差,主要用于手动加注齿轮轴承关节,但对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不适用;市面上普通关节油粘附性差容易滴落,极压性差抗摩擦效果不好。这些都不能真正达到润滑和保护机械设备关节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流动性好且粘附性优越的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设备的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设备的润滑油,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60~70%高粘度基础油、15~25%低温低粘度基础油、2~6%12-羟基硬脂酸、1~5%聚异丁烯类粘附剂、0.1~1%液态高分子酚抗氧剂、1~3%第一抗磨剂和2~5%第二抗磨剂;所述高粘度基础油40℃时运动粘度为200~350厘斯;所述低温低粘度基础油40℃时运动粘度为1~10厘斯,倾点为-50~--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磨剂为氢氧化锂溶液,所述第二抗磨剂为晶体抗磨剂。进一步地,还包括0.05~0.2%油溶性色粉。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的设备的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百分比称取以下组分:35~45%高粘度基础油、25~35%高粘度基础油、15~25%低温低粘度基础油、2~6%12-羟基硬脂酸、1~5%聚异丁烯类粘附剂、0.1~1%液态高分子酚抗氧剂、1~3%第一抗磨剂和2~5%第二抗磨剂;步骤二:在第一加热容器中加入上述称取好的12-羟基硬脂酸和35~45%高粘度基础油;步骤三:升温至90~100℃,恒温搅拌1~1.5h;步骤四:加入上述称取好的第一抗磨剂并搅拌5~15min;步骤五:升温至205~215℃,恒温反应1~1.5h;步骤六:加入上述称取好的25~35%高粘度基础油,在室温下冷却并搅拌;步骤七:温度降至95~100℃时,加入上述称取好的异丁烯类粘附剂并搅拌5~15min;步骤八:升温至130℃~140℃,恒温反应1~1.5h后在室温下冷却;步骤九:待温度降至90~100℃时加入上述称取好的液态高分子酚抗氧剂,恒温搅拌1~1.5h后在室温下冷却;步骤十:在第二加热容器中加入上述称取好的低温低粘度基础油和第二抗磨剂并搅拌1~1.5h;步骤十一:待第一加热容器的温度降至60℃时加入第二加热容器中搅拌得到的溶液,恒温搅拌1~1.5h。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十一中恒温搅拌时还伴有循环。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还称取有0.05~0.2%油溶性色粉,所述油溶性色粉在步骤十中加入第二加热容器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上述的润滑油配方后可获得理想的原料功能组合,克服了高粘度基础油和低粘度基础油无法配合使用的误解,高粘度基础油使产品使用寿命延长,降低维修保养费用,低粘度基础油改善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并添加抗磨剂、抗氧剂和粘附剂等改善润滑油的极压性、抗氧化性和粘附性。采用上述配方制备的润滑油粘附性能佳、流动性好、极压性好、抗磨性能强、使用寿命长,能适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的设备,即能顺畅地通过细微的供油管道到达需要的关节部位。在关节处摩擦时,温度升高,关节部位处的润滑油中的低温低粘度基础油部分挥发,润滑油的粘附性增大,不容易滴落,润滑油紧紧吸附在设备的关节臂处,减少了摩擦,有效的保护了设备的关节,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了人力物力。(2)采用两种抗磨剂,保证了抗磨强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3)添加油溶性色粉后,润滑油加入机器后,便于观察润滑油的位置。(4)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润滑油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生产过程简单,只需将各种成分按顺序依次加入到加热容器中并按照不同温度反应即可实现。本专利技术中低温低粘度基础油在容器中与抗磨剂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到高温高粘度基础油中,使得抗磨剂在常温下即可与基础油混合均匀,简化了实验步骤,节约了成本且使得制备过程更容易控制。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所制备的润滑油低温流动性好、粘附性强、极压性优越,能顺畅地通过细微的供油管道到达需要的关节部位,紧紧吸附在设备的关节臂减少摩擦,有效的保护关节,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5)第一加热容器的溶液和第二加热容器的溶液混合时搅拌中伴有循环,使得两种溶液的混合更均匀,反应更充分,制备出的润滑油性能充分综合了两种溶液的性能,更为优越。(6)制备低粘度基础油时,添加油溶性色粉,色粉更易分散于基础油中。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粘附量随时间的变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润滑油按重量比包括以下组分:68.9%高粘度基础油、15.9%低温低粘度基础油、4.7%12-羟基硬脂酸、3.7%聚异丁烯类粘附剂、2.6%氢氧化锂(溶液)、0.4%液态高分子酚抗氧剂、3.7%晶体抗磨剂和0.1%油溶性红色色粉。润滑油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按重量百分比称取以下组分:42.3%高粘度基础油、26.6%高粘度基础油、15.9%低温低粘度基础油、4.7%12-羟基硬脂酸3.7%聚异丁烯类粘附剂、0.4%液态高分子酚抗氧剂、2.6%氢氧化锂溶液、3.7%晶体抗磨剂和0.1%油溶性红色色粉;步骤二:在第一加热容器中加入上述称取好的12-羟基硬脂酸和42.3%高粘度基础油;步骤三:升温至95℃,恒温搅拌1~1.5h;步骤四:加入上述称取好的氢氧化锂溶液并搅拌10min;步骤五:升温至210℃,恒温反应1~1.5h;步骤六:加入上述称取好的26.6%高粘度基础油,在室温下冷却并搅拌;步骤七:温度降至95~100℃时,加入上述称取好的异丁烯类粘附剂并搅拌10min;步骤八:升温至130℃~140℃,恒温反应1~1.5h后在室温下冷却;步骤九:待温度降至95℃时加入上述称取好的液态高分子酚抗氧剂,恒温搅拌1~1.5h后在室温下冷却;步骤十:在第二加热容器中加入上述称取好的低温低粘度基础油、晶体抗磨剂和油溶性色粉并搅拌1~1.5h,晶体抗磨剂和油溶性色粉更容易均匀分散于低温低粘度基础油中;步骤十一:待第一加热容器的温度降至60℃时加入第二加热容器中搅拌得到的溶液,恒温搅拌循环1~1.5h,混合更为均匀。实施例2中,润滑油按重量比包括以下组分:66.7%高粘度基础油、18.5%低温低粘度基础油、4.5%12-羟基硬脂酸、3.6%聚异丁烯类粘附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设备的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设备的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60~70%高粘度基础油、15~25%低温低粘度基础油、2~6%12‑羟基硬脂酸、1~5%聚异丁烯类粘附剂、0.1~1%液态高分子酚抗氧剂、1~3%第一抗磨剂和2~5%第二抗磨剂;所述高粘度基础油40℃时运动粘度为200~350厘斯,倾点为‑20~-10℃;所述低温低粘度基础油40℃时运动粘度为1~10厘斯,倾点为‑50~‑‑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设备的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60~70%高粘度基础油、15~25%低温低粘度基础油、2~6%12-羟基硬脂酸、1~5%聚异丁烯类粘附剂、0.1~1%液态高分子酚抗氧剂、1~3%第一抗磨剂和2~5%第二抗磨剂;所述高粘度基础油40℃时运动粘度为200~350厘斯,倾点为-20~-10℃;所述低温低粘度基础油40℃时运动粘度为1~10厘斯,倾点为-50~--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设备的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磨剂为氢氧化锂溶液(浓度为0.1~0.3mol/L),所述第二抗磨剂为晶体抗磨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设备的润滑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05~0.2%油溶性色粉。4.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全自动泵送润滑系统的设备的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百分比称取以下组分:35~45%高粘度基础油、25~35%高粘度基础油、15~25%低温低粘度基础油、2~6%12-羟基硬脂酸、1~5%聚异丁烯类粘附剂、0.1~1%液态高分子酚抗氧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泽能
申请(专利权)人:小松日石润滑油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